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伟  左倬  魏清福  李巍  卓元午  盛根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54-7355,7424
在备用水库的选址、建设规模确定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东太湖吴江应急备用水库建设为实例,以数模为技术支撑手段,分析和探讨了备用水库在东太湖的位置、合理供水规模的确定等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体溶解氧指标的优劣对生态净化技术去除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指标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在盐城市龙冈镇境内蟒蛇河南岸设计构建了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中试系统,通过长期研究表明:中试采取的前段曝气+中部跌水+后段增设沉水植物模式,对蟒蛇河原水DO的改善效果显著,出水的DO在夏、秋、冬、春季分别达到7.02、10.38、10.98、11.43 mg/L,平均提升率分别为384.1%、147.7%、31.0%、23.0%;跌水增氧效果与跌水高度显著相关,跌水高度越高,增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立体式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源水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煜权  左倬  郭萧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18-14921
[方法]探讨立体式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源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立体式人工湿地模式,重点分析了运用该模式的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并从水质水量、季节气候、物种配置以及管理维护4个方面,探讨了该项技术净化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夏秋两季,3种不同水力负荷的工况下,中试工程能够改善水体透明度及溶氧环境,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源水中的SS、CODCr、NH3-N、TN、TP等水质指标,出水基本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结论]该立体式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源水的净化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贡湖环湖带陆域污染源类型·负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卉  朱雪诞  李巍  左倬  闫红飞  吴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49-14752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解析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对贡湖环湖带陆域源类型、负荷及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贡湖环湖带主要污染物来源为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染、农业径流、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排水、大气干湿沉降六大类型;贡湖环湖带每年产生并进入河网的污染负荷为:COD 2 568.79 t/a,NH3-N 219.05 t/a,TN 438.65 t/a,TP 30.11 t/a;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有无锡市的华庄镇、南泉镇及苏州的镇湖街道。绝大部分污染物最终进入周边的河网,并经过主干河道汇入贡湖湾。  相似文献   
5.
胡伟  左倬  余科平  魏清福  程南宁  李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58-13660,13670
以建立在东太湖的吴江应急备用水库为实例,通过数模手段模拟并计算了建设备用水库对防洪的影响,提出了备用水库对防洪的影响减免措施,同时论证了在非应急时期、洪水期及应急时期的联合调度方案以及基于水质维护的联合调度过程中的工作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湿地预处理单元是沉降原水的大颗粒泥沙,初步净化水质,减轻后续生态处理负荷的主要场所,掌握预处理单元对原水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及泥沙沉积的时空规律,可为清淤工作的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维持其处理效果。以盐龙湖工程预处理区为例,按季度开展了为期1年的泥沙沉积时空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厚度、干重以及含固率顺水流方向呈现前高后低、依次降低的趋势;泥沙沉积厚度与原水悬浮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原水悬浮物浓度与沉积物厚度的关系,可确定单位时间内预处理区泥沙沉积的厚度。  相似文献   
7.
左倬  史云鹏  胡伟  何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72-4174,4184
在嘉兴新塍塘配置人工湿地+水下森林模式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开展微污染源水处理效果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水力负荷工况下,中试系统均可有效提高水体的SD,对水体SS、CODCr、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88%、26%-59%、84%-87%、76%-83%、36%-50%,显著改善了水体的溶氧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引水河道水质受联通支河、排水口影响及水安全要求高特性,提出防控重点及关键环节,构建自陆域至水域、从上游到下游外的全方位立体式污染物防控消纳技术体系,确保引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卉  朱雪诞  李巍  左倬  闫红飞  吴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10-14212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解析、模型计算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对2005~2009年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贡湖湾进行水体交换的河道主要为苏州河网及望虞河。望虞河总体流量表现为出湖略大于入湖,污染负荷总体表现为入湖;苏州河网总体流量及污染负荷均表现为净入湖状态。②望虞河平均入湖污染负荷量COD为416.42 t/a,TP为29.84 t/a,TN为598.32 t/a,NH3-N为254.28 t/a;苏州河网平均入湖污染负荷量COD为481.73 t/a,TP为16.81 t/a,TN为540.87 t/a,NH3-N为250.66 t/a。③汛期,大部分污染负荷经苏州南部口门随水流进入贡湖;非汛期,贡湖湖水由南部口门进入河网,向东北流动进入浒光运河等周边水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