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明确高品质葡萄需满足的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条件,为河南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等级评定提供参考,对河南省6个地市20多个‘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进行随机采样调查,根据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阳光玫瑰’果实的多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果穗质量的变化范围为337.62~1415.25 g,果粒质量的变化范围为6~18 g;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的果穗质量级别主要为800~900 g,得分较高的果粒质量级别为14~15 g;主成分分析得分与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当‘阳光玫瑰’的果穗质量为800~900 g、果粒质量为14~15 g时,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3种鲜食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华葡黑峰’的果粒纵横径分别为3.13 cm、2.64 cm,单果质量和果穗平均质量分别为10.8 g、553.5 g,均显著高于‘富通紫里红’和‘天工翠玉’。‘华葡黑峰’和‘天工翠玉’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富通紫里红’,且‘华葡黑峰’的花色苷最高,为40.87 g/kg,表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华葡黑峰’得分最高为3.13,其次为‘天工翠玉’和‘富通紫里红’。综合来看,‘华葡黑峰’和‘天工翠玉’具有果粒大、品相好、丰产性好、含糖量高等特性,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不同花序修整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商品性状的影响。[方法]在花后7~14 d分别对花序保留不同长度的修剪,保留花序的长度分别为5.0、6.0、7.0、8.0和9.0 cm。果实成熟后,分析不同果穗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和果穗的重量及长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当花序长度为9.0 cm时成熟后的果穗长度最长,约14.5 cm,当花序长度为5 cm时成熟后的果穗长度最短,约10.0 cm,各处理成熟果穗的长度差异显著;当花序长度为7.0 cm时,成熟后果实单粒重为9.2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20.5%。[结论]阳光玫瑰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适当进行花序修剪可以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并增加单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新疆吐鲁番产区酿酒葡萄的最佳采收期,对不同成熟期‘美乐’(Merlot,ML)果实和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多酚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感官分析法确定果实中各项成熟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对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并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显示:8月14日及之后的葡萄达到技术成熟;8月28日的‘美乐’葡萄果皮、果籽、葡萄酒中酚类物质总量达到最高,且酿造的葡萄酒质量最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一级指标总酸,二级指标皮总单宁,三级指标籽总酚的‘美乐’葡萄最佳采收期判定的指标体系;不同采收期‘美乐’果实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8月28日的‘美乐’葡萄品质最好。可见,‘美乐’葡萄适宜在8月28日前后 采收。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了外在品质(单果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水量、可滴定酸、VC、糖酸比),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呈显著差异;单果重与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横径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纵径与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VC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为:‘葡之梦’>‘紫甜无核’>‘夏黑’>‘玫瑰香’>‘美人指’>‘阳光玫瑰’>‘蓝宝石’>‘新疆无籽露’,其中,‘葡之梦’果实的综合品质最优,‘新疆无籽露’最差。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基地引进‘香妃’、‘夏黑’、‘醉金香’、‘巨玫瑰’、‘高妻’、‘阳光玫瑰’、‘红宝石无核’7个葡萄品种,通过对其物候期、果穗性状、果实性状等综合表现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郑州市葡萄引种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黑’可作为早熟品种扩大推广,‘高妻’可作为中熟品种大面积推广,‘阳光玫瑰’可作为晚熟品种推广,‘香妃’、‘醉金香’、‘巨玫瑰’、‘红宝石无核’均需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相应的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甄选适合‘赤霞珠’葡萄生长的砧木,为合理科学地应用砧木提供理论基础,以‘SO4’、‘5BB’、‘3309C’、‘101-14’等4种砧木与‘赤霞珠’葡萄接穗进行绿枝嫁接,分析测定不同砧穗组合成活率、物候期、新梢生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果穗质量、果穗大小、果粒质量、果粒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砧木对‘赤霞珠’的生长物候期有一定的影响;赤霞珠/3309C(CS/3309C)的成活率、越冬保存率及萌芽率较高,新梢生长旺盛,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均较大,其他砧穗组合相对较弱;不同砧穗组合均存在"小脚"现象;各砧穗组合的果实(包括果穗、果粒)外观品质较自根苗均得到改善,其中CS/3309C效果较好;CS/3309C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较高;砧木‘SO4’对‘赤霞珠’葡萄有延迟成熟的效果。总体来看,砧木‘3309C’更好地改善了‘赤霞珠’葡萄的生长情况,并且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12.5 mg/L、25mg/L、50 mg/L)、噻苯隆(1 mg/L、2 mg/L、4 mg/L)和2mg/L噻苯隆与25 mg/L 赤霉素复配处理以及省工、益农、优质 (Decently Beneficial Yield,DBY)处理技术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于盛花期和花后10天使用赤霉素可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提高果实硬度、质量,降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而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鲜食品质.