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器人挤奶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传统奶厅挤奶相比,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64头体重相近、处于泌乳盛期、日均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分为2组,即传统奶厅挤奶组(CMS)和机器人挤奶组(AMS),每组32头(初产牛和经产牛各16头)。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机器人挤奶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总体产奶量提高了2.08%;AMS组经产牛产奶量显著高于CMS组经产牛(37.4±8.3kg/d vs.35.4±4.5 kg/d,P0.05),初产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机器人挤奶系统对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形物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AMS组经产牛的乳脂率(4.54±0.64%vs.4.05±0.71%)和乳蛋白率(3.42±0.19%vs.3.21±0.23%)显著高于CMS组经产牛,初产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机器人挤奶可以提高经产牛日均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改善乳品质,但对初产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枸杞树平茬枝条粉的一些营养成分,并以其作为饲料组成成分,饲喂产奶母牛,分析其对奶牛产奶量、牛奶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开始时奶牛头均日产奶量21.81 kg±1.52 kg,试验中期和末期依次为22.41 kg±1.90 kg和21.99 kg±1.39 kg,试验中期和末期产奶量比初期分别提高3.0%和1.0%;乳脂率分别提高了1.0%和41.0%;在每日3次挤奶条件下,早晨产奶量占全天产奶量的35.5%~36.0%,中午占30.0%~31.0%,晚上占33.4%~34.5%,三次挤奶条件下产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早晨>晚上>中午。牛奶主要营养成分和物理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pH值、冰点,均为试验中期、末期大于试验初期;水分为试验初期大于试验中期和末期。  相似文献   

3.
高温条件下高产和中产奶牛产奶性能及瘤胃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环境条件下,高产与中产奶牛产奶量、乳组成和瘤胃发酵的差异.试验选择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配对试验设计原则,分为高产奶牛组[产奶量:(40.40±3.60)kg/d]和中产奶牛组[产奶量:(30.46±1.92)kg/d],每组12头牛.试验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每7 d测定1次产奶量和乳组成.试验最后1周,在早晨饲喂后5 h,利用专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氮、总挥发件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试验期间每日07:00、14:00和22:00的平均温湿指数分别为:79.29、81.79和78.84,试验牛主要经历了轻度和高度热应激.结果显示:高产奶牛产奶量下降幅度(0.96 kg/wk)显著高于中产奶牛(0.62 kg/wk)(P<0.05);高产奶牛乳脂率显著高于中产奶牛(P<0.05),乳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中产奶牛(P<0.01),乳糖含量显著低于中产奶牛(P<0.05),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中产奶牛(P<0.05);高产奶牛瘤胃液乙酸与丙酸比极显著低于中产奶牛(P<0.01).结果提示,在高温环境条件下,高产奶牛产奶量下降幅度大于中产奶牛,热应激对高产奶牛瘤胃功能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中产奶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研究大豆皮颗粒等量取代泌乳牛和干奶牛精料后对泌乳牛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和干奶牛体重的影响。挑选健康的20头娟姗牛、16头荷斯坦奶牛和12头不同品种的干奶牛,将它们两两配对后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牛按原来的日粮结构喂养,试验组牛的日粮结构与对照组牛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日用1.5kg大豆皮颗粒取代1.5kg精料,统计泌乳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和干奶牛体重,观察两组结果有何差别。经35天的试验结果显示:日产奶量,娟姗泌乳试验组牛比对照组提高了0.05kg,荷斯坦泌乳试验组牛比对照组减少了0.26kg,但两种牛的试验对照牛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娟姗、荷斯坦牛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的乳成分含量相当。干奶牛试验组的体重比对照组减少了3.34kg(P0.05)。采用1.5kg大豆皮颗粒取代1.5kg精料的饲喂方式,泌乳牛每头每天可节约饲料成本0.96元,干奶牛每头每天可节约饲料成本0.885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机器人挤奶对初产奶牛挤奶频率、挤奶间隔、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择40头初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即传统挤奶组和机器人挤奶组。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内,机器人挤奶组和传统挤奶组奶牛的产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器人挤奶组的挤奶频率显著低于传统挤奶组(P0.05),挤奶时间间隔显著高于传统挤奶组(P0.05),初产奶牛挤奶频率与日产奶量呈高度正相关(R~2=0.8033,P=0.001);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初产奶牛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传统挤奶方式相比,机器人挤奶对初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建议管理人员可尝试通过增加机器人系统内每天颗粒料的投放量来增加奶牛自愿进入挤奶系统的次数,以此来提高初产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增加挤奶次数对不同阶段泌乳奶牛产奶量的提升,找出最佳挤奶管理方案,为有效提升牧场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泌乳牛只随机分为两组,保证不同胎次、不同产犊阶段平均泌乳量相当,分组后两组分别保持3次挤奶和4次挤奶1个月。对牧场不同挤奶次数奶牛泌乳量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奶牛泌乳量(P<0.05);泌乳量高于45 kg奶牛增加挤奶次数对产奶量的提升,显著高于泌乳量低于45 kg的奶量(P<0.05);增加挤奶次数显著提升头胎牛产量2.33 kg,二胎牛产量2.31 kg,三胎及以上牛奶产量2.78 kg(P<0.05);不同泌乳阶段,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泌乳初期及产奶高峰期的产奶量(P<0.05)。