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期施肥对延后栽培葡萄综合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设施延后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葡萄生长后期施肥对浆果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增加P、K肥比例,浆果品质更好;施用磷酸二氢钾肥料的处理,浆果穗重708.00 g,单粒重33.96 g,果实硬度1.4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达17.86%,Vc含量7.36 mg·100 g~(-1),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不同施肥条件下葡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穗重、单粒重、果粒大小、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后期追施较高水平的磷钾肥、不施氮素或少施氮素,葡萄综合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2.
5-氨基乙酰丙酸(ALA)为高等植物中叶绿素等卟啉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前体,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及提高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ALA对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原味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向绿熟期番茄果实表面涂抹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g·L-1)ALA溶液,筛选出促进设施栽培番茄成熟及品质形成的最佳ALA施用浓度,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设施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LA通过降低果实硬度促进了果实的成熟,并通过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果实品质。另外,在坐果后40 d,200 mg·L-1ALA处理的K、Ca和Fe元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82%、56.25%和12.86%,但P、Mg和Cu元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92%、21.74%和25.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K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u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果实硬度与K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成熟期番茄果实中P含量与Cu含量呈正相关,与Mn、K和Ca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苹果果实成熟期间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了解果实成熟期间电特性的变化规律,该文以红富士苹果为对象,研究了测试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对成熟期苹果电参数的影响,果实生长中电参数和生理生化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了电参数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频率对苹果电参数的影响规律与苹果成熟度无关,但电压对苹果电参数的影响规律与苹果成熟度有关。苹果成熟期间,其呼吸强度持续下降;果实成熟前期,相对介电常数和pH值逐渐下降,后期逐渐增大;而电阻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前期逐渐增大,后期减小。这些参数的转折点皆出现在同一时间,说明电参数与苹果内部品质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用电参数反映内部物质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采收成熟度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差异,确定华特果实最佳采收期,以成熟度Ⅰ(盛花后155 d)、成熟度Ⅱ(盛花后165 d)和成熟度Ⅲ(盛花后175 d)的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为原料,研究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 腐烂率和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20 d期间成熟度Ⅰ、Ⅱ和Ⅲ果实采后分别检出41、33和36种挥发性成分,均以醛酮类为主。其中,成熟度Ⅰ果实酯类和醛酮类相对含量较高;成熟度Ⅱ果实醛酮类、醚类、烃类相对含量较高,但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低;成熟度Ⅲ果实醛酮类、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因此,成熟度Ⅰ和Ⅱ果实采后的营养及风味品质较好,腐烂率低,贮藏性较好;成熟度Ⅲ果实尽管风味较好,但果实的营养品质较差,腐烂率高,贮藏性较差,因此建议华特果实尽量在盛花后165 d 前采收。本研究为确立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最佳采收成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条件对番茄采后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绿熟番茄采后在33℃和38℃加热2,5,8d及2±1℃下冷藏后的果实品质、冷害程度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热处理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减轻果实冷害,且对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处理温度时间组合33℃、5d和38℃、2d的效果最好;33℃、2d的处理温度较低、时间较短,因而效果不明显;8d的处理时间过长,使细胞受到伤害,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增加,果实明显变软,出现异味。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CII)与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744。  相似文献   

6.
