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II a)含量,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551、4.543、3.646、2.898mg/L 和13.712、9.858、8.680、5.114 mg/L。随着浓度的升高,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浓度为2.40 mg/L 时黄丝藻ChII a含量、SOD、CAT 活性较低,而MDA 含量较高,说明此时黄丝藻细胞已经完全解体。浓度为0.42 mg/L 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浓度两种除藻剂96 h内对黄丝藻的毒性较小。结果说明两种除藻剂都可以抑制或者杀死黄丝藻藻华,并且硫酸铜对黄丝藻藻华的毒性较异噻唑啉酮强。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采自养殖池塘的黄丝藻藻华染毒,分时采样,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a(Chll a)含量,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551、4.543、3.646、2.898mg/L和13.712、9.858、8.680、5.114 mg/L.随着浓度的升高,硫酸铜、异噻唑啉酮对黄丝藻的毒性越来越强,浓度为2.40 mg/L时黄丝藻Chll a含量、SOD、CAT活性较低,而MDA含量较高,说明此时黄丝藻细胞已经完全解体.浓度为0.42 mg/L时,各个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低浓度两种除藻剂96 h内对黄丝藻的毒性较小.结果说明两种除藻剂都可以抑制或者杀死黄丝藻藻华,并且硫酸铜对黄丝藻藻华的毒性较异噻唑啉酮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固定化四爿藻去除养殖废水中氨氮(NH_4~+-N)、亚硝酸氮(NO_2~--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的效果。[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开展了四爿藻固定化培养,探究了藻球直径、藻细胞包埋密度、海藻酸钠浓度及氯化钙浓度等条件对四爿藻固定化培养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固定化四爿藻去除养殖水体中NH_4~+-N、NO_2~--N、PO_4~(3-)-P的效果。[结果]四爿藻固定化培养的优化条件为藻球直径为4 mm、藻细胞包埋密度为1.82×10~4个/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及氯化钙浓度为20 g/L;在石斑鱼养殖废水中引入固定化四爿藻,试验第3天,NH_4~+-N去除率达98.87%、NO_2~--N去除率达98.33%和PO_4~(3-)-P去除率达83.70%。[结论]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不影响四爿藻的生理活性;固定化四爿藻应用于净化养殖水环境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羽毛藻作为养殖池塘生物过滤器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方法]通过在石斑鱼养殖废水中接种适量羽毛藻藻体,测定其对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效果。[结果]羽毛藻对氨氮、硝酸盐的去除率作用较强,第5天对氨氮的吸收率可达97.5%,第2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率可达96.7%,对于磷酸盐的吸收不明显,通过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吸收作用可以将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羽毛藻对氨氮、硝酸盐的去除作用较强,可将羽毛藻作为养殖废中水处理接种藻体的一个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抑藻产品,并保证用药安全,利用过氧乙酸(PAA)和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one)配伍对黄丝藻Tribonema sp.进行了藻华抑制效果的研究,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配伍用药对池塘中南美白对虾仔虾(0.043 5 g±0.000 8 g)和幼虾(2.576 8 g±0.024 0 g)的毒性。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抑藻效果,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质量浓度比为1.00 mg/L∶0.60 mg/L(配比5∶3)时除藻效果最优,96 h时对黄丝藻的抑制率可达97.40%,协同指数为0.14,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效果,可使丙二醛(MDA)大量积累;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和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21 mg/L∶0.12 mg/L和1.17 mg/L∶0.70 mg/L。研究表明,过氧乙酸与异噻唑啉酮配伍对池塘中的黄丝藻藻华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仔虾养殖阶段要谨慎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浪湖夏末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进行调查,并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营养评价。[方法]于2011年9月对白浪湖进行一系列水质调查和浮游植物采样,共设置4个采样点,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高锰酸盐指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一步对水质因子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白浪湖水域pH值为8.57中性偏碱,水体透明度平均为0.4m,溶氧较高,总氮含量较高,平均为3.043mg/L;综合营养指数评价属于中度富营养化,从各评价因子TLI来看,对白浪湖富营养化贡献最大的是透明度、叶绿素a、总氮,其次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经统计分析白浪湖浮游植物平均重量生物量为6.442mg/L,平均数量生物量为146.46×104个/ml,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中华尖头藻、席藻、平裂藻、栅藻、四角藻、黄丝藻、针杆藻和蓝隐藻。[结论]该研究为白浪湖的环境保护与渔业生产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饱和CO_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细胞内、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每个光周期的光照阶段开始时通入CO_2至饱和,在每个光周期的黑暗阶段结束时取样测定亚心形扁藻细胞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碳酸酐酶比活性。[结果]与未通入CO_2的对照组相比,通入CO_2至饱和时亚心形扁藻的适应期缩短,进入生长期后生物量增加明显,至培养结束时的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细胞内外碳酸酐酶、总碳酸酐酶比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19、1.75、1.66、1.32、1.26、1.43倍。[结论]在培养体系中通入CO_2至饱和时,亚心形扁藻通过提高细胞内、外碳酸酐酶的活性来保持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自身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pH、沉降时间和藻细胞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法絮凝聚球藻7002的最佳条件,通过检测藻体Zeta电位和藻体沉淀中Ca~(2+)和Mg~(2+)的浓度,分析碱法絮凝收集聚球藻7002的机制,并根据采收的藻细胞的生长情况,评估碱絮凝方法的安全性。[结果]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最佳pH和沉降时间分别为10.5和120 min,采收过程不受藻细胞浓度的影响。当絮凝pH为10.5时,藻体Zeta电位(绝对值)最低,Mg(OH)_2沉淀大量形成,并通过正负电荷中和作用诱导藻细胞絮凝。此外,pH 10.5的絮凝条件不会对藻细胞的生理活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该试验得到了一种经济高效采收聚球藻7002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进入中国饲料原料目录的眼点拟微绿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户外自然培养过程受到细菌污染时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方法的应用。