[结论]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升奶牛泌乳量,对高产及处于产奶初期及高峰期的奶牛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产奶量对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乳、和毛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测到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中,在非热应激期间,产奶量为10~20 kg时,奶牛血液中Zn、Mn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Fe的含量减少,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期间,Fe、Cu的含量随产奶量增加逐渐减少,Zn含量增加,其它元素的含量无规律性变化。在热应激期,随奶牛的产奶量的增加,排泄到乳中的Zn也明显增加。非热应激反应的牛,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排泄到乳中的Cr明显增加(P<0.05),而热应激反应牛,Cr含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高产奶牛的乳中Se含量明显高于低产牛的(P<0.05),在产奶量为5-10 kg时排泄到乳中Mn的含量比其它产奶阶段有明显增加(P<0.05)。在非应激期,不同的产奶量对毛中Fe、Cr、Se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毛中的Zn、Co、Cu、Mn无明显影响。在热应激期,不同的产奶量对毛中Fe、Se、Co分布影响极明显(P<0.01)。  相似文献   

8.
在武汉地区夏季用32头健康泌乳牛进行饲喂脲酶抑制剂预混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脲酶抑制剂预混料的试验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14.88kg/头;未添加饲喂的对照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13.59kg/头,前者比后者提高产奶量9.5%,差异显著(P<0.05)。两者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盈利1.91元/d,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用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初产新西兰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两组(n=30),通过饲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对奶牛产奶量和隐性乳房炎的影响。试验组牛每头饲喂腐植酸钠40g/天,拌到精料中,分2次给予,连续饲喂30天,两组牛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间,试验组牛和对照组牛平均产奶量分别为22.6kg/天和22.2kg/天,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MT法检测隐形乳房炎的结果,试验组乳区均分值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59.1%(P<0.01),腐植酸钠添加前后比较下降了60.8%(P<0.01)。奶牛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具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 d]、产奶量[(36.8±4.6) 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阴离子盐饲喂奶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温较高的6月25日到7月25日,用新型阴离子盐饲料添加剂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每日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下降2.8kg,阴离子盐1组每日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增加2.8 kg,相当于每日每头奶牛平均增加产奶量5.6kg;阴离子盐2组每日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增加2.3 kg,相当于每日每头奶牛平均增加产奶量5.1kg.阴离子盐不但提高了产奶量,使乳成分保持稳定,而且明显改善奶牛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采用全自动挤奶系统(Automatic Milking System,AMS)的牧场中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2022年4月—2022年12月528头荷斯坦牛192 148条挤奶记录,数据集包含了每头奶牛每次挤奶各乳区的平均流量、峰值流量、电导率、日产奶量。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的变化对各乳区泌乳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获得了采用AMS的牧场中奶牛的平均流量(LF:1.16±0.36 kg/min、RF:1.19±0.36 kg/min、LR:1.19±0.36 kg/min、RR:1.16±0.36 kg/min)、峰值流量(LF:1.64±0.44 kg/min、RF:1.67±0.45 kg/min、LR:1.67±0.44 kg/min、RR:1.63±0.44 kg/min)、电导率(LF:4.21±0.33 ms/cm、RF:4.21±0.34 ms/cm、LR:4.21±0.34 ms/cm、RR:4.21±0.34 ms/cm)、日产奶量(LF:7.73±2.84 kg、RF:8.01±2.97 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方式下,饲喂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62.25±37.85)kg,泌乳天数(123.64±10.67)d,胎次(1.23±0.42)胎,日产奶量(26.58±1.58)kg],根据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3、15、30 g/kg。预试期12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脂较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且以添加3 g/kg组的效果较好;正试期末,3、15 g/kg组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 g/kg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半胱胺盐酸盐能有效缓解散栏饲养的泌乳中期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 g/kg半胱胺盐酸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首次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和放牧强度(0.467,0.667和0.867ha/头)下在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上放牧的黑白花奶牛产奶量、乳比重及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牧制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制(1632.5vs.1462.3kg/头)。