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面粉和面食品的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特别是面条、馒头、饺子、烙饼等中式食品对白度的要求相当高。.多酚氧化酶(PPO)与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褐变直接相关.。同时,多酚氧化酶种类的遗传变异和表达差异也决定小麦籽粒中的PPO总活性高低,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面粉的白度。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多酚氧化酶生化机理、分布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分析以及与品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根据多酚氧化酶的表达特性,讨论了小麦高白度新品种选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茉莉莎葡萄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8包CT2保鲜剂、5包简化保鲜剂、SO2熏蒸24 h+8包CT2保鲜剂和SO2熏蒸24 h+5包简化保鲜剂进行处理,于(0±1)℃、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保鲜剂处理方式对其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处理可增强茉莉莎葡萄果实的耐贮藏性,有效降低贮藏期间的掉粒率、失重率和腐烂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葡萄果实和果皮的硬度,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风味,另外还能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保持较高的总酚、总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其中以处理Ⅳ即SO2熏蒸24 h+5包简化保鲜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葛根采后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年生人工栽培的葛根为试材,通过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以及葛根中淀粉、异黄酮等主要成分在采后的变化,对葛根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及衰老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维多利亚葡萄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SO2气态熏蒸结合CT2保鲜剂、SO2气态熏蒸结合简化保鲜剂、简化保鲜剂和CT2保鲜剂进行处理,研究不同保鲜处理方式对其在(0±0.5)℃下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O2气态熏蒸结合简化保鲜剂处理与其他3种处理比较,在贮藏末期120 d时,其脱粒率(2.25%)、腐烂率(4.50%)和漂白指数(6.2%)都最低,并可明显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保持葡萄原有的风味;同时可减缓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明SO2气态熏蒸结合简化保鲜剂处理对维多利亚葡萄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外源SO2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O2(0,0.5,1,1.5,2,2.5 mmol/L)处理紫苏种子,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萌发,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以及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5 mmol/L时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PPO活性则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5 mmol/L时到达最低。实验表明用1.5 mmol/L浓度的外源SO2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其萌发和生长,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睿  韩亚楠  张志政  马淼 《种子》2017,(10):25-30
采用0(ck),100,200,300 Gy 4个梯度60 Co-γ辐照剂量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进行辐照,用0(ck),80,160,240,320,400 mmol/L 6个梯度Na2 SO4盐溶液对乌拉尔甘草幼苗生长阶段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幼苗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学参数(总根长、表面积以及体积)等植物生长指标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探查60 Co-γ辐照对Na2 SO4盐胁迫下乌拉尔甘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低浓度Na2 SO4胁迫下,乌拉尔甘草的株高、生物量和根长呈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盐胁迫过程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 Gy剂量的60 Co-γ辐照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幼苗在80,160,240,320,400 mmol/L等5个Na2 SO4浓度梯度盐溶液中的耐盐性,使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NO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防御反应和植物的抗逆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增强UV-B辐射会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有害效应,异质性UV-B辐射下抗氧化酶活力增强,但NO在其中是否发挥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克隆植物活血丹为材料,通过模拟同质和异质环境下UV-B辐射,研究异质性UV-B辐射下,NO在克隆整合提高活血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异质UV-B辐射下连接处理中的活血丹UV-B辐射端抗氧化酶活力显著增加,但NO清除剂改变了这一趋势,说明NO作为信号分子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提高了活血丹抗氧化酶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全面认识UV-B辐射在克隆植物生长调控中的作用和异质性UV-B环境下克隆植物生理整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海南省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从海南省4 县市分离获得12 株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菌株并对其进行13 项生理和7 项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13 项生理特征中有9 项[耐盐性(1%~3%)、pH(5.0~8.0)、吐温80、醋酸盐、蔗糖、α-半乳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反应结果完全相同,但对果糖、葡萄糖、鼠李糖和木糖等碳源的利用却有明显差异。在7 项生化试验项目中,除HNMG15 产H2S试验为阴性外,其余供试菌株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明胶水解及产硫化氢等生化试验结果则完全一致。利用NTSYS-pc 2.10 软件采用Jaccard’s 相似系数和UPGMA方法对12株供试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菌株可以聚成一类,由此可以说明海南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在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5)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燕麦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选用高寒皮燕麦品种青燕1号为材料,以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添加0.2 mmol·L~(-1)外源NO后其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抑制了供试材料的生长,降低了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等。添加外源NO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供试燕麦幼苗的伤害,提高叶片保护酶(SOD)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促进了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C)的积累,维持了较高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了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化转折点温度与玉米芽期抗冷性密切相关,是反映植物抗冷性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统计数据可用于玉米芽期抗冷级别的化分.线粒体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亚油酸/棕榈酸也可作为玉米芽期抗冷性指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摩尔百分含量是否可作为玉米芽期抗冷性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玉米芽期抗冷性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对室内污染气体SO2的净化作用,以绿萝、常春藤、吊兰3种观叶植物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熏气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0~80mg/m3)助迫条件下(3天),3种室内观叶植物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绿素含量(Chl)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3种观叶植物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绿萝、常春藤和吊兰MDA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常春藤上升幅度最大,吊兰次之,绿萝最小;常春藤和吊兰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萝的SOD活性显著下降;绿萝、常春藤和吊兰的POD活性呈先显著上升后下降趋势,在SO2浓度为60mg/m^3时分别达最大值1.58△OD47d(min·mg)、2.34△0D470/(min·mg)和0.07A034,d(min·mg),其中吊兰增加幅度最小,常春藤增加的幅度最大;绿萝、常春藤和吊兰Chl含量显著下降,常春藤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吊兰,绿萝最小。  相似文献   

