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沙棘王”王冠当属谁文/吕文图/和强都说中国是沙棘的王国,的确有一定道理。首先从沙棘家族分布看,沙棘属的家族有5个种和8个亚种,而我国就占有沙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柳叶沙棘、江孜沙棘5个种,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4个亚种,“沙棘王国...  相似文献   

2.
利用Bt制剂防治落叶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源林业局于1992~1994年间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猖獗成灾。由于长期化学防治,不仅松毛虫的抗药性增大,而且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为此,我们于1993~1994年间用Bt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湖北农科院生物农药厂生产的Btkurstraki亚种血清型H3a3b防效较好,地面防治6~7龄松毛虫(100倍液)在日平均温度16.5℃时,死亡率在80%以上,南开大学生产的Btkanyae亚种血清型H4a4c防治落叶松毛虫3~4龄幼虫、稀释50倍液进行低溶量飞防效果可达75.2%。  相似文献   

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鲜方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牛羚,又叫扭角羚、羚牛、盘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分为4个亚种。在四川分布最广,唐家河保护区的牛羚属“四川亚种”。它们的体形粗壮像牛,成年的体重一般为200~3...  相似文献   

4.
新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鸟类文/范志勇(接第10期)银耳相思鸟,分布范围几乎与鹩哥一致。我国分布的4个亚种见于广西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地区。这也是其分布的东北界。银耳相思鸟全长约130-160毫米,雌雄相...  相似文献   

5.
加快生态建设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模化、动植物种大量灭绝,人与自然和谐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我们似乎听到地球正发出痛苦的呻吟;请拯救家园吧,这是在拯救我们自己!人类渐渐从噩梦中惊醒;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必须加快生态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应共同承担起拯救东北虎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现状以及种群恢复,一直是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 2000年 10月 21日- 23日,记者有幸参加了由黑龙江省林业厅、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主办的" 2000年中国哈尔滨东北虎野生种群恢复计划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荷兰等六个国家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试图找到一个拯救濒临灭绝野生东北虎的最有效途径。恢复拯救野生东北虎种群已更加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野生东北虎已濒临灭绝 早在 100万年前老虎就来到了地球,并且成为人类的朋友。它从中国的南部起源以来,逐渐分化出 8个不同的亚种,其中…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天牛科昆虫名录补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集整理浙江省天牛科昆虫297个种和亚种的基础上,记述了在《浙江植物病虫志》(第二集)未记载的天牛52个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8.
世界虎的现状及其濒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Pantheratigris)是大型猛兽.原有8个亚种,其中巴厘虎、里海虎和爪哇虎3个亚种已绝灭,所剩下的5个亚种则分布于亚洲14个国家,其数量据有关文献报道分别为孟家拉虎3250~4700只、印支虎1050~1800只、苏门达腊虎600~650只、东北虎166~232只、华南虎20~30t只,笼养虎总计1002只。虎现已被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列为世界上十大濒危动物之首,造成其濒危的因素主要是非法猎杀和生境丧失.  相似文献   

9.
拯救物种     
《湖南林业》2014,(9):1-1
生物物种的减少,会导致地球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有意识地保护、拯救生物物种,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开展物种拯救,就是要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境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东北梅花鹿种群现状与生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别名花鹿。梅花鹿为多型种,世界上已记录有8个亚种,除日本岛上的两个亚种外,在我国记录有6个亚种。分布在我省内的,一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众议院的一项气候变化综合法案的鼓励下,奥巴马承诺,到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并且承诺美国将协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全球变暖和发展绿色经济。如果大胆一些,我们完全可以说坎昆会议只是拯救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却无法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12.
就在今夏我们的生活里有了拉闸限电不方便的时候,我在德国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拯救我们的未来”办公室里踩上了一辆小小的自行车。随着我脚下越蹬越快的车轮转速的变化,对面放着的一个灯箱里装着的大大小小的灯,一个个亮了起来,而且越来越亮。当我连“吃奶”的劲也使上了后,最大的灯也亮了起来。原来,这辆小小的自行车,是这个组织的一个志愿者设计并制作的教具。孩子们在踩自行车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能源是怎么产生的。如此费力才能让一盏盏灯亮起来且越来越亮,“拯救我们的未来”的瑞弗先生说,在幼儿园,面对3~6岁的小孩不能讲那么…  相似文献   

13.
戴莲韵 《林业科学》1996,32(6):516-521
采用砂土管和滤纸片两种保藏方法,对分属31个亚种的61株有代表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过1-23年保存后的菌体存活情况,形态特征及对林业主要害虫舞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试验,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5个亚种的标准菌株和保存不同年限后的11项生理生化特性及酯酶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产业》2012,(1):64-65
1月 匈牙利从今年初开始担任为期6个月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当时就说:“我们必须在今后6个月里拯救欧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6、0.1748、0.1634和0.052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相似文献   

16.
<正>欧亚红松鼠的亚种记录多达40余个,中国已报道分布有其中5个亚种,分别是华北亚种、褐黑亚种、东北亚种、阿尔泰亚种、鄂毕亚种。不同的亚种从外形和分布上有很大区别。华北亚种冬季体背面纯深灰色,夏季体背面、四肢和尾均呈黑色,背部与尾基部杂有赤色毛,颅长52.7毫米~53.8毫米,分布在河北、北京东北部、山西、河南。褐黑亚种冬季体背面深灰色带有细小  相似文献   

17.
金毛扭角羚是一种大型、古老的有蹄动物,简称羚牛。属偶蹄目牛科,亚科动物。分为4个亚种:不丹亚种,主要分布于西藏;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亚种,主要分布于四川;秦岭亚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而秦岭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由于毛色为金黄色,远看近白色,故又称金毛扭角羚或大白羊。  相似文献   

18.
拯救物种     
<正>生物物种的减少,会导致地球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有意识地保护、拯救生物物种,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开展物种拯救,就是要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境得到保护。一要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全面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针对120种野生植物,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稳定、恢复和壮大野生资源。至2020年,全国要建设国家级就地保护点412个,营造适生生境2万公顷;构建近地保护点200个,形成近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各种不同规模的微生物学数据库相继问世,为快速、准确地对各类微生物特性进行分类,检索和鉴定提供了方便。我们对已知的苏云金杆菌的22个血清型29个亚种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分析,获得了各自独特的酯酶型,同时对其11项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以生化特性和酯酶型相结合的鉴定方法。为了更迅速地对其亚种进行鉴别和检索,本试验借助IBM PC/XT微型计算机对上述苏云金杆菌亚种所得结果进行检索、鉴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从2000年到2001年在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调查点内所采集蝴蝶标本约15000份,已整理鉴定约9367份,隶属11个科,107个属,199个种,94个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