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17个指标构建小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安家沟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的关联度,得出安家沟小流域在不同时段生态安全指数,并对其发展进行一定预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为小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5项指标,分4个层次构建了表征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资源环境支持、经济支撑和社会人文影响三个方面选取19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指数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到2005年为止,资源环境的健康指数达到了0.599,已经进入了健康的良好阶段;社会人文的健康指数为0.545,也即将进入健康的良好阶段;只有经济支撑的健康指数为0.462,仍滞迟于健康的相对稳定阶段.该小流域从20世纪50年代治理以来,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60年代的0.151增大到2005年的0.507,正向健康的良好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Fishnet网格的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兰陵溪小流域为例,在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Fishnet网格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2个相对独立的生态指标,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生成了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等级分布图,能直观反映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探寻土地安全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甘肃省庄浪县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庄浪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县1999~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庄浪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较低,平均值仅为0.367,处在较差状态;在时间梯度上,庄浪县土地生态安全值不因压力指标安全趋向的改变而呈下降趋势,决定其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对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的响应,权重份额分别占到了0.49和0.28;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当所有压力指标起正作用时,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当所有压力指标起负作用时,生态安全状况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泥河沟流域生态系统在综合治理近30 a后的敏感性,基于GIS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泥河沟流域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表现出沟谷高、塬面低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生态系统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沟谷及沟谷两侧植被盖度低的区域;生态敏感性程度与坡度、起伏度和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植被覆盖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经过近20 a的自然发展,泥河沟流域生态敏感性得到较明显改善,整体上已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增强,趋于更加稳定的状态。研究结果与方法对于重新认识和评价同类小流域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实施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是检验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施工及管护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选取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对其设计方案、建设效果等进行评价,拟对今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管护等各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8.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托“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建立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东莞市为例,研究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发展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988、1997和2005年东莞市的平均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497、0.436和0.395,区域总体生态安全从中高安全状态逐步降低到中低安全状态;生态中低安全的区域空间上从“市中心-镇中心”沿“市中心-镇中心-道路”不断扩张.采用以像元为中心的公里网格滑动模板的指标作为像元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解决景观结构指数等指标的计算,在生态安全等级划分时边界过度很平滑,景观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可以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铁炉沟小流域是水利部“948”项目实施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突出了以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坡改梯工程和以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为特色的开发性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保持措施产业化和社会效益可视化,同时也达到理想的生态效益目标。在此,研究了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总结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砂泥岩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霞庄 《北京农业》2012,(18):192-193
对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简要的论述,进一步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曹波  张芳  王黎明  孙保平  王德成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1007-1011,1024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大峪小流域综合治理7 a来的生态、经济、社会以及综合效益进行了科学系统地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指数为0.51,比治理前(0.30)增加了70%;经济效益指数为0.74,比治理前提高了25.4%;社会效益指数为0.43,比治理前提高了16.2%;综合效益指数为0.6,比治理前提高了39.5%。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贵州普定县后寨河小流域75 km~2面积内,采用150 m×150 m的网格布点方式,挖设2 755个土壤剖面,研究了土壤厚度在小流域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概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流域尺度来看,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存在的一个新词汇即喀斯特土壤,需要定义为由喀斯特岩石发育形成的土壤,而不应该理解为分布在喀斯特区域内的土壤,否则极易导致理解差异而形成误解。流域尺度下土壤的分布特征表现为8度以下坡度条件下多分布厚度大的土层,而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层厚度减小;喀斯特与非喀斯特的土壤厚度存在差别,海拔条件下的土壤厚度与地貌特征关联度较大;而人为作用则由于主动选择的结果,人为影响大的土壤厚度较大;小流域内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水动力条件相关,表现在坡度、坡位的主要影响方面,因此小流域土壤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土壤厚度的分布特征,即土壤厚度大的区域可以进行利用,但土层薄的区域则需要加强保护,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区域;而石漠化区域则需要进行治理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土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小流域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具有独立性、系统性的特点和其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运用土地资源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ARC/INFO作支撑软件),详细论述了小流域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步骤,以探讨适合于中国南方山区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从我国的地理地貌、山洪灾害造成的历史损失、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山洪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分析了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预案并认真落实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2)人类的不理智行为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是引发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采用定位观测和谐波分析的方法对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何种降雨年型, 流域内中游地段土壤含水量最高, 下游地段土壤含水量高于上游, 坡下部的高于坡上部, 阴坡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从我国的地理地貌、山洪灾害造成的历史损失、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山洪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分析了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预案并认真落实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2)人类的不理智行为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是引发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已被公认为是高效低耗的处理污水的系统。本文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帽石沟小流域建立的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其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出发,分析了该人工湿地的合理性,并针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吴菊安 《农业展望》2013,(10):41-44
目前,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地方政府未来工作重点。中国流域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流域经济。同时,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参照2002年农业部出台的中国十大农业生态模式,结合目前流域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小流域治理型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