成熟度对冬枣真空脉动干燥动力学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成熟度对果蔬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冬枣为试验材料,根据色泽和质构将原料分为白熟期I,半红期II和全红期III 3个成熟度,研究了成熟度对冬枣的理化性质、细胞超微结构、干燥动力学和干燥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红绿值a*、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而亮度值L*、黄蓝值b*、维生素C含量和硬度不断下降。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冬枣表皮细胞的中胶层逐渐溶解,细胞内容物降解,产生质壁分离现象。与成熟度I和II相比,成熟度III的果实干燥时间分别减少了20%和10%。与新鲜冬枣相比,经真空脉动干燥后的冬枣脆片脆度和褐变指数增加,而维生素C含量、复水能力和总糖、还原糖含量下降。对干燥后冬枣脆片的微观结构观察显示冬枣脆片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表面孔隙直径不断增大、排列从有序向无序转变。结果表明,成熟度对冬枣理化性质、干燥动力学和干燥品质有显著(P<0.05)影响;干燥前对冬枣进行不同成熟度分级,综合干燥效率和品质,全红期果实更适于干燥加工。研究结果可为冬枣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沙金杏成熟度判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对不同成熟度沙金杏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目的,该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400~1 000 nm)对沙金杏的成熟度进行了判别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分别采集了处于4种不同成熟阶段(七成熟、八成熟、九成熟和十成熟)的沙金杏共480个样本的高光谱数据。首先,对不同成熟阶段所有样本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进行测定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与成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386,可用该指标对沙金杏的成熟度进行划分。然后,对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提取得到9个特征波长(434、528、559、595、652、678、692、728、954 nm),对图像数据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到6项图像纹理指标(均值、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同质性和熵),并对图像数据采用RGB模型提取到6项图像颜色指标(R、G、B分量图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这三类指标进行最优组合并分别建立关于沙金杏成熟度判别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结果表明:使用特征波长与颜色特征融合值建立的ELM模型的判别正确率最高,达到93.33%。该研究为沙金杏的成熟度在线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学参数的货架期红巴梨无损检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以红巴梨为材料,利用HIOKI 3532-50型LCR测量仪和自制平行板铜电极,在100 Hz~5 MHz频率范围,对果实7 d货架期电学参数的变化进行无损伤测定,研究其与果实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性,基于此找到与红巴梨果实成熟衰老相关的电学参数,并筛选出电指标最佳测试频率。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升高,果实阻抗和电感呈幂函数递减,电容和电导呈不规则变化。随着货架期延长,果实阻抗和电感显著下降(P=0.01),电容和电导呈上升趋势。100 Hz~1 MHz范围内,随测试频率升高,果实阻抗、电感和电容与果实硬度相关性逐渐增大,相关系数分别由100 Hz时的0.45、0.45、0.37升高到1 MHz时的0.84、0.83、0.73,高于1 MHz时相关性下降或变化不大。果实阻抗、电容和电感可以作为标志红巴梨果实成熟衰老的电学指标,1 MHz为最佳测试频率。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方品种梨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优良品种的筛选、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建立8个新疆地方品种梨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鄯善红梨’‘鄯善句句梨’‘鄯善黄麻梨’‘晚熟塔西梨’‘鄯善早熟句句梨’‘诺尕依梨’‘雅格丽克梨’和‘库车句句梨’为试材,测定其14项果实内外品质指标,对14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8个新疆地方品种梨14项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有所不同,其中色差值a~*(红绿差异)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为225.40%,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心质量、色差值L~*、果实硬度、总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中等,在20.0%~45.0%范围之内,其余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小于20.0%),且各果实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因子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值均大于1的4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90%,其中第1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1.15%,主要由果实纵径、单果质量、果心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5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果心大小和果实形状。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3.31%,由糖酸比、果实硬度、含糖量和总酸含量4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酸甜口感品质和耐运强度的高低。第3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8.29%,由色差值L~*、色差值a~*和色差值b~*3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表面颜色色差程度。第4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6.15%,由可食率和果柄长度2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可食部分大小和果实抗风能力强度的高低。