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是农业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农业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总结出应从注重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加强野外基地建设,注重管理与实验技师队伍培养,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构筑创新平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高校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的"辐射源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输出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基地"。为加大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力度,对其实施的路径与模式进行选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学校+企业+农户"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施"一心双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科技特派行动和创建"一院三区"的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同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其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分析了海南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构建海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措施,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期为科技创新促进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向"王牌"转变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并就进一步发挥农业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出对策建议:努力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性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1992年被确定为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是吉林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12,(11):30-33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湖北也是农业科技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农业科技创新实力;但湖北却不是农业强省,如何让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让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开始,湖北省已经着手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推动科技与农业经济的紧密结合。2009年,《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经湖北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科技企业作为我国农业示范基地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部门,担负着科技产业化集成的重任。文章从我国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状况、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示范基地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如正确处理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示范基地其他部门的协同发展、强化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许多大型企业如Google、微软等都由学生创业成功,我国创业条件日趋成熟,加入创业队伍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农业类创业项目却相对鲜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而高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农业科技创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孵化作用进行探究,旨在发现孵化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为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实现基地、项目、人才等农业科技管理的政策聚合效应,避免重复分散建设,自2014年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重点打造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1重要意义1.1建设创新基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带动强、长期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农技推广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现实瓶颈,并就高校设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员岗位,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机构、推广中心和信息中心,建立全方位的推广运行系统等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三农"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等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转化率一直不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实力薄弱、推广体系不完善、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在加大支持力度、健全转化体系和培育企业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科教结合,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业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推进农科教结合,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深入实际,深化改革;三是主动同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集团及县区职教中心等加强双边联系,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四是重视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彦林 《北京农业》2011,(15):243-244
加强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于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阐述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其次,就如何有效实施农业标准化来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开发利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馆在开发利用农业文献信息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业大数据与农产品监测预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量信息的爆发,农业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农业监测预警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监测预警的分析对象和研究内容更加细化、数据获取技术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技术更加智能、信息表达和服务技术更加精准。伴随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监测预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农业基准数据、开展农产品信息实时化采集技术研究、构建复杂智能模型分析系统、建立可视化的预警服务平台等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监测预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应该形成大思维,开展大合作,迎接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分析了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及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农业科技史在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目前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19.
马少先 《北京农业》2012,(9):172-17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三大分支之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变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是农业工程实施的必要装备。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信息与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一体化营的特征剖析了农业信息在家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的作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为农业信息提供源泉,是检测信息的尺度。为了发挥其作用,提应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信息部门、农情信息部门和市场信息部门的联系,形成高效的农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