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重与蛋形指数对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种蛋筛选的最佳方案,为籽鹅个体、家系种蛋的选留及籽鹅的繁衍、孵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选取二年籽鹅种蛋2 469枚,蛋重为94.8~154.4 g,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为1.24~1.63,平均蛋形指数1.45±0.05。采用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所有种蛋按蛋重与蛋形指数分成16个孵化组(蛋重与蛋形指数分别分为4个水平),测量每枚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并在蛋壳上做好编号,在相同孵化条件、同一孵化设备中进行两次孵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蛋重<118.0 g组种蛋受精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25.0~131.9 g组次之,且受精蛋孵化率随着蛋重增大升高;125.0~131.9 g组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最大。②蛋形指数在1.47~1.51组种蛋受精率及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51组次之;1.47~1.51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42~1.46组次之。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籽鹅种蛋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籽鹅蛋重在125.0~154.4 g为宜;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无影响(P>0.05),以蛋形指数在1.47~1.51为宜。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健雏率的影响较蛋重强,其作为单一因素对鹅雏出生重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以蛋重或蛋形指数任一因素作为种蛋筛选的依据都不科学,应综合考虑以达到种蛋优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一种鹅场,饲养1000只种鹅,于2~3月之间种鹅发生以卵黄性腹膜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过诊断为大肠杆菌病,用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进行治疗,已全部治愈。因此,这些种鹅继续留做种用。同年5月份种鹅产蛋后,用这些种蛋进行孵化,在孵化的4批中,发现种蛋孵化率仅为50.3%~59.1%,在孵化后期胚胎及雏鹅早期发现大批死亡的现象,出壳后4d 之内雏鹅的死亡率达到54.2%。经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鹅胚胎和雏鹅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1什么时间孵化的雏鹅留做种鹅比较好? 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前中期种蛋孵化的雏鹅留做种雏鹅,即5月份右出壳的雏鹅,最迟不宜晚过6月份,使之在次年产蛋时,不但能达到性成熟,也能达到体成熟,而有利于生产性能的发挥.再者,此期间雏鹅孵化所用的种蛋是母鹅在产蛋高峰期所产的,雏鹅质量好,易于成活.  相似文献   

4.
<正>1优雏的选择农村的养鹅户大多以饲养管理水平低、条件差、环境恶劣为主要问题,寒冷季节养殖户要想高雏鹅的成活率,鹅苗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一,把好雏鹅的来源关,要在管理正规、手续齐全的苗场预定,种鹅必须进行一定的免疫接种。一些小的孵化厂的种蛋是在散户收集而来,来源不明,健康状况不明,很可能没有进行免疫接种,孵化出的雏鹅大多数抗病能力差,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提高种鹅饲养效益和孵化收益,饲养者应该掌握好孵化的关键技术环节,笔者从影响鹅种蛋孵化的主要因素,结合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孵化现状,阐述鹅种蛋来源与管理、看胎施温、孵化设备操控、凉蛋方式及出雏操作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孵化是种鹅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因此,正确检查孵化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改善孵化条件提供依据,进而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孵化效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雏鹅饲养中,由于忽视种蛋、孵化、饲养管理、缺乏营养和疾病等诸多非传染病因素,引起死亡占较大比例,给养鹅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总结了雏鹅非传染病死亡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种蛋与孵化因素1.1种蛋选择不严目前,每到孵化季节,鹅种蛋供不应求,一般仅对种蛋畸形、破损与否  相似文献   

8.
1 供种场影响雏鹅质量的因素 ①种蛋质量.用于孵化雏鹅的种蛋质量受种鹅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饲料中的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种蛋相关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到鹅胚胎的发育和雏鹅的健康.②选育水平.家禽的退化方向则是生长减慢、产蛋减少,因此需要在提高生长速度或产蛋量和饲料效率的方向进行选育.③种蛋质量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畜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 ,我省的畜牧业就如一轮朝阳蒸蒸日上。但与这种发展不协调的是种畜禽场建设的规模和管理模式 ,显得明显滞后 ,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目前的鸭、鹅饲养业 ,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及防疫的种鸭场和种鹅场 ,还是靠收购散养鸭、鹅的种蛋孵化幼雏 ,来供给饲养户。这种先天不足 ,为雏鸭、雏鹅的饲养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这也是近几年来雏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个症结之所在。1 存在问题1 1 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与防疫的种鸭场和种鹅场。目前辽宁省的鸭雏和鹅雏…  相似文献   

10.
正1雏鹅来源及特点1.1雏鹅的来源获取雏鹅的方式为,自繁自养即自己饲养种鹅,交配、产蛋及孵化而得;从集市收购;从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资质、声誉良好的大型种鹅场统一进苗。各种进雏形式各有优缺点。自己饲养种鹅交配、孵化雏鹅,对有效控制疫病较有利,但养殖成本较大,交配、孵化等设施与技术要求较高;从集市收购农户孵化的出壳鹅,虽然成本低,但品种较杂,鹅雏整齐度差,且对疫病防控不利,发生疫情的风险增大;从大型鹅场进  相似文献   

