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榆林沙漠旅游资源,有利于全面推进榆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榆林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榆林沙漠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沙漠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其生态脆弱性是旅游开发主导因素,为了寻求科学合理的沙漠公园规划建设方法,促进研究区资源开发的同时推动人地关系生态和谐演进,建立沙漠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并规避风险,为今后沙漠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拟定鄯善国家沙漠公园景观评价初级框架后采用德尔菲法进化修正,最后确立资源要素价值开发、资源效益开发、附加值为一层影响因子,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使用价值、景点规模、社会影响力、适游范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安全隐患为二层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农村传统土坯房类旅游资源价值,以剑门古蜀道区为例,邀请102位科研人员对区内的传统土坯房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再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坯房是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留住乡愁"的价值尤为明显;剑门古蜀道区土坯房类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综合价值,其主要类型为旅游开发价值、潜在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尤为明显;在22项指标中,"留住乡愁"、情感记载、特色风貌保留、特色食宿、市场空间、吸引绿色旅游投资、促进城乡交流增进认同7项指标的价值明显,但审美观赏、特色休闲和科研科教科普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从经济协调和社会协调两个层面对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看,一师、巴州和二师协调度较高;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看,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一师、二师;从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看,整个经济圈经济协调性不高,属于低水平的协调,且离散度较高。区位差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是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环境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5年7月在重庆武陵山片区所进行的旅游扶贫专项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户对旅游扶贫的参与程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感知状况。结果表明,农户的参与率偏低,且方式单一;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但是旅游扶贫开发后的生活成本提升、贫富差距扩大、旅游效益分配的"飞地效应"、忽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土地利用紧张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为了提升旅游扶贫综合效益,需要提升贫困农户的参与度,建立健全的利益分配制度,加强传统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7.
旅游洞穴是作为地质遗迹资源的洞穴资源,具有旅游属性并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洞穴类型.百色市14个旅游洞穴资源基本为岩溶型洞穴,笔者研究其发育的成因,运用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标准,对其行政区内旅游洞穴资源进行分类,为其旅游整体性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的花卉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旅游是乡村旅游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品结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花卉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乡村区域花卉旅游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与传统乡村旅游影响效应的关系,认为适度开发花卉旅游是避免和消除部分乡村旅游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佳雪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220-222,226
农业旅游开发的耦合效应研究有助于辨识潜在威胁,确定优化与调整措施,为农业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在对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村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与协调关系分析基础上,运用物理学的耦合理论和协同学思想构建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京江心洲2001-2010年农业旅游开发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耦合度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耦合度范围在0.3~0.5之间,以颉抗、濒临磨合阶段为主导,表明江心洲农业旅游开发社会经济效应与生态环境效应要达到高水平的耦合仍需进一步努力;其中2001-2005年间生态环境功效函数优于社会经济效应功效函数,与此期间南京江心洲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有关;2007-2010年间社会经济功效函数优于生态环境功效函数,表明此阶段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而生态环境建设稍显滞后,应在保持旅游社会经济效益的上升势头的同时,及时扼制现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湘西是湖南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值得进行探讨,具体分析了大湘西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构建,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碱化的现状,重点论述了目前对流域盐碱化治理较为有效的几项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盐碱化土壤治理和改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荒漠地区壳二孢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新疆荒漠地区的壳二孢真菌,其中亨利壳二孢Ascochyta boni-henrici为中国新记录种,订正了藜生壳二孢A.chenopodiicola和梭梭壳二孢A.haloxyli的命名,对以上所有种进行了描述和图解,凭证标本保存在塔里木大学真菌标本馆(MHTRM)和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馆(MHACC)。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地考察和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和社会统计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水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尾闾湖泊出现干涸和枯竭状态.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下游地区气候呈暖干趋势,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水量减少速度快;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如上中游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大,耕地面积的扩张,出现了水资源的分配和消耗极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塔里木河在今后的水资源利用和治理中,要更加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a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aklimakan Desert is located in the foreland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 report here the results of stratigraphic investigations of a 1626-meter-thick sequence with interbedded wind-blown silt from the southern marginal Taklimakan Desert. Because the studied section is located downwind of the desert, the eolian silt accumulat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desert formation. Our new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hifting sand dunes prevailed in the Tarim Basin by at least 5.3 million years ago, as they do today. We attribute this event to late Cenozoic climatic deterioration, as well as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duced by Tibetan Plateau uplift.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塔里木河的历史变迁着眼,考究影响塔里木河沿岸植被变化的诸多环境因素,进而探讨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基本方略:防治结合,实施生态战略,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旅游资源。有关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凡是能够对旅游者造就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且分布在农村地区(即城市以外的地区)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它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范围十分宽泛,既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至2005年对塔里木盆地36个县(市)进行了豆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根瘤菌的采集工作,共采集到豆科植物30属66种,根瘤样品1160份;属内种间豆科植物根瘤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在根上的着生位置相似,而属间植物根瘤特性差异明显。在调查采集到根瘤的豆科植物中,喀什黄华、矮沙冬青两种豆科植物在本研究之前未见到有结瘤固氮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耕地减少是全国耕地变化的基本趋势.新疆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全部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有限的绿洲内部,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该地区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和田地区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0余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并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