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是多年来国内外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普遍使用物种之一。国内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已有部分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繁殖毒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234-235
此文章介绍了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吡虫啉,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噻虫嗪和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中的肤虫胺水解反应机理推测。并且介绍了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啶虫脒的水解机理研究。以及对肤虫胺水解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理论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3.
程根武 《新农业》2007,(3):46-46
新烟碱类是全新结构的超高效杀虫剂,也是自菊酯类以来销售量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虫剂。除农民朋友较熟悉的吡虫啉以外,市场上可见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还有啶虫脒和噻虫嗪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称为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等称为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虽然也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但与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农药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是近年来严重为害果树、棉花等作物的新成灾害虫,新烟碱类农药是防治刺吸性害虫的常用杀虫剂。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毒力最高,LC_(50)为31.565 mg/L,其余4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烯啶虫胺、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LC_(50)分别为125.769、172.195、182.286、241.461 mg/L。本研究可为科学应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新成灾害虫绿盲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烟碱类杀虫剂为世界第一大杀虫剂,本文对新烟碱类杀虫的种类、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存在风险进行了述评,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蜜蜂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暴露途径,然后探讨了其对蜜蜂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取得不少进展。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新烟碱类产品今后5年内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及对脊椎动物安全的特点,在害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创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短短30余年间已有多个产品相继实现商品化,可见其优越的杀虫能力以及强大的市场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研究新烟碱杀虫剂与昆虫靶标(nAChR)的结合模式,为设计与开发新型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分子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生物碱是植物中一大类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植物生物碱类别(一)广谱杀虫活性的生物碱1、烟碱。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发现可以认为是杀虫剂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革新。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乙酰胆碱酯酶受体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高效、有选择性、对哺乳动物安全,且与传统的农药之间不存在相互抗性。近年来的一个突破是新烟碱类化  相似文献   

11.
频振式杀虫灯在不同时段诱获龙眼园害虫的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龙眼园害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诱杀的害虫种类多,不同的害虫有不同诱获高峰,防治上可选择目标害虫的高峰时段开灯。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作用范围、ICPs基因的多样性、杀虫机理、基因工程以及产业化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两种灭虫灯灯诱昆虫种类及数量的调查,鉴定了18科30余种昆虫.灭虫灯灭虫效果较好,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提出了灭虫灯制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森林昆虫病原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广东省森林昆虫病原真菌进行了调查,共分离鉴定出9种昆虫病原真菌:即灯蛾噬虫霉、蝗噬虫霉、紫色野村菌、莱氏野村菌、玫烟色拟青霉、粉虱座壳孢、黄绿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其中:球孢白僵菌是森林昆虫的优势病原真菌,灯蛾噬虫霉、蝗噬虫霉和紫色野村菌是广东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臭氧是一种氧化性极强的气体杀菌剂,臭氧在粮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臭氧在粮储过程中防霉变和杀虫,臭氧处理对储粮品质的影响,臭氧对储粮表面农药残留的降解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烟草丛枝症病害表现为黄化丛枝症,导致烤烟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明显下降。未筛选到治疗病害的有效药剂,"治虫防病"措施的平均防效为61.9%,"以治虫防病为主体,综合防治烟草丛枝症病害技术体系" 的平均防效为86.9%,20hm2中心示范样板田的防效为77.2%,每hm2挽回产量87kg、挽回产值1131885元,确认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而可靠地控制烟草丛枝症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截形叶螨春季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截形叶螨在树干上的越冬分布、出蛰后的转移规律、耐饥饿能力、爬行速度、寄主杂草等进行为期2 a的研究。截形叶螨在枣树主干树皮裂缝、主枝和树干基部的土壤缝隙中均能越冬,其中距地面60 cm左右的主干是主要越冬场所,越冬数量占总虫数的70%,主枝次之。从树干不同方位上的越冬情况来看,主干南面越冬数量最多。出蛰后的成螨沿树干转移取食。其耐饥饿时间为24~104 h、死亡高峰期间为56~80 h。这为冬季和早春用树干捆草圈诱杀、刮老树皮、喷洒农药等措施来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和树干涂抹毒环诱杀、阻止转移以及清除灰绿藜等措施来控制截形叶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4至1998年,在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重病区进行药剂治疗和治虫防病等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综合防治技术示范(3115hm2)和推广工作(64032hm2),结果表明:抗生素类药剂和抗病毒制剂无治疗效果,单纯治虫防病的效果也不理想,采用以网罩隔离育苗培育无毒苗、药剂控制传媒昆虫、淘汰和更换病苗、保健栽培为技术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诱杀作用较明显,诱虫量分别占总诱虫量的41.10%、14.80%和3.97%。不同时期的诱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8月中旬~10月中旬诱虫量最多,占总诱虫量的53.80%。在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黄色诱虫板对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田间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1.3%、44.3%和37.1%。[结论]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无色杆菌毒蛋白经口进入菜粉蝶幼虫体内 6、12、18、2 4h以后 ,菜粉蝶幼虫的中肠组织逐渐遭到破坏 ,开始有些肠壁细胞伸长 ,在顶端形成囊泡 ,以后囊泡和细胞核脱落进入肠腔 .处理后期临近死亡的幼虫中肠肠壁组织被严重破坏 ,仅残留基层细胞 ,并形成一些空腔 ,从而影响昆虫的正常取食 .表明这种毒蛋白能引起菜粉蝶幼虫肠道严重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