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4年江汉平原水稻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荆州市中稻为研究对象,2014年选择广两优香66、丰两优香1号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和宁9108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采取传统水育秧人工移栽、机插秧、直播3种栽培方式。每种栽培方式分3期播种。在水稻黄熟期调查总穗数、稻曲病自然发病病穗数和每穗病粒数,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在稻曲病感病关键生育期孕穗至齐穗期气象要素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分析基础上,从稻曲病发生机理出发,筛选满足稻曲病病菌侵入寄主繁殖流行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曲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28℃,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日降水量≥0.1 mm(或日照时数≤1 h),建立了稻曲病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促病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曲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2.
岳伟  陈曦  姚卫平  王军  王晓东  邓斌  邱坤 《植物保护》2022,48(5):167-173
基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本文利用安徽省7个代表站历年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 通过相关性分析, 确定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加权求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赤霉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 并划分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对应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阈值?根据各站点历年小麦赤霉病对应的不同气象等级发生概率, 结合赤霉病不同等级危害程度, 形成赤霉病气象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 利用GIS技术开展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80%的日数是影响其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不同等级气象风险区域总体呈现纬向分布, 极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沿江西部和江南大部, 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区?江淮和沿江大部?皖南东部, 中等风险区位于淮北中南部?沿淮大部和江淮东部, 低风险区位于淮北北部和沿淮中部?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区域, 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强化精准施药技术等方式, 预防或减轻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对水稻气象型病害的防控能力,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基于构建的综合稻曲病指数及相应划分的气象适宜度等级,利用历史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两套精细化预报产品,针对2015年和2017年稻曲病典型发生年份,结合病害监测时段中易于病菌入侵和流行的气象条件,选择病害起报时间,分别给出了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江苏省气象局精细化预报产品的稻曲病流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测结果。通过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的检验,发现提前7d给出稻曲病发生气象适宜度等级的预测结果与全省实际稻曲病发病趋势和程度基本相符,实现了对水稻稻曲病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任义方  高苹  朱凤  刘梅 《植物保护》2017,43(1):61-67
为了弄清适宜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应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提高水稻气象型病害防控能力,本文利用江苏省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气象资料,通过评估发病敏感时段和致病风险,以及分析江苏省稻曲病最大成灾风险度出现日期以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出8月下旬为稻曲病高发期,对于发病风险高且程度重的沿淮、沿江以及江淮之间地区需要加强病害防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连续致病天数对稻曲病流行的影响,利用最优化技术,构建了综合稻曲病指数,并划分气象条件适宜度等级。通过单站和多站检验发现该指数对"中等、大流行"发病实况的判定准确率极高,但容易高估"轻度流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是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害虫,其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为探索气象条件与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关系,开展甜菜夜蛾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报服务,选取2009—2010年湖北省甜菜夜蛾虫情资料和对应台站的气象资料,对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等级与各项气象因子做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模型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湖北省甜菜夜蛾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历史回代检验旬检验结果达基本一致以上的为76%;独立样本预测检验旬值达基本一致以上的为63%,模型总体预报结果较好,可为湖北省开展甜菜夜蛾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尺度因子的江苏稻区稻瘟病气象等级长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早地准确预测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利用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温对气象条件影响的滞后性,采用最优相关和空间拓扑分析技术,结合滑动平均和主成分识别法,筛选出对江苏稻区稻瘟病指数影响最显著且稳定独立的大尺度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大气环流因子和基于海温因子的稻瘟病气象等级长期预测模型。经历史拟合和试报检验,模型效果理想,能提前一个月预测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气象等级。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江苏稻区稻瘟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索并掌握化州市水稻纹枯病流行规律,提高病害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化州市1986—2014年早稻纹枯病病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4—6月水稻生长季降水日数、相对湿度、降水量、降雨系数、温湿系数、温雨系数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气温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327,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预报符合率为95.9%.利用预测模型对2015—2018年化州市早稻纹枯病进行预测,平均试报符合率达95.0%,预测和试报效果均较理想.[结论]所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生产中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湖南省中部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娄底市2007-2014年期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特征,并建立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湿系数、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以及降水日数是影响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导决定因子,其中温湿系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表明五(4)代稻纵卷叶螟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五(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出现的适宜气象条件为:温湿系数大于2.4,气温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且蛾高峰期出现的前两天和当天有降水的概率为88.9%。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中部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准确测报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准确预测该病的发生对纹枯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衡阳地区1995—2013年纹帖病病情指数为基础,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纹枯病时效性特性,提取时效自变量,并整合气象因子构建支持向量回归非线性预测模型。然后基于非线性多轮末尾汰选,从23个初始自变量中(气温、降水、日照等18个气象因子以及5个时效因子)获得了13个纹枯病诱发因子,并以此构建高精度非线性稻纹枯病发生预报模型。对1997—2013年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实施预报,其均方误差MSE为5.97,R~2达到0.831 8。