噻苯隆处理也可以改善果实的果皮颜色、果形指数、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但经其处理后的果实偏小,感官评分不高.赤霉素处理较噻苯隆处理的效果好;最佳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为25mg/L;赤霉素和噻苯隆的复配处理可以适当降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的早熟葡萄品种,以满足吐鲁番地区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需求。【方法】2013-2016年,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吐鲁番地区引种的‘京蜜’‘京香玉’‘京翠’‘夏至红’‘洛浦早生’‘6-12’‘早黑宝’‘早康宝’‘绿宝石’‘金田玫瑰’‘金田蜜’等11个葡萄品种的物候期、结果特性、果穗和果粒的品质性状及栽培适应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品种的综合表现。【结果】在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个葡萄品种均为早熟品种,但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果实性状等方面存在差异。‘6-12’‘洛浦早生’‘夏至红’从萌芽到浆果成熟时间小于100d,为极早熟品种;各品种萌芽率为44.00%~71.90%,其中以‘绿宝石’最高,‘早康宝’最低,差异极显著;结果系数为0.10~0.94,‘京翠’最高,‘绿宝石’最低,差异极显著;引种成活率均较高,为85.71%~100.00%,‘6-12’最低。‘早黑宝’穗质量最大,极显著大于其他10个品种;‘早康宝’‘金田蜜’粒质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品种。11个品种果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2%~19.0%,其中以‘金田玫瑰’最高,‘绿宝石’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品种综合得分排序为:‘早黑宝’‘金田玫瑰’‘早康宝’‘金田蜜’‘京翠’‘京蜜’‘京香玉’‘夏至红’‘6-12’‘洛浦早生’‘绿宝石’。【结论】‘早黑宝’‘金田玫瑰’‘早康宝’‘金田蜜’‘京翠’‘京蜜’‘京香玉’等品种适宜吐鲁番地区设施栽培,‘夏至红’‘6-12’‘洛浦早生’‘绿宝石’等品种的表现不如原育种地,且生长势过强,不适宜吐鲁番地区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氨基酸叶面肥利果美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利果美处理,能增强‘红地球’葡萄的光合能力,增大果粒、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葡萄品质.其中600倍利果美处理效果最佳,果粒横径、果粒质量、果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09%、24.09%、23.99%和7.08%,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降低了37.68%.葡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光合午休主要是气孔限制所致,而转色期光合午休兼具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品质并分析果实的异质性。【方法】调查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穗距地面高度、果穗紧密度对果实品质(果穗质量、穗粒数、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总酚、花色苷、酒石酸、苹果酸含量等)的影响,分析果穗不同部位(穗尖、穗中和穗基)果实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总酚、花色苷、酒石酸、苹果酸含量等的差异。【结果】与上部果穗相比,靠近地面的果穗质量分布更广,果粒大小不均一,酸度低,在果穗质量、穗粒数、果粒质量、紧密度指数上的变异系数分别比上部果穗高35.39%,23.15%,6.42%和4.36%,可滴定酸含量较上部果穗低0.60g/L;果穗紧密度对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松散果穗的果穗质量、穗粒数分别比紧密果穗少23.34g和18.10个,花色苷、总酚、苹果酸含量分别比紧密果穗高3.0%,12.1%和9.7%;果穗不同部位果粒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但苹果酸、总酚、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穗尖果实成熟度较其他部位果粒差,含糖量低,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为20.43°Brix,显著低于其他部位,含酸量比穗中和穗基部位果粒高0.89g/L,从穗基到穗尖,果粒的苹果酸含量和总酚含量逐渐降低,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结论】对直立龙干扇形整形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来说,果穗间和果穗内果粒异质性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无核白的果实外观及品质差异特征,为无核白葡萄的优质栽培生产、果实分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3个不同地点的无核白成熟果实为分析样本,将果穗、果粒按质量分别分级,测定不同果穗质量和不同果粒质量的果粒硬度、果柄拉力、色差、果粒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VC、...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嘉峪关10种酿酒葡萄品种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简化地评价嘉峪关酿酒葡萄品种,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方法】以‘白玉霓’‘北冰红’‘赤霞珠’‘佳美’‘美乐’‘威代尔’‘霞多丽’‘意斯林’‘左优红’‘黑比诺’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供试葡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单宁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pH、糖酸比9项常规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所测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品质指标能够综合为2个主成分,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2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的为‘黑比诺’,综合得分0.82,其次分别为‘佳美’‘美乐’,综合得分分别为0.63、0.39.【结论】‘黑比诺’‘佳美’‘美乐’在嘉峪关10个酿酒葡萄品种中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福安市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势,由东到西呈低、中、高阶梯状分布,各地区海拔相差较大,而海拔差异会导致葡萄在物候期、果实品质等方面的种植表现出现差异。