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的产奶量以中等放牧强度最高,轻牧次之,重牧最低,分别为1724.5、1571.1和1331.2kgh头。放牧期间两种放牧制间奶牛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以轮牧制较高(0.224vs.0.205kg/头·天);三种放牧强度间奶牛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也不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B3>B2>B1,分别为0.242、0.225和0.176kg/头·天。不同放牧处理对牛奶比重影响不大。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奶牛平均日增重增加影响不显著,但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自然热应激条件下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THI)的相关性,试验选择胎次相近、体重为(610.00±22.13) kg、泌乳天数为(157.00±1.27) d、产奶量为(33.39±4.61) kg/d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产奶量的不同,分为高产组[(42.47±3.73) kg/d]、中产组[(34.10±3.20) kg/d]及低产组[(28.28±4.19) kg/d],每组20头。试验于2019-06-20—2019-09-30在北京市延庆某奶牛养殖场进行。2019-06-23—2019-07-22、2019-07-23—2019-07-29和2019-07-30—2019-09-09的THI均值都在72以上,即为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和热应激后期。运用Origin 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析产奶量、乳成分与THI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高、中、低产组除乳糖率之外,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高、中产组产奶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热应激中期,高、中产组乳脂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前期(P0.01),乳蛋白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热应激后期,与热应激前期相比,各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产组乳脂率/乳蛋白率极显著升高(P0.01),低产组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与泌乳天数、乳脂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HI、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热应激期间,THI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与TH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著下降;与中、低产组奶牛相比,高产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对热应激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富硒青稞秸秆短期饲喂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全血和牛奶硒含量的影响.选择12头体重(400±25) kg、胎次(5±1)次、泌乳天数(223±25)d、产奶量(11.3±1.6) kg的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每头奶牛基础日粮包括精混饲料(TMR) 10 kg和普通青稞秸秆12.5 kg,试验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头,试验组牛每日每头在日粮中添加40ml畜禽营养液,对照且牛不添加,只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了1.20kg,每天每头增收2.4元。  相似文献   

18.
炎夏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小苏打抗泌乳牛热应激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炎夏每日饲喂 80g小苏打的试验组 ,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 2 0 .1kg ,乳脂率 3.4 1% ,而对照组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 18.5kg ,乳脂率 3.34%。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 8.6 % ,差异显著 (P <0 .0 5 ) ,乳脂率提高 0 .0 7个百分点。试验期间 ,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多盈利2 .2 2元 ,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共收集了山西南部地区某牧场冬季(2015年10月、11月、12月和2016年1月)开放式牛舍条件下荷斯坦牛的80 158条电子记录,该记录储存了600头泌乳牛的活动量、产奶量、牛奶电导率、挤奶时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得出奶牛胎次、泌乳天数等对奶牛活动量的影响以及奶牛产奶量、挤奶效率和牛奶电导率与活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胎次泌乳牛活动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奶牛活动量有下降趋势。活动量在90~110步/h时,个体产奶量和挤奶效率最高。挤奶效率与产奶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2,P0.01),奶牛产奶量高的个体挤奶效率也较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将挤奶效率作为核心群选育的标准之一。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电导率大于10后,奶产量和活动量均下降,通过CMT检测及与DHI体细胞数的对比,证实与隐性乳房炎有明确的关系。因此,可将检测牛奶电导率是否大于10作为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手段,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对奶牛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乳房炎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变质。到后期,严重者会导致奶牛乳区化脓、坏疽、萎缩等,可能永远失去泌乳机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奶牛乳房炎的危害1.1降低奶牛产奶量乳房炎会造成奶牛产奶量减少。病情严重的牛,不再产奶,如果按照每日产奶25kg计算,每日可造成50元以上损失。有研究发现:当牛群体细胞数为50-100万个/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