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详细叙述了日光温室桃树下间作双孢菇、鸡腿菇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菌棒间作,覆土35d出菇,采菇期60d,平均产量10.5kg/m2;鸡腿菇散料间作,配方A播种后55d出菇,产量7.2kg/m2,配方B播种后90d出菇,产量8kg/m2。双孢菇散料间作,播种后70d密集出菇,产量8.2kg/m2。  相似文献   

2.
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堆置发酵、播种、养菌、覆土处理、出菇管理、转潮管理、采收等方面技术集成在黑龙江省利用玉米芯地床栽培双孢菇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产量达到10kg/m2,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热带农业科技》2021,(1):29-32
以大球盖菇“云茸”栽培菌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橡胶林下栽培技术研究,分别探索不同配方、覆土、覆盖等处理对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和不同覆盖处理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不同覆土处理差异不显著;最适宜培养料配方为50%玉米芯+20%甘蔗渣+20%木屑+10%谷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5 608 g/m2、56.08%;田土覆盖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4 818 g/m2、48.18%,谷壳加稻草覆盖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4 789 g/m2、47.89%。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般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采收至4月结束。  相似文献   

4.
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栽培料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林下双孢菇玉米秸秆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当地双孢菇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人工栽培赤松茸最佳的栽培料配方,采用不同栽培料配方及用量共12种处理对赤松茸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对赤松茸菌丝发菌、出菇、子实体形态以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4栽培料配方比T1、T2和T3栽培料配方菌丝生长强,出菇数量较多而且粗壮,尤其是T4-2和T4-3处理更为突出;子实体产量方面,配方T4明显高于T1、T2和T3处理。因此,筛选出适合赤松茸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栽培种培养基及用量为30%玉米秸秆+30%香菇废料+30%玉米粉+10%稻壳,含水量65%,用量7.5 kg·m~(-2)。  相似文献   

6.
在小粒咖啡种植园进行的咖啡园+大球盖菇和咖啡园+姬松茸两种复合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咖啡副产品混合其它原料生料栽培的大球盖菇和发酵料栽培的姬松茸生物学效率分别达36.5%和35.8%;鲜菇产量分别为5.84 kg/m2和5.78 kg/m2,姬松茸经济效益高于大球盖菇;两种复合栽培模式能实现咖啡园与草腐型食用菌复合周年栽培,栽培1个周期后,平均效益比咖啡纯作增加510倍,达到7 742元/667 m2,最高可达14 242元/667 m2;养菇的营养基料为咖啡园持续提供良好的田面覆盖和优质的有机肥料,增进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开展不同林地环境下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种植试验,通过对比6个羊肚菌品种在不种植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学指标及产量表现,筛选出2个适宜高寒阴湿地区林下种植的羊肚菌品种:'六妹2号'平均单株质量27.1 g,平均出菇量4.3个/m2,667 m2产量77.73 kg;'梯棱2号'平均单株质量30.1 g,...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菌种,从国内外主栽地区收集引进双孢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体活性、农艺性状、产量等为检测指标,筛选性状优良的2个双孢菇品种A2、A3,A2品种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较其他品种更耐存储,适合长距离运输销售,A3品种栽培产量最高,A级菇占比最高可达91%,试验为进一步优化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市场上盐碱地改良剂商品较多,但是生物改良剂相对较少,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现状,结合酒泉市移民乡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板结很严重的情况,开展盐碱地生物改良剂试验与研究项目,本实验通过开展4种生物改良配方对重度盐碱地栽植枸杞生长量及产量影响的相关试验,筛选出了枸杞盐碱地栽植最佳生物改良剂,河沙10 m3/667m2、炉渣3m3/667m2、秸秆300kg/667 m2、纯羊粪3 m3/667 m2、硫酸亚铁50kg/667 m2,促进高生长量的幅度为25%,促进粗生长量的幅度为27.39%,促进产量增长幅度为26.94%。  相似文献   

10.
草菇床栽料面保湿对菌丝生长和生物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6~7月,对草菇菇房空间及菇床料面的喷雾温水保湿试验结果:喷30~45℃温水可保持料面湿润,促进培菌期草菇菌丝生长,促进出菇,不影响幼菇蕾生长,喷温水后菇产量为对照(菇床料面不喷温水)的280%~332%。  相似文献   

11.
楸树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楸树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2003~2006年进行了楸树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播种量一般应在7.5~15 kg/hm2.整地时施入饼肥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苗木生长健壮;速生期追施尿素150 kg/hm2,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苗床密度控制在12株/m2,产苗量82 500株/hm2,苗木数量和质量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L16(4 4× 2 3 )七因素正交试验得出 :对漾濞泡核桃幼树进行合理的N、P、K配方施肥、土施多效唑、加大分枝角度、春梢摘心和轻砍树干综合管理能显著提早结果 ,5年生树平均株产量达 2 5kg ,比常规果粮间作的同龄树产量高 2 .45kg/株 ,投入产出比为 1∶3 75。  相似文献   

13.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4 4 ,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高出 12 2 %和 2 6 1% ,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提高了 33 3%和 12 3 5 %  相似文献   

14.
从备料、场地选择、菇棚搭建、建堆发酵、播种、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在寒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和畜禽粪资源,采用二次发酵方法处理培养料栽培双孢菇技术,供栽培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泽东 《绿色大世界》2009,(5):78-78,95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寒地水稻直播的高产栽培模式,选用龙粳31和牡丹江28为试验品种,采用撒播和条穴播两种播种方式,分别以芽种子量100kg/hm2、125kg/hm2、150kg/hm2为3种播种量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作用都极显著,播种量对产量的作用显著,播种方式×播种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品种×播种方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试验中龙粳31×撒播×播种量150kg/hm2模式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寒地的生态特点,认为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是当地主栽的中等分蘖型水稻品种×撒播×播种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滑菇供试菌株在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在不同培养培养基上的产量结果,筛选出了适宜牡丹江地区栽培的滑菇优良菌株2与菌株4,菌株2适宜生产盐渍品,菌株4适宜生产干品,筛选出了配方3为高产培养基配方。菌株2与菌株4与配方3的组合单产(鲜重)分别为498g/袋和4488g/袋。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19.
泡核桃产业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生长结果初期植株间延长枝交叉、树势失衡、枝条徒长现象。通过多年研究,摸索出了适当疏剪、喷施富氧钾肥、合理间作与覆盖、造伤及人工辅助授粉等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从而有效控制了树体营养生长,为后期丰产奠定了基础;技术实施第4年,干果产量达149.4kg/667m2,产值达4 500元/667m2。试验结果为提高泡核桃产业早期栽培效益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毛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毛竹林生态环境条件,以竹笋加工废料笋壳为培养基质,进行食用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平菇、榆黄蘑产量分别为592.59 kg/100 m2、187.50 kg/100 m2,分别占同样条件下以木屑作为培养料所获产量的44.06%和20.15%;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食用菌生产经历了2潮明显的出菇高峰,时间周期短而集中;而木屑培养料的食用菌则经历了3潮明显的出菇过程,时间周期较长。在产量方面,虽然平菇比榆黄蘑产量高,但榆黄蘑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也值得推广。与木屑相比,笋壳具有生产成本低、生态环保、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