现以‘阳光玫瑰’葡萄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福安市域内高海拔的3个乡镇和低海拔的3个乡镇各挑选1块试验田,进行高、低海拔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表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在福安市高、低海拔地区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中,在高温、高湿的低海拔地区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产量较高;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长势较慢,结果率较低,产量较低,但其采收期可延长至中秋节或国庆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 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 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初花期进行花序整形,保留穗尖4 cm、4.5 cm、5 cm 3个处理。花期结束后3 d,对保留穗尖5 cm的果穗浸蘸赤霉素(GA3)12.5 mg/L、25 mg/L、50 mg/L处理无核,研究不同穗尖长度和赤霉素浓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穗尖5 cm结合25 mg/L GA3处理无核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夏果和冬果)无核膨大处理的配方与方法,为广西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赤霉素(GA_3)、吡效隆(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夏果设置10个组合和浓度处理,冬果设置19个组合和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对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果梗直径等,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不同处理中GA_3+CPPU和GA_3+噻苯隆均能使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阳光玫瑰夏果和冬果的果粒增大,品质提高,但所有处理中,果粒最大、综合果实品质优良的处理为满花后3 d用25 mg/L GA_3+5 mg/L噻苯隆处理第一次,夏果间隔10 d、冬果间隔7 d后用30 mg/L GA_3+2 mg/L噻苯隆处理第二次,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夏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3.40 g,最重果粒达17.44 g,无核率为84.00%,固/酸为33.51;冬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1.32 g,最重果粒为14.96 g,无核率达96.00%,固/酸为25.57。[结论]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能使果粒显著增大,增加其单粒重,提高其无核率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宁夏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探究葡萄病毒病对果实品质及其采收期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鉴定‘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果实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罹病和无症状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分别为GLRaV-1、GLRaV-2、GLRaV-3、GFLV、GRSPaV、GVA、GPGV和GINV,复合侵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罹病葡萄的SPAD值降低14.89%,净光合速率降低17.21%,叶片气孔导度降低37.77%,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9.36%,还原糖含量降低18.09%,糖酸比降低25.24%,滴定酸含量增加15.94%;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020年度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0日,罹病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7日。综上,‘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病毒感染导致植株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单宁等物质积累降低,造成酿酒葡萄采收期推迟1周。  相似文献   

19.
以‘赤霞珠’嫁接苗和自根苗果实为试材,用Trizol法,对果皮和果肉RNA进行提取和纯化,利用RT-PCR技术对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转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BB’‘SO4’和‘101-14MG’均增加了‘赤霞珠’葡萄枝条N素质量分数,‘SO4’增加了P素质量分数,‘101-14MG’增加了K素质量分数;‘5BB’和‘SO4’增大了‘赤霞珠’葡萄果粒,‘5BB’使‘赤霞珠’葡萄提前8d转色,‘SO4’拉长了果蒂长度,增加了果穗松散度;在整个‘赤霞珠’果实发育期,各处理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始终大于‘赤霞珠’自根苗果实,‘101-14MG’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最强;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极小,果皮中LAR表达量显著高于果肉,‘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赤霞珠’自根苗和‘5BB’嫁接‘赤霞珠’,其中‘101-14MG’嫁接苗显著大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乙烯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期和采后的释放规律,及其乙烯受体Vv ETRs基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了‘阳光玫瑰’整个生长发育期和采后的果粒和穗轴的乙烯释放量,利用荧光定量RTqPCR的方法检测了每个时期葡萄果粒和穗轴中乙烯受体Vv ETR基因家族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葡萄果粒和穗轴乙烯释放的变化模式完全不同,葡萄果粒一直处于低乙烯释放水平,均低于0.12μL·kg~(-1)·h~(-1),随着果实的成熟,乙烯释放量趋近于0;葡萄穗轴的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果粒,在花后14和70 d存在乙烯释放峰值,分别为2.67和1.71μL·kg~(-1)·h~(-1)。果粒和穗轴中的Vv ETRs的表达模式不同,果粒中乙烯受体在生长发育前期表达量较高,而穗轴中乙烯受体则是在生长发育后期及采后表达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果粒中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受到穗轴乙烯的诱导和影响。果粒中乙烯受体基因Vv ETR4与乙烯释放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穗轴中乙烯受体基因Vv ETR2与乙烯释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