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报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可为及时制定纹枯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备受关注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主要为害各种软皮水果和浆果。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铃木氏果蝇雌、雄成虫的触角及下颚须上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发现,铃木氏果蝇触角鞭节上分布着3种表面多孔的感器,分别为锥形、腔锥形和毛形感器。下颚须上分布着锥形和刺形感器。触角和下颚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均无性二型现象。根据锥形感器的大小及表面孔口的形状和大小,又将锥形感器分为小感锥和大感锥。小感锥表面有序排列着凹陷的小孔。大感锥表面成行排列着"一"字形大孔。大感锥仅分布于触角鞭节上,推测是铃木氏果蝇独有的一类感器,或许是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感受健康新鲜果实的气味而形成的特殊感器。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的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索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通过比较3种接种体发现,上年保存于-20℃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用PS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引起病穗率越高;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病原菌的培养菌龄对接种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的3个时期接种,以抽穗破口前6~9d的效果最好。在一天的3个时段接种,以下午4~6时的病情最重。在接种液里添加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率。本文的接种技术能高效引发稻曲病,最高穗发病率100%,最大病情指数93.96,最多穗病粒数110粒。该接种技术可鉴别出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曲病室内人工接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效果和稳定性,在温棚条件下采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法分别研究了稻曲病菌不同接种体、培养时间、接种浓度和接种时期的接种效果。采用病菌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sucrose broth,PSB)作为接种体,其穗发病率为100%,明显好于病菌米糠培养液(23.33%)。病菌在PSB中培养5~7天接种效果较好,随病菌培养天数的延长,接种效果明显下降。接种的分生孢子浓度越低水稻病穗率和病粒数也越低。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孕穗中后期,采用含分生孢子浓度为4×106个/mL的病菌PSB培养液注射接种,穗发病率达100%,平均病粒数35.1粒,最高达87粒。研究表明,温棚条件下建立的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能获得稳定的发病效果,并可区别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疏  秦姝  刘明霞  李颖  董海  孙柏欣 《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稻区利用3个感稻曲病品种进行田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量增大有利稻曲病发生。不同播期、插秧期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稻曲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不同插秧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水稻插秧密度越大,稻曲病发生相对越重。  相似文献   

15.
False smut, caused by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a rice diseas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worldwide, with no source of high‐level resistance in the existing rice germplasm. To facilitate breeding varieties with good levels of field resistance to false smut,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loci (QRL) were identified using 213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from a cross between Teqing (recipient) and Lemont (donor) evaluated using natural infection at two hotspots of false smut in northeast China. Ten QRL affecting percentages of diseased hills, diseased panicles and diseased spikelets were detected and mapped to rice chromosomes 2, 3, 4, 6, 8, 10, 11 and 12. The Lemont alleles at all QRL increased false smut resistance. Four QRL (qFSR‐6‐7, qFSR‐10‐5, qFSR‐10‐2 and qFSR‐11‐2) had relatively larger and consistent effects across the two testing sites. Promising resistant ILs were identified, most of which had multiple QRL, suggesting that pyramiding multiple QRL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ould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rice resistance to false smut. The identified QRL and their linked DNA markers will facilitate this breeding effor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水稻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在相同的土壤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利用稻曲病菌诱发接种鉴定,对56个籼型杂交水稻进行田间抗性差异比较,初步探讨了抽穗期和农艺性状与品种田间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为0.43%~33.04%,病情指数为0.05~16.14;不同抽穗期的品种稻曲病发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明显差异;水稻株高与品种抗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P<0.05);水稻分蘖率、有效穗数、剑叶性状等与品种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株叶形态和叶色与品种田间抗性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近年来逐步上升为世界多个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丰富的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是控制稻曲病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四川省进行三年病圃筛选试验,我们从843份水稻材料中鉴定出179份完全不感稻曲病的抗性材料和两份高感材料(病穗率高达50%以上),其余材料的病穗率介于0.1%~48.8%之间,55.1%的病穗只有一个稻曲球,而高感稻曲病的蒲江6号单穗稻曲球高达38粒。然后我们选取36份材料进行多点多期播种,进一步验证其稻曲病抗感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在所有试验中都不感稻曲病,18份材料偶发稻曲病呈现高抗,蒲江6号仍然表现为高感。我们用450对SSR引物对其中35份材料与蒲江6号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其中12份材料与蒲江6号的多态性达10%以上,其中最高为ITAT144(16.1%),其次是泸香90-2(14.8%)和Domsia-2(14.4%)。因此,我们选择这些材料与蒲江6号杂交构建基因定位与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采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药剂喷施防治水稻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在减量25%的情况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纹枯病病株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3%和82.72%,对稻瘟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36%和80.41%,对稻曲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11%和79.25%。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和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制约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相同条件下,从稻田直接收集的病粒中的稻粒黑粉病菌厚垣孢子不能萌发,而取之于仓库中的孢子能萌发。为探明其制约因素,对该病菌进行了光照和浸水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形成后,必须经光照射后,方可进入休眠期;度过5~6个月休眠期的冬孢子,必须浸水48h以上才开始复苏;复苏后的冬孢子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未完成后熟作用的冬孢子和完成后熟但尚未复苏的冬孢子即使在光照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即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必须经历后熟、休眠、复苏三个阶段后,在适宜的光照与温湿条件下,方可萌发。光照对其冬孢子具有双重作用,促使后熟进入休眠和刺激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