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一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能够更加准确地早期预测估计育种值,降低近交系数,大大提高猪育种的遗传进展。随着猪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猪60kSNP芯片的商业化,全基因组选择已经成为猪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影响猪肉肉质性状新基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猪肉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宰前及宰后环境因素.本文从遗传因素的角度,时影响猪肉质性状较新的基因--PRKAG3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和苹果酸酶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1生产性能测定是遗传评估的基础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生产性能优良的猪,既要求种猪的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好,也要求其肉质好,抗病性强,使用寿命长。而猪的生长性能受到种、料、病、管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农业部下属的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美国猪这些年在生产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遗传改良技术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沙子岭猪的遗传改良实践,详细介绍了地方猪纯种选育、杂交利用、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繁育推广体系构建等常规遗传改良技术。文章分析指出,性能测定是遗传改良的基础,遗传评估是精准选种的依据;科学选配父本品种是地方猪取得杂交改良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育新品种(配套系)是地方猪种高效利用的最佳技术途径;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是发挥高产种猪遗传潜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事育种工作,需要有育种架构即育种组织、明确的选育性状及性状的评估方法,并能取得良好的选育效果。种猪的各种表型是由遗传基础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遗传评估的目的就是将遗传基础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6.
猪的肉质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氟烷基因、 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以及运输、 营养、 屠宰等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证明肉质性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且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之相关的基因.本文主要对影响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辉 《养猪》2019,(1):53-56
猪肉品质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影响着养猪生产的效益。猪肉品质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能量水平等)、环境因素(高温等)和屠宰加工以及饲养管理等非遗传因素,笔者就近几年国内外对影响猪肉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的研究加以分析,进而阐明各非遗传因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期在生产中合理利用非遗传因素,生产出优质猪肉。  相似文献   

9.
王辉田 《猪业科学》2014,(3):131-132
就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及保种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保护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保种的方法以及开发利用方向,目的是了解和评估地方猪种资源现状,为中国地方猪种的合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猪生产性能的提高,猪的采食量成为限制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的采食量直接影响遗传潜力的发挥和生产效益,因此,受到养猪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饲料、健康、遗传特性等,从生理上讲,它主要由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控制,下丘脑通过各种调节因子对食欲进行着精细的调节,而且这些调控因子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作者主要对猪群采食量调节机制、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猪采食量的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沙子岭猪生长性状校正公式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长性状校正公式对于动物遗传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的种猪测定多见于瘦肉型猪种,如大约克夏、杜洛克、长白等,且在此基础上都已经有了深入地研究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部分地方猪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未有完善的性状校正公式,后续的遗传评估等工作也无法开展。沙子岭猪属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对象,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性成熟早,5月龄左右即可进行配种,沙子岭猪适配体重在30~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产仔数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与猪场的效益直接相关。影响猪产仔数的因素包括环境、品种、年龄、营养以及遗传等,而遗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猪产仔数基因进行研究一直是猪高繁殖力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猪产仔数关键候选基因并定位了一些主效基因,且在这些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对这些基因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分子育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猪产仔数主效基因的筛选及猪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一代测序技术已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关键基因的筛选中,并在筛选我国地方猪种遗传特质的研究中展现出较强的挖掘能力。本文从当前研究热点转录组和microRNA表达谱出发,综述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地方猪种遗传特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评估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影响梅山猪繁殖性能的生理结构及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猪是太湖猪的一个类群,以繁殖力高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对梅山猪高产仔数性状的生理结构、遗传因素等加以综述,主要阐述了梅山猪的子宫、胎盘对高产的作用、影响多产仔性能QTL的精细定位、主效基因的多态性与高产仔数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胚胎特有的发育机能对高产的影响.探讨了如何从基因组水平研究梅山猪高产的成因,以期为深入地解析梅山猪高产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NP芯片监测通城猪的保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以及公猪基因组家系等分析,研究通城猪个体间的群体结构;2)遗传多样性。估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多态性标记比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等多态性和杂合性相关参数估计遗传多样性,分析有效群体含量和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综合评估保种效果。结果显示:1)保种群无明显分层,遗传距离为0.27,亲缘系数为0.17;2)基因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31,多态性标记比例为88.28%,观测杂合度为0.32,期望杂合度为0.31;20世代前通城猪有效群体含量为105头,当前世代有效群体含量为94头;ROH共计有184个,平均ROH长度为23.71 Mb,其中28.80%的长度在15~20 Mb之间;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04%,具较低水平的近交程度。通城猪保种群是一个没有分层的纯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分析大白、长白及杜洛克3个品种猪在不同联合遗传评估组中总产仔数的遗传参数,为将来全国猪联合遗传评估奠定基础。利用DMU软件的DMU4过程计算74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间的关联率,根据联合遗传评估组内各场相互存在关联且每个场的平均关联率在3%以上原则,每个品种筛选出3个联合遗传评估组(组1、组2和组3)。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3个联合遗传评估组中大白、长白及杜洛克猪总产仔数(TNB)性状的加性遗传、永久环境效应方差,分析时同时考虑管理组的固定效应,其中大白猪在组1、2和3中的繁殖记录数分别为61 161、19 974和18 002条;长白猪分别为28 239、11 918和3 064条;杜洛克猪分别为7 174、6 512和2 417条。结果表明,场间关联总体情况较差(平均关联率为0.20%),全国范围的联合遗传评估条件还不满足,但可根据本研究结果进行局部联合遗传评估。永久环境效应估计值的变化为0.05~0.11,不同组及不同品种的总产仔数遗传力估计值约为0.10,在文献推荐范围之内。结果提示,组1中各品种猪的遗传力估计结果要优于其他联合遗传评估组,因此将来进行全国猪联合遗传评估时,可参考组1中各品种的TNB遗传力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猪体内脂肪沉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的整合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多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总结猪肌内脂肪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遗传选育和营养水平调控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育种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种工作现状的回顾,讨论当前我国猪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育种措施,实施猪的联合育种,建立全国性的遗传评估组织,同时加强对猪育种的科研工作,使我国的猪遗传育种研究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总结猪肌内脂肪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遗传选育和营养水平调控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