13.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L.; Family: Malvaceae), is multipurpose crop, one of the potential alternatives of natural fiber for biocomposite materials. Longer fiber and higher cellulose contents are required for good quality biocomposite materials. However, average length of kenaf fiber (2.6 mm in bast and 1.28 mm in whole plant) is below the critical length (4 mm) for biocomposite production.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whether fiber length and cellulose content of kenaf plants could b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GA biosynthesis in plants by overexpress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Gibberellic Acid 20 oxidase (AtGA20ox) gene. AtGA20ox gene with intron was overexpressed in kenaf plants under the control of double CaMV 35S promoter, followed by in planta transformation into V36 and G4 varieties of kenaf. The lines with higher levels of bioactive GA (0.3–1.52 ng g−1 fresh weight)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for their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including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fiber dimens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Positive impact of increased gibberellins o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fiber dimension and their derivative values were demonstrated in some lines of transgenic kenaf including increased cellulose content (91%), fiber length and quality but it still requires further study to confirm the critical level of this particular bioactive GA in transgenic plants.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Brevibacillus brevis)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酚类物质代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及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病原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感染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PAL和PPO活性都明显高于未经CH1处理的,同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都高于未经CH1处理的。说明CH1是通过提高黄瓜植株体内酚类物质代谢的酶活性来激发酚类物质的积累,从而诱导黄瓜对猝倒病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烟草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GenBank中挑选一个烟草多酚氧化酶基因Polyphenol oxidase E(基因登录号:NW_015916967.1),命名为NtPPOE。构建NtPPOE基因的CRISPR载体和超表达载体,分别得到NtPPOE基因抑制/过量表达的转化植株。研究表明,基因敲除植株NtPPOE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PO活性降低,多酚类物质含量升高;超表达植株NtPPOE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PPO活性升高,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NtPPOE基因表达量与PPO酶活性呈正相关,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NtPPOE基因的表达影响了烟草多酚代谢。本研究通过分析NtPPOE基因差异表达产生的效应,初步验证了NtPPOE基因的功能,并得到了NtPPOE基因抑制/过量表达的突变植株,为PPO基因功能研究和不同PPO活性品种的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其实质是在特定温湿度和供氧条件下,以多酚类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s)等高聚物为核心,同时芳香物质、糖类、蛋白质等品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笔者综述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氧合酶等酶类在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发挥的功效,以及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和糖类等生化成分在发酵期间的变化规律,概括了液态悬浮发酵、通氧发酵、添加外源物发酵等新型发酵技术,以及温湿度、光照、供氧量等参数的调控和一些辅助工艺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展望了未来红茶发酵机理的研究内容和发酵设备,为红茶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IAA分解代谢相关酶(IAAO、PO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吲哚乙酸IAA参与植物体内诸多生理活动,其分解代谢相关酶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在IAA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二者通过调控植物体内IAA的水平来调控复杂的植物生长,该文综合总结了IAAO和POD近年来研究的相关进展,尤其是结合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这两种酶在IAA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Oxalic acid is thought to have a primary role in the pathogenicity of several plant pathogens, notably Sclerotinia selerotiorum. A gene coding for the enzyme oxalate oxidase was isolated from barley roots and introduced into oilseed rape as a means of degrading oxalic acid in vivo.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production of several transgenic plants of oilseed rape and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se plants by Southern, Western and enzyme activity assays. Plants were shown to contain an active oxalate oxidase enzyme and were tolerant of exogenously supplied oxalic acid.  相似文献   

19.
栝楼雌雄株苗期、花期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栝楼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栝楼植株早期性别判定提供参考。通过定株标记,测定栝楼苗期和花期雌株雄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内源激素以及核酸的含量。水溶性酚、核酸、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降低,可溶性糖、脱落酸(ABA)、玉米素(ZR)的含量则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苗期栝楼雌株叶片中可溶性糖、ABA和Z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水溶性酚和核酸的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GA的含量在雌雄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核酸、ABA和ZR的含量可作为栝楼早期性别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