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蚕种公司引进培育了一对新品种9805×9806在射阳县进行农村春季生产对比试养,结果表明9805×9806(正反交)与春蕾×锡芳(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对照区龄期相近,食性、性状都没有明显差异,但抗病性和产量都比对照区好。  相似文献   

2.
9805×9806、华康1号两对新品种在射阳县进行农村春季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805×9806(正反交)与对照区龄期相近,食性、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但抗病性和产量都比对照区好,体质强健、好养、高产、抗病性强。华康1号(正反交)抗病毒病最强,适合中晚秋饲养,但多湿环境下,抗细菌病不强。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15,(3):17-19
<正>根据我省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江苏省蚕种公司引进培育了两对新品种在我县进行农村春季生产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从2014年5月8日至6月7日。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养情况1.1承担试养的单位及地点承担单位是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地点在射阳县兴桥镇新庄村,参加饲养的6户农户均为养蚕专业户。1.2试养品种4对品种,试验种"9805×9806"(正反交)、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春,对桑蚕新品种鲁41×鲁42和9芙×7湘进行了实验室鉴定,鲁41×鲁42正反交平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高于对照品种,但死笼率略高于对照品种;9芙×7湘正反交四项综合经济性状调查成绩及死笼率较对照品种低,孵化率略高于对照品种;2对桑蚕品种的解舒好、上车率高,普通茧重量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5.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菁松×皓月、春华×秋实和秦月×汉辉家蚕品种进行了一至二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三至五龄桑叶育试验。结果表明,颗粒人工饲料育蚕儿龄期经过与全龄桑叶育相当或缩短,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等与全龄桑叶育的差距在5%~10%之间。同一饲育形式下,菁松×皓月正反交整体性状优于春华×秋实正反交,秦月×汉辉正反交部分指标较优,但丝质成绩最差。  相似文献   

6.
蚕品种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的关键,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江苏射阳的优良蚕品种,2016年春进行了家蚕新品种苏超二号、苏豪×钟晔的农村鉴定饲养。结果表明,苏超二号(正反交)和苏豪×钟晔(正反交)体质强健、好养、高产、抗病毒病,适合病毒病易发生蚕期的饲养。  相似文献   

7.
吕广植 《北方蚕业》2005,26(3):63-64
2004年,山西省沁水县蚕桑研究所对家蚕品种B73×874(正反交)杂交种,分不同饲育季节进行实验室饲养和丝质方面综合性状调查,结果表明,873×874(正反交)杂交种适合沁水的气候环境特点,可以在全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华东×春晨是湖州市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多丝量四元杂交种,2015年在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进行三期农村试养,现将试养结果总结如下. 1 试养情况 1.1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华东×春晨和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均由杭州蚕种场生产,盒装卵量28000粒.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ydrosis virus,Bm NPV)的抵抗性能,分别以菁松、皓月、932、芙蓉、7532、湘晖及其杂交种菁松×皓月(正反交)、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为对照品种,进行了菁松N、皓月N、932 N、芙蓉N、7532 N、湘晖N及其杂交种菁松N×皓月N(正反交)、932N·芙蓉N×7532N·湘晖N(正反交)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其中新选育的品种分别用Bm NPV多角体浓度为10~9、10~8、10~7、10~6、10~5个/m L的病毒液30μL均匀涂抹于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背面,于2龄起蚕时饲喂家蚕;对照品种的Bm NPV多角体添食浓度相应地降低1个数量级。48 h以后调查各处理区家蚕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超过10~9个/m L,而其对照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在10~6个/m L水平或更低,2者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新品种对Bm NPV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0.
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掌握家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绿茧"(C101×N101)的2个对交原种C101、N101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开展了对交原种C101、N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产卵性状.结果表明C101、N101原蚕好养,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产卵量较高,不受精卵、不良卵率低,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101、N101是1对具有淡绿色蚕茧的特殊性状,且具有常规品种产量性状的对交原种,中系C101、日系N101原蚕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杂交种的正反交成绩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林葵芬 《蚕桑通报》2003,34(3):40-41
苏菊×明虎(正反交)是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中的饲养情况,摸索该品种的性状,我县根据省蚕品种中间试验的要求,在2002年春期与丰1×54A(正反交)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于中秋期再次进行试验。现将中秋期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供试蚕品种苏菊×明虎(正反交)各2张,由江苏省武进蚕种场提供,对照蚕品种丰1×54A2张,54A×丰11张,均由海盐蚕种场生产提供。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我县通远镇新浦村中心组3个蚕户中。每试验户分设试验、对照2个区。即朱金妹、胡吴观试验户,各设试验区苏菊×明虎1张,对照区丰1…  相似文献   