[方法]在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为代表的5大类抗生素中筛选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并对藻液中抗生素残留进行氧化、紫外方法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综合抗生素对藻细胞本身的影响和对细菌的治理效果结果,硫酸庆大霉素治理细菌效果最优,其次为四环素;红霉素对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青霉素和氯霉素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残留庆大霉素的有效方法为:在不含藻细胞的水体中可单独通入2 h的臭氧或加入100 mg/L高浓度有效氯溶液的方法可将硫酸庆大霉素去除95%以上,该方法可用作养殖清液或废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处理方法;在藻液中可使用15 mg/L的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的组合方法联合处理形式效果佳,藻液中的硫酸庆大霉素去除率在90%以上;藻细胞生长仅在初期受到轻微抑制作用,但细胞性状很快得到恢复,总体藻细胞的性状基本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户外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可以使用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治理,并可利用15 mg/L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将残留在藻液中的庆大霉素较好地去除,上述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保证户外养殖的持续进行,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规模化稳定养殖提供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支撑,有利于该藻株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抚河文昌桥段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抚河文昌桥段浮游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特性,研究抚河水质状况。[方法]以文昌桥为中心,随机设置10个采样点,进行为期3个月的浮游动植物群落调查。同时研究水温、pH值、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结果]在10个采样点内共检测出浮游动植物72种,隶属于53个属,其中绿藻和蓝藻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8.8%和21.9%,金藻、黄藻和甲藻的数量较少,分别占总数的4.1%、2.7%和1.4%;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一些多污带种类如浮游球衣藻、铜绿微囊藻、小颤藻、绿色裸藻、镰形纤维藻等,成为抚河文昌桥段中的优势种类。[结论]抚河水已遭污染,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加强水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合理使用灭杀青苔药物及科学防治青苔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3种药物研究其对青苔生长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水质和水生植物SOD、POD的影响。[结果]3种药物对青苔都有较好的抑制杀灭效果,而且青苔死亡率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C3组青苔死亡率最高,达90%。伊乐藻体内的2种抗氧化酶可以对药物胁迫做出敏感响应,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高剂量的药物也并未导致伊乐藻大量死亡。[结论]3种药物对青苔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方法]以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槽中投放不同数量的水葫芦,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效果。[结果]在无底泥模拟试验中,不投放水葫芦的对照系统中叶绿素最大浓度为434.6 mg/m3,而投放1、4棵水葫芦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最大浓度分别降为285.0和119.0 mg/m3。在有底泥模拟试验中,与无水葫芦的对照组相比,投放4棵水葫芦(覆盖率为51%)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削减了58%。可见,水葫芦可以显著抑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生长,但存在一定的种植密度阈值(覆盖率达51%),种植密度过小则抑藻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廖小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74-175
[目的]研究翅荚木大规模育苗的最佳条件。[方法]用45、55、65、75℃4种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研究不同水温浸种对翅荚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设3种不同播种基质:黄心土∶泥炭土=7∶3、黄心土∶泥炭土=6∶4、黄心土∶泥炭土=5∶5,研究不同基质对翅荚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65℃温水浸种,翅荚木种子的平均发芽率达93.59%;容器育苗以黄心土∶泥炭土=5∶5作为基质的效果最佳,播种60 d后,翅荚木的平均地径达0.21 cm,平均苗高达0.321 m。[结论]该研究可为翅荚木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区系特征。[方法]采用定点辐射状普查、线路普查、特殊地区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进行地理分布类型、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分析。[结果]研究区有野生植物40科110属1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35科92属138种,单子叶植物4科17属22种。从地理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植物总种数的80%以上;从水分生态类型来看,中生和旱生(包括中旱生、强旱生)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分别占植物总数的49.70%和48.46%,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鼠疫疫源区鼠疫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爽  孟凡欢  刘丹  冯欣  孟庆恒  孙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853-3855,3862
[目的]筛选产纤维素酶渤海丝状真菌ZDTJ097-1-(7),并对其产酶条件和活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渤海湾水域获得的25株丝状真菌中,通过刚果红鉴别法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比较,筛选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在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和接种量等因素,以及不同的反应温度和pH值,以酶的活性为检测指标,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及反应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菌种ZDTJ097-1-(7)在以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可诱导活性较强的滤纸酶、CMC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且在0.5%CMC-Na、0.2%NH4NO3、pH 6.0、25℃条件下,产酶能力最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结论]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弄清蓬溪县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从而为有效保护湖区水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法分别在2006年8月28日、11月28日、2007年2月2日和3月28日对11个采样点(渡口、库闸、抽水站、湖心①、团结桥、金仙寺、清幽岛、船舫岛、新堰坎、农家乐和湖心②)的藻类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集,同时对各采样点的pH值、水温、气温和透明度进行测定,并采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有指示各类水质的藻类73种,但极常出现在各类水体的只有69种,隶属于8门36属。其中,多污带水体指示藻类1种;α-中污带水体中的指示藻类4种;β-中污带的种类28种;微污带水体的种类27种;另有9种可同时指示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与指示藻类指示的水环境基本一致。[结论]目前,赤城湖水体为微污与β-中污之间的水质。  相似文献   

20.
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法康  魏成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5-22527
[目的]探讨悬浮藻类去除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浮水藻处理人工配置模拟的3种不同的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测定了不同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藻对氨氮、总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特性。[结果]在水样温度为(20±1)℃、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pH为6.5~7.5、悬浮水藻初期接种浓度为1.0×10。个/L的条件下,经过10d的反应,藻类生物量剧增,3种水样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83.3%和94.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7.1%、96.1%和20.0%,有机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结论]为微污染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