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走访调研选取张家界市38处水体旅游资源单体,将其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体系,运用AHP构建水体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源要素价值、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系统3个准则层,选取观赏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游憩价值、社会条件、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等16项指标,运用指标赋值与加权求和方法对市内水体旅游资源单体作出分级。研究表明:从数量上看,张家界水体旅游资源众多,种类丰富;从质量上看,38处水体旅游资源,优良级水体旅游资源13项,占比1/3;水体旅游开发条件良好,但整体质量较低。从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开发水体旅游+康养新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及交通建设3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7-10538,10586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传统聚落带有明显的自然痕迹和地域特色,使其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专门针对其旅游资源评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岩古镇为例,综合应用AHP法与CVM法,对喀斯特传统聚落的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喀斯特聚落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聚落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3大类,山水格局、遗址建筑及构筑物、风水营造等12小类;青岩古镇的总体旅游资源价值为273030.51万元/年,在大类旅游资源中,旅游价值排序为:聚落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在12项小类资源中,游客对于遗址建筑及构筑物旅游资源价值最高,风水营造资源则价值最低;在游客对12项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中,游客的个人收入均为重要影响因素,除在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中,游客所在省区与支付意愿呈明显相关,其余游客属性(游客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性别)均不属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提出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科研宣教价值、观赏价值、可开发利用价值3项共7个指标),确定了影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的各因子权重,并据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聚类的泰宁各乡镇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宁县11个乡镇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聚类.当λ=0.031时,分类效果特别显著.结果表明:新桥乡、下渠乡、开善乡及龙安乡聚为Ⅰ区;上青乡、龙湖镇、大田乡和大布乡聚为Ⅱ区;朱口乡为Ⅲ区;杉城镇为Ⅳ区;梅口乡为Ⅴ区.基于模糊聚类结果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1)Ⅳ-Ⅴ区的总体评价结果具有明显优势,旅游资源质量高,区位、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和心理条件比其它乡镇更成熟,但清洁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得分低于Ⅰ-Ⅲ区;(2)Ⅱ、Ⅴ区的资源影响力、保护工程和保健性指标优于Ⅰ、Ⅲ-Ⅳ区;(3)Ⅲ、Ⅴ区的和谐性和生态环境指标优于Ⅰ-Ⅱ、Ⅳ区.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灵璧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预测为目标,从资源价值,环境氛围,开发潜力3个方面和观赏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旅游环境容量、安全性、卫生状况、农业发展、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10个价值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利用层次结构法分析灵璧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灵璧县的旅游资源良好,旅游环境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郭斌  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1-21864
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在介绍其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柞水县13个镇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聚类评价分析,并得出最佳聚类为3类,分为A区(乾佑镇、下梁镇、小岭镇、凤凰镇、红岩寺镇、曹坪镇、蔡玉窑镇、杏坪镇、柴庄镇、瓦房口镇、丰北河镇)、B区(营盘镇)和C区(石瓮镇)。研究结果表明,C区的资源综合品质最高,其次为B区,而A区资源分布不均,配套建设落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深厚,佛事活动传承千年,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意境淳朴,特色鲜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本文在调查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历史文化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自然生态、观赏游憩价值紧随其后,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农业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23个指标,从基地自然条件、资源产业价值、旅游开发条件和投资开发意愿4个方面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订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按提出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磐安县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为后期的磐安县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证明了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从资源要素、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3.96分,属于二级资源。这表明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开发价值较大,并据此为该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龙虎山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开展龙虎山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是进行龙虎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宏观决策,制定龙虎山旅游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采用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等综合指标,对龙虎山风景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胡晓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20-4922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金华市金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及分类,发现该区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18个亚类、38个基本类型。通过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对金东区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等级资源37个,普通等级资源62个。认为金东区优良级旅游资源以名人文化、古建筑、古民居类为主,特色明显,但分布比较分散,资源的保护、遗存的挖掘不够,类型比较单一。提出应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打造黄大仙、艾青、施光南等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霞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229-232,236
为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科学分析评价,以期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法和文献查阅研究法,对建宁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概述.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分别从旅游资源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对建宁县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两大类13个亚类19个指标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大别山31县(市、区)3大类6个基本类型的184个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资源丰度、组合度以及整体优势度为指标并借助GIS对大别山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然而其空间分布及整体优势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总丰度优势主要集中在大别山4市交界处,新县、潜山县、红安县、岳西县、金寨县和寿县尤为突出;大别山县域范围内存在旅游资源"诅咒",旅游资源优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劣于旅游资源贫乏区。提出了行政上要打破行政壁垒,采取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战略,经济上要加大对旅游资源中等和劣势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使大别山旅游经济增长逐渐由资源驱动型向资本驱动型转变,开发上要实施非均衡倾斜开发战略,培育增长极,带动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苑  刘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78-2081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GIS技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柱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柱山地质公园在自然属性、价值属性、旅游开发条件以及景点景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公园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应因地制宜、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以某省某景区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运用构建体系评价某景区的农业旅游生态资源。结果表明:子目标层中评分最高的是旅游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其次,旅游开发条件系统最低;项目层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开发评价系统权重较小;指标层中,参与性对于旅游参与设计需重点考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同时兼顾对旅游资源体验价值、观赏价值的深入挖掘,从提升旅游参与性等多方面建立景区的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于是以“乡愁”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开始日益盛行。池州市杏花村是集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和江南村落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愁旅游区。通过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资源、其他要素、旅游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议杏花村从突出景区特色、涵养乡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场所精神、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守护心灵家园等方面进一步打造乡愁元素,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看得见乡愁,体验到乡愁,并产生新的乡愁,最终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地域组合形式理论为指导,依据生态旅游资源特征,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从资源景观价值及特征、生态环境条件及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3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测度及评判方法,计算了指标权重,同时,结合隶属度函数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