12.
《四川蚕业》2017,(2):52-56
7532×781(正反交)是攀西蚕区现今使用的主要夏秋用一代杂交种,近几年该品种的生产量占我场繁育推广量的60%以上。781A、781B从引进至今已24年,继代繁育40余次。本文就781A、781B引进初期与近几年原原种选区的主要经济性状作比较,了解该品种的种性表现现状,分析一些成绩变化可能的原因,以便为今后该品种的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行家蚕品种苏16×苏17、东肥×华合,东34×苏12(正反交)、东34×603(正反交),蚁蚕在感光后容易爬散。又农村照明感光不匀,苏17×苏16、华合×车肥,容易密集一处。这对饲养量在50张以上的生产队养蚕室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爬散后用鹅毛掸,容易损伤蚁体。经几年实践证明,认为下面几种方法对防止蚁蚕爬散有相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随着蚕桑事业的日益发展,家蚕品种也在不断更换。从我区情况看,目前春蚕品种还比较理想,有苏5×苏6(正反交)、东肥×华合(正反交)两对当家品种。1981年,全区春蚕发种量苏5×苏6占50%以上,东肥×华合(正反交)占30%左右,东肥·671×华合(正反交)占10%多一点。1982年春蚕的发种量:苏5×苏6(正反交)占80%,其余为东肥×华合(正反交)。蚕农对春用品种基本是满意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夏秋蚕的品种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张种产量低、产值低、茧质差。我区历年来夏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一般在40斤左右,张种产值:苏_3×苏_460多元;苏_3·秋_3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出适合湖北省蜜源气候条件特点的杂交种蜜蜂,1976~1978年,我们利用E_b(本意)、E(原意)、K(喀蜂)、S(塞蜂)、A(安蜂)等5个育种素材,配制了12个单交组合,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状的考察,从中选出K×E_b和A×E这两个单交种进行正反交,育成了KE_b×AE和AE×KE_b两个双交种。经过两年的小面积试验表明,这两个双交种在湖北的蜜源气候条件下,产蜜量比E_b增加25~48%,适合在该地区定地和小转地饲养;同时,由于它们是正反交,因此可实行轮回配套换种,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将国内高产、抗寒品种龙牧801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No.801)和国外具有多叶性状品种驯鹿苜蓿(M.sativacv.AC Caribou)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cv.Hulunbeier)分别进行正反杂交,统计杂交结荚数、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并观测F1代单株性状。结果表明:父母本和正反交对杂交结荚数、结荚率和每荚种子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引进品种驯鹿苜蓿(♂)的结荚数、结荚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且各组合正交显著高于反交。从F1代杂交株中筛选出84个优异单株和5株具有多叶性状的优异单株,其株高、茎叶比、分枝数和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亲本,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是保证蚕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试验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氟虫腈对4个家蚕品种正反交的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对春蕾×锡芳正交的毒性最强,LC50(24h)为11.894a.i.mg/L;对苏秀×春丰反交的毒性相对较弱,LC50(24h)为33.650a.i.mg/L,各品种间毒性存在差异。氟虫腈对苏菊×明虎正反的LC50(24h)为31.362a.i.mg/L,对苏菊×明虎反交的LC50(24h)为19.445a.i.mg/L,表明同一品种的正反交对氟虫腈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优良地方品种仙居鸡与国内优质黄羽鸡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 ,两个试验组鸡体型外貌均具“三黄”特点 ,经 9项肉用性能指标测定 ,并经专家综合评定 ,A(JH× BD)、B(BD×JH)两组符合优质肉用三黄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绿茧系家蚕品种的茧色性状遗传规律,以家蚕绿茧品种G1和白茧品种C108为亲本,配制正反交F1及其自交F2和回交代等多种群体材料,茧色分离调查结果显示:F1为浅绿色茧;自交F2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绿色茧=1∶2∶1的分离比;回交后代(C108×G1)×G1、G1×(G1×C108)均呈现绿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而C108×(G1×C108)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此结果说明家蚕品种G1的绿茧性状对白茧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家蚕绿茧系的显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不同茧色蚕体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研究色素代谢与绿色茧呈色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亲本绿茧品种G1、白茧品种C108和(G1×C108)F1的幼虫中肠、血液、丝腺组织在整个5龄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3种茧色个体的中肠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差异,推测其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相当;中肠组织与血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茧色没有明显关系;丝腺组织和茧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G1最高,(G1×C108)F1居中,C108最低。此结果说明绿茧色的深浅与丝腺和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用于鸡生长和肉质性状定位资源群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远交F-2设计,以杏花鸡(A系)为亲本,分别与隐性白洛克鸡(B系)、泰和丝羽乌骨鸡(C系)进行全同胞和半同胞的正反交,产生了包含A♂×B♀、B♂×A♀、A♂×C♀、C♂×A♀4个杂交组合的各两组F2群体,并进行详细的性状表型记录,建立了可用于定位生长和肉质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4个资源群体。对F2群体的各种性状表型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2群体各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都分离得很好。资源群体有足够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校正母体效应和环境影响,保证有效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数量和QTL定位的准确性,使资源群体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