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人工驯养 3年的珍稀野生小裂腹鱼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良好的亲体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成功 ,催产率 (人工挤卵 ) 1 0 0 %;受精率 77 5 2 %;室内静水孵化 (水温 1 0 0~ 1 5 1℃ ,平均 1 2 6℃ )条件下孵化 ,孵化约 1 6 2h受精卵开始出膜 ,出膜过程达 4 8h ,获鱼苗 1 86 8尾 ,孵化率为 6 8 42 %。  相似文献   

2.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雄性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黄颡鱼从闽江水域捕获 ,经过驯化养殖 ,培育成亲鱼。在每年的 5~ 7月生殖季节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亲鱼注射LRH -A2 +DOM进行人工催产 ,并自然产卵受精。在水温 2 4~2 6℃条件下 ,激素效应时间为 3 0~ 3 6h .受精卵经 3 5~ 40h,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 2 5~ 3 0d培育成全长 2 5~ 3 2mm的鱼苗。此外 ,本文观察了江黄颡鱼的性腺的发育特点及繁殖习性 ,同时初步探讨了用温度诱导鱼苗雄性化的可能性。在水温 3 2± 1℃诱导条件下 ,鱼苗雄性率可达 78%。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充足的鲤鱼茁种,采用了鲤鱼人工催产的方法。虽然可以采用注射鲤鱼垂体激素诱使鲤鱼排卵,但鲤鱼垂体很难采集,成本也很高,因此企图寻找一种替代物或一种可以诱使鲤鱼排卵的有效药物。Jalabert(1976)证实雌激素(雌酮、雌二醇)稍微提高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睾九激素提高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的2倍,低剂量固醇激素在卵母细胞水平上加强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效果。Epler发现1μg/ml剂量的固醇激素和100μg/ml剂量的垂体激素对鲤鱼的诱熟效应。按此剂量固醇激素和垂体激素一起使用比固醇激素或垂体激素分别单…  相似文献   

4.
低龄中华鲟外科手术性别鉴定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 5 1尾人工养殖 1.5~ 5 .6年龄、体重 2 .6~ 35 .5kg的中华鲟 (Acipensersinensis) ,通过腹腔外科手术检查性腺并取得性腺组织材料。 5~ 5 .6年龄 (体重 18~ 35 .5kg)的中华鲟性腺都能通过肉眼分辩雌雄 ,是进行性别鉴定的较佳时期。手术时 ,水温 14 .3~ 30℃、切口位于腹中线或偏离腹中线 1~ 4cm、切口长 4~ 5 .5cm(体重 2 .6~ 9.7kg)或 3.8~ 7.5cm(13.5~ 35 .5kg)、切口采用医用丝线行交叉缝合或一针一结缝合、出池后的全程操作时间 2 0~ 30min ,可较圆满完成性腺检查和性腺组织取材 ,94 .1% (4 8/5 1)的受试鱼存活 ,伤口在 15~ 4 0d天愈合 ,缝合线自行消失。水温高、切口短、采用一针一结缝合均能加快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潘志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3):126-129, 134
以人工养殖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本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注射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巴丁鱼排卵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地欧酮DOM药物组合的林彼方法,注射剂量为(10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可促进巴丁鱼血清促性腺激素Gt H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并成功诱导巴丁鱼排卵,催产率100%,排卵率100%,高于其它试验组。当水温在26~33℃时,采用林彼方法进行了7批次催产工作,注射剂量为(6~7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效应时间9.0~13.5 h,平均催产率80.6%,排卵率100%,生产性试验共获得巴丁鱼卵黄苗2430万尾。  相似文献   

6.
从南湾水库选出发育良好的黄颡鱼亲鱼,雌鱼规格100~200g/尾,雄鱼规格200~400g/尾,雌雄比1:0.5~1,催产药物为脑垂体和促排卵2号及绒毛膜促性性腺激素,二针注射,采取干法人工授精,微流水刺激,人工受精率67.5%。  相似文献   

7.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水产良种场是省级良种场和安徽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 ,年产四大家鱼苗 4~ 5亿尾 ,由于市场销量有限 ,仅能销售 3~ 4亿尾 ,造成浪费 ,提高了成本。鳜鱼为名贵鱼 ,在安徽市场价格一直比较稳定 ,养殖前景看好 ,农村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发展很快 ,苗种需求增加 ,良种场有条件进行鳜鱼苗种生产。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鱼培育购进规格 6 0 0~ 70 0 g鳜鱼 4 9尾 ,放入面积为 4 0 0 0m2 的池中培育 ,投入饵料鱼 2 0 0kg。每周冲水 1次。经4个多月培育 ,性腺发育成熟待产。1 2 人工催产1 2 1 激素选用 使用LRH -A和混合激素A型 ,剂…  相似文献   

8.
10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了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实际投放的10种礁体模型对黑鲷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在距离水槽中心40~70 cm的区域出现频次最高,且在试验水槽中分布较为分散。分别将10种礁体模型放入水槽后,对有礁及无礁时试验鱼随距离出现的频次进行曲线趋势回归显示,1-8号礁体模型试验中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为距离水槽中心20~50 cm,而9号和10号礁为体试验鱼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则为距离水槽中心10~40 cm,分别比对照组试验鱼最大出现频次区域向中心点近移了20 cm和30 cm,说明10种礁体模型对试验鱼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对试验结果做模型礁诱集效率指数显示,模型礁体对试验鱼的诱集效果由强到弱分别为10号礁>9号礁>1号礁>2号礁>7号礁>4号礁>5号礁>6号礁>8号礁>3号礁。  相似文献   

9.
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本德 《水产学报》1982,6(2):147-152
水文介绍了用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结果。对孵化后3天的人工雌核发育的红鲫仔鱼和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仔鱼,以含有不同量的甲基睾丸酮激素饵料喂养90天,再用一般饵料喂养直到可以剖腹鉴别性别。结果是:1,喂用每克MT23—20ug激素饵料的,除1尾发育为精卵巢外,全部试验鱼都发育成雄性;2,喂用每克含MT30-100ug激素饵料的,没有雄性鱼出现。此外,用1ml王业酒精同1g饵料配制的混合饵料,喂养90天的试验鱼,有60—84.6%的个体发育成雄性。不加激素和酒精的饵料喂养的对照组鱼,全部发育成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军曹鱼在北方地区的内陆养殖技术,我们在长春市进行了人工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小网箱,利用鱼糜、人工配合饵料混合投喂。养殖过程中,水温平均为26.2℃,上下温差不超过2℃;溶氧始终保持在6.3mg/L左右,最低未低于5.5mg/L;盐度始终保持在29‰左右,上下不超过1‰。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将平均体重为0.44g、平均体长为5.59cm的军曹鱼鱼苗养到平均体重为133g、平均体长为33.4cm,最大个体体重为335g、体长为42.5cm的军曹鱼商品鱼。试验证明,军曹鱼完全可以在内陆用人工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