经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新疆梨8个地方品种果实综合品质得分的优良度排序依次为‘诺尕依梨’‘雅格丽克梨’‘库车句句梨’‘鄯善黄麻梨’‘鄯善句句梨’‘鄯善红梨’‘鄯善早熟句句梨’‘晚熟塔西梨’,研究结果为新疆地方梨品种的合理应用及科学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工型番茄果实硬度特异材料的果实特性及果肉组织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能分析不同硬度加工番茄品系的果实特性和果肉组织特征差异,该文以田间发现的特异高硬度果实材料WT-75和WT-76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番茄红素、单果耐压力、果肉组织含水量和可溶性果胶等主要品质指标差异,并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不同材料间的果肉组织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ZH-10较软的手捏感官硬度评价,WT-75和WT-76的评价为特硬.利用平板挤压法测试硬度,WT-75和WT-76的耐压力分别为79.70和77.71 N,极显著高于(P<0.01)对照ZH-10的耐压力.在测试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中,WT-75和WT-76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P<0.05)对照ZH-10,其他的品质指标在各研究材料间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P>0.05).WT-75和WT-76的果肉组织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在200 μm视野下WT-75和WT-76的平均果肉细胞面积分别为0.037 6和0.053 2 mm2明显(P<0.01)小于ZH-10(果肉细胞面积为0.089 9 mm2),且排列紧密.常温放置35d后,WT-75的果实腐烂率达93%,而对照ZH-10腐烂率为64%,WT-76的腐烂率为33%,ZH-10和WT-76的腐烂程度小于(P<0.05)WT-75.结合与果肉组织的扫描电镜结果,相较对照ZH-10和WT-76,WT-75的果皮中分布了大量的小皮孔,这种果皮结构的特异性可能是导致果实的耐贮藏性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特异果实硬度加工型番茄果实主要品质、果肉组织特征和常温耐贮藏性研究,为后期适宜加工型番茄杂交品种亲本的选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田叶轮单轮叶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田叶轮单轮叶动力性能的大量测试结果,分析了轮叶产生的推进力、支承力和驱动效率受轮叶倾角、陷深、滑转率的影响和随轮叶转角位置的变化规律。轮叶产生最大推进力和支承力所对应的转角分别在90°和75°附近,支承力由正值变为零为零所对应的转角在100°左右。在95°轮叶转角附近轮叶的驱动效率最高,在80°至110°转角范围内有较高的驱动效率。但作旋轮线轨迹运动的单个轮叶,在滑转率10%~15%时最高驱动效率达75%,随着陷深和滑转率的增大驱动效率的平均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农机具牵引力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以及悬挂农机具电子测试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该系统可以为农机具研究与开发、产品鉴定及引进动力匹配与节能研究、农机教学与科研等提供较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技术,具有一定科研和技术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3.
4种植物生长旺盛期根系易受损的外力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采用材料试验机测定3~4年生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在1~4mm径级范围内的侧根分支处、相邻上级直根的抗拉力与抗折力,研究4种植物根系易受损的外力类型。结果表明:同径级条件下,柠条和沙柳的侧根分支处、相邻直根均表现为抗拉力小于抗折力,而沙棘和白沙蒿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均表现为抗拉力大于抗折力。侧根分支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柠条(23.70±3.97)(33.66±7.74)MPa,沙柳(14.86±1.28)(17.31±1.91)MPa,沙棘(10.61±2.40)(3.97±1.23)MPa,白沙蒿(5.07±1.25)(2.18±0.39)MPa;相邻直根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柠条(28.02±4.40)(47.06±4.41)MPa,沙柳(20.33±1.76)(27.54±3.82)MPa,沙棘(15.86±3.90)(8.75±1.71)MPa,白沙蒿(8.80±1.74)(6.15±1.01)MPa。在生长旺盛期,造成柠条和沙柳根系易损的外力类型为轴向拉力,造成沙棘和白沙蒿根系易损的外力类型为径向折力。同一径级下,4种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为侧根分支处小于相邻上级直根。4种植物根系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种间差异均为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在4种植物根系固土作用中,1~1.5mm范围内的细根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在气液两相流工况运行时,叶轮内部流动极不稳定,为了研究叶轮在该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某一气液两相离心泵进行了研究。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及SST湍流模型求解气液两相流离心泵的三维湍流流场,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通过对不同含气率工况下的离心泵瞬态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叶轮所受轴向力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进口含气率达到3%时,轴向力脉动出现明显的峰值,这些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均为叶轮转频,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出现了2个及以上的峰值,进口含气率为7%工况的轴向力脉动峰值是3%工况的3倍,是5%工况的2倍;叶轮所受径向力大小及径向力脉动幅值均随进口含气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工况下径向力脉动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均为叶片转频的倍数;通过分析进口含气率分别为1%、3%及7%工况下叶轮中间截面的含气率分布、涡量分布以及静压分布可得,叶轮内含气率较高区域的涡量也较大,而该区域的压力分布也不均匀,由此可见,叶轮内气液分布不均导致了叶轮内的压力分布不均,从而使叶轮受力不均。  相似文献   

15.
