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观察了中药抗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效.从初步诊断为坏死性肠炎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产气荚膜梭菌,选用6种中药水提取物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在6种中药水提取物中,黄芩、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值均为3.9 mg/mL,而穿心莲和板蓝根仅在高浓度时具有抑菌作用,具体的抑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陕西关中地区肉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并进行血清型和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PE)基因型鉴定,初步掌握该地区肉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从陕西西安、杨凌、武功等地的超市、农贸市场、肉食品小摊随机采集新鲜生熟鸡、猪肉及其制品,共计314份,经细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单重PCR检测确定分离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应用多重PCR检测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并进行cpe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为45.86%,且均为A型cpe产气荚膜梭菌,其中熟肉制品、生鲜肉检出率分别为50.91%和43.14%;鸡肉、猪肉检出率分别为53.06%和33.90%。【结论】陕西关中地区的肉品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建议针对可能引起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和大量繁殖的环节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临床健康肉羊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概况,于2018年4-6月选择江苏地区肉羊养殖场30个,采集3~5月龄肉羊肛拭子样品892份.所有样品接种至梭菌增菌液,于厌氧条件下增菌培养后,以PCR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并对部分检测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175份(19.62%)肛拭子样品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提示临床健康肉羊的消化道可携带产气荚膜梭菌.数据分析表明,3、4、5月龄羊差异不显著,免疫羊与未免疫羊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分离的68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α、β、ε和ι毒素基因检测,确定了其中43株(63.24%)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25株(36.76%)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提示A、D型是江苏地区肉羊感染的主要产气荚膜梭菌类型.  相似文献   

4.
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主要感染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该菌通过接触感染,引起坏死性肠炎、仔猪腹泻等疾病,影响发病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仔猪死亡.近几年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危害日益严重,每年因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许多动物患病和死亡,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类型、致病机制、防治措施及调控机制等方面就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将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57-86中PCR扩增出a毒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 GEXKG-a,并进行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a毒素基因与参考菌株strain AL08-16相似性较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7.7%。对重组菌株BL21/KG-a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分析,重组菌株BL21/KG-a可以高效地表达毒素蛋白质;免疫试验表明,表达产物免疫的SPF试验鸡可抵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贵州某羊场羔羊突然发生急性腹泻和死亡,从病死羊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病原菌,经对该病原菌进行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结果该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该病确诊为羔羊产气荚膜梭菌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三株未知型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l.perfringens)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将三株未知型菌株进行厌氧培养、纯化,观察培养特性,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生化管鉴定,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β、ε和ι毒素基因以及产气荚膜梭菌16S r RNA保守基因分别合成5对引物,建立PCR方法。经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保守基因细菌PCR鉴定均符合产气荚膜梭菌,PCR结果表明,三株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  相似文献   

8.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禽共患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的急性食物中毒和慢性肠道感染,或导致动物的坏死性肠炎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采用对长双歧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方式,研究表乳糖及其同分异构体乳糖、乳果糖等特异性碳源对双歧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能够在以表乳糖为碳源的m TPY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显现出与乳糖相似的生长趋势。在与产气荚膜梭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长双歧杆菌能够显著地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且表乳糖相较于乳糖和乳果糖,能显著提高长双岐杆菌的存活率。还利用牛津杯法对长双歧杆菌培养上清液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证明其培养上清液对于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上述结果为应用长双歧杆菌抑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对深入研究表乳糖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β、ε和ι毒素基因cpa、cpb、etx、iA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A、B、C、D和E型参考菌株均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而肉毒梭菌、气肿疽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梭菌的扩增均为阴性;将产气荚膜菌株单个菌落稀释100倍,仍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利用此多重PCR方法对16株不同动物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鉴定,并与毒素中和试验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该方法可有效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型,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北京农业》2012,(19):33-34
正魏氏梭菌病又叫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病、肠毒血症、肠出血症、猝死症、软肾病等,对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魏氏梭菌又名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G+厌氧,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猪、羊、马、牛、鸡和兔等畜禽,患病动物以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