11.
养鹅的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畜禽,养鹅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新举措。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鹅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产蛋数量比较低,一般大型鹅产蛋在50个左右,小型鹅产蛋在120个左右不等,这样就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尤其是每年的夏、秋季节,温度适宜,水草丰盛,饲料来源广泛,是养鹅的黄金季节。恰恰在这时雏鹅比较少,而且价格贵,远远满足不了雏鹅的需要。所以,应加强孵化管理,以提高种鹅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雏鹅短缺的矛盾。笔者结合在种鹅场工作期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鹅种蛋的贮存、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冬孵雏鹅是四川省隆昌县孵化技术的一大发明,推广应用10年来,已被肯定,并受到饲养户的欢迎。冬孵雏鹅是从立冬前后开始孵化雏鹅,冬雏鹅在春节育肥上市,肥仔鹅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冬雏鹅价格比春雏鹅高1-3倍,价俏畅销,因此多数饲养大户都争养冬雏鹅,广东、浙江等地前来购冬鹅苗的也特别多,效益可观。因此,孵化冬鹅已改变了整个雏鹅孵化、育雏、饲养的全过程。规模化孵化冬雏鹅的技术关键如下。一、种蛋的选择和保存每天收集新鲜种蛋,贮放在空气流通、清洁卫生、阴凉的室内,存放室的温度10-18℃撮适宜温度15℃…  相似文献   

13.
徐美 《水禽世界》2014,(3):53-54
1把好引种关 引进的雏鹅和种鹅,必须来自于健康和高产的种鹅群,外来鹅隔离观察20d后,未发现疾病的才允许混入原来的鹅群或鹅场,以保证鹅场安全生产。对于引人种蛋的,为了防止疾病垂直传播,除做好孵化消毒外,孵出种雏也要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在雏鹅饲养中,由于忽视种蛋、孵化、饲养管理、缺乏营养和疾病等诸多非传染病因素,引起死亡要占很大比例,给养鹅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总结了雏鹅非传染病死亡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种蛋与孵化因素1.1种蛋选择不严目前,每到孵化季节,良种蛋供不应求,一般仅对种蛋畸形、破损与否略作选择。至于种蛋大小,是否被病原菌污染,或砂皮蛋,  相似文献   

15.
正孵化是鹅养殖发展的一关键环节,然而利用母鹅抱性的自然孵化法已无法满足现如今鹅业发展需求,人工孵化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而在人工种蛋孵化过程中总会因技术不完善出现孵化率低的现象,改进孵化方法,提高孵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种蛋的孵化率。1种蛋的选择种蛋品质的好坏,对孵化率和雏鹅的影响很大。种蛋首先要新鲜,保存时间以产后1周为宜,3~5 d内的最好。种蛋的大小,性状应符合鹅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孵化模式下温度和湿度对鹅种蛋孵化效果及雏鹅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阶段”变温和“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每种孵化模式设定两种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来评估其对孵化效果及雏鹅早期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种孵化模式具有相近的总体失水率(67%),但采用较高温度的孵化方案具有更高的孵化率(P<0.05)和更短的出雏窗口期(28.5~30 d)。(2)“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的孵化率显著高于“二阶段”恒温孵化(P<0.05)。(3)鹅种蛋孵化周期中,第1~4周种蛋失重率分别为2.44%、4.85%、7.72%和10.67%,呈现前期失重大、后期失重小的规律。(4)“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下,采用37.6℃和64%的温湿度组合所生产的雏鹅在第2~4周的体重极显著高于37.5℃和65%的温湿度组合(P<0.05)。研究表明,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37.6℃+64%)以及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孵化效果,采用“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可提高孵化率,且优化关键孵化参数还能促进雏鹅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1选好鹅雏及育雏时间育雏时间应选在4~5月份,这个季节气温逐渐回升,湿度小,育雏省燃料,雏鹅少发病,到出栏时基本上都能达到收购体重,绒毛长齐,卖的价格还好。雏鹅应选择免疫程序正规种鹅场生产的种蛋进行孵化的雏鹅,鹅出壳后,体重适中,绒毛有光泽,无粘毛,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好,用手摸其腹部有弹性,活泼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并且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现将防治小鹅瘟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预防(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选择没有感染过小鹅瘟病毒的种鹅。笔者认为许多小鹅瘟的爆发,都是由于孵化期或在出雏期间感染小鹅瘟病毒造成的。因此,应在种蛋入孵前做好种蛋和孵化环境的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孵化卫生条件。(2)对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小鹅瘟疫苗预防接种,使雏鹅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一般可在15日龄内抵抗小鹅瘟病毒的侵害,这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对雏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是不可取的。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一般在7天左右产生抗体,15…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中国禽业导刊》2003,20(15):43-44
种蛋孵化是发展鹅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养鹅生产的基础。近几年来各鹅场种蛋孵化率平均不到50%,所以规模化养鹅生产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种蛋的孵化,这直接关系到饲养种鹅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北京市海江孵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孵化设备.在2003年1月全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友谊农场招标56台鹅孵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统计出雏数、健雏数、弱雏数和健雏率;在孵化试验各个处理中每组随机选择30只(共240只)健雏进行为期4周的雏鹅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1d内对雏鹅健雏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时间超过11d健雏率下降;种蛋保存时间对孵化出来的健雏育雏成活率、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