16.
甘蔗茎秆切割力试验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切割力试验是研究甘蔗茎秆切割机理的重要手段。该文在自制的单刀切割试验台上,通过对滑切角、刀盘倾角和切割速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单位切割力和最大切割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切割速度单因素试验。试验表明:对单位切割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割速度-滑切角-刀盘倾角;对最大切割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割速度、刀盘倾角、滑切角。刀盘倾角对最大切割力影响较显著,而对单位切割力影响不显著。进行作物粗茎秆切割力试验时,以单位切割力为试验指标比较合理。单位切割力与切割速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切割速度越大,单位切割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稻谷带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稻谷机械脱粒后的带柄问题,在农业物料特性检测装置上利用专用夹具对稻谷穗头谷粒与粒柄、粒柄与枝梗以及枝梗与主茎秆之间不同受力角度下的连接力进行了研究与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稻谷品种、生长部位、受力角度对连接力的大小均有影响,其中受力角度的改变对连接力的影响最显著,沿轴线方向连接力较大,逆轴线方向连接力较小。分析表明,稻谷机械化收获过程中脱粒元件对水稻穗头打击力沿穗轴方向时带柄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蒙脱石纳米颗粒聚集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燚  刘新敏  田锐  李航  李睿 《土壤学报》2018,55(3):673-682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研究颗粒聚集与黏附力比较直观的显微工具。运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测定了几种碱金属氯化盐溶液处理的蒙脱石颗粒在风干条件下的形貌图和黏附力。结果发现,蒙脱石颗粒聚集存在明显的离子特异性效应。在50 mmol L~(-1)的高浓度条件下,CsCl体系中蒙脱石颗粒聚集的高度、直径以及针尖与颗粒的黏附力均存在离子特异性效应,其序列满足LiClNaClKClRbClCsCl。在10 mmol L~(-1)的低浓度条件下,除Cs~+处理蒙脱石高度为2~10 nm,其余高度均为1~2 nm的单粒,离子特异性效应不明显。影响颗粒聚集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的主要因素为离子体积和量子涨落效应,在低浓度下量子涨落和体积效应作用弱,因此聚集行为差异不明显;在高浓度下离子体积和量子涨落贡献大,导致了不同离子体系下颗粒聚集体以及与针尖的黏附力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9.
黑沙蒿直根的材料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采煤塌陷区植物的优势种之一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伺服式强力机研究其直根的材料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1~5mm径级范围内抗拉力、抗折力与根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在拉力和折力分别作用下,直根均表现出弹塑性变形特征,抗拉极限弹性力大于抗折极限弹性力,轴向弹性变形小于径向弹性变形。直根承受径向折力的σ~ε(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为下凹型,承受轴向拉力时的σ~ε曲线基本为上凸型,对于两种受力形式,极限强度均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小,极限应变与根径无相关性。1~5mm根径直根的平均抗拉强度(8.32±1.67)MPa大于平均抗折强度(5.39±0.85)MPa,表明黑沙蒿直根抵抗轴向拉力的能力优于抵抗径向折力。  相似文献   

20.
车辆前轮前束值与外倾角合理匹配算法的商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前轮定位参数仍然是困扰运输机械生产的难题。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前轮侧滑机理,考虑轮胎特性和车辆结构参数推导了前束值与外倾角合理匹配关系。并且用YZK1026B型皮卡车的侧滑试验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为车辆在改进设计过程中前束值与外倾角合理匹配提供参考。同时,提出了前束侧偏力概念供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