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5种寄主植物(萝卜、芥菜、白菜、菜心、芥蓝)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其幼虫、蛹的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因寄主植物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求出了一系列反映黄曲条跳甲实验种群增长的重要参数,应用种群控制指数(ⅡPC)分析了5种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马铃薯块茎饲养马铃薯瓢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马铃薯块茎饲养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结果表明,一龄、二龄幼虫不能正常发育,6~8d后全部死亡。饲养三龄幼虫存活率为24.0%;三龄存活幼生再用马铃薯块茎饲养,部分幼虫可以成活并能正常发育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最佳饲养方式与饲料投放量,设置CK、T1-T5共6个试验组分别开展无基质饲养和基质饲养试验,其中T1-T3基质组同时开展饲料投放量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基质饲养组幼虫存活率明显高于无基质饲养组,从幼虫存活率而言更适于规模化人工饲养蝙蝠蛾幼虫;饲料投放量对比处理中T1试验组幼虫存活率明显高于T2和T3试验组,可以表明在一定饲料投放区间内增加饲料投放量有利于提高蝙蝠蛾幼虫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菜蚤子、跳虱虫。是近年来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发生流行的重要害虫。由于黄蓝条跳甲幼虫危害使萝卜成了“麻脸”状.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因而影响农民收入。为此。2006-2007年在萝卜主产区顶溪头村实施了萝卜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喜人的成效,总体防治效果达85%,亩增产率达8%以上。  相似文献   

5.
花绒穴甲室内发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研究在实验室人工条件下饲养完成花绒穴甲两个发育世代.结果表明花绒穴甲成虫用人工饲料饲养,成虫将卵产在虫道的缝隙和折形纸条上,卵孵化率最高为89 % .花绒穴甲初孵幼虫寄生力强,一头初孵幼虫足以麻痹体重在0 .5 ~0 .9 g 的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同样还可麻痹杀死多种昆虫幼虫.花绒穴甲幼虫连续寄生取食寄主5 ~7d ,历经6 个龄期,发育为老熟幼虫并结茧化蛹,花绒穴甲幼虫多寄生时发育不良,中途将花绒穴甲幼虫转移到新寄主体上继续取食较困难.室内饲养花绒穴甲的生活周期,从第一代成虫产卵发育至第二代成虫羽化需50 ~70 d.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研究了利用人工饲料及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饲养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幼虫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管状小花开花50%及100%的茼蒿花头三种不同的基质饲养葵螟幼虫,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基本一致,均可正常发育;开花50%和100%的茼蒿花头,一龄幼虫都可钻蛀危害,可以利用茼蒿花头在室内饲养葵螟幼虫。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粘虫室内饲养的效率,满足实验室用虫需求,在传统饲养粘虫方法的基础上,对粘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饲养器具以及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化与改进:将产于塑料绳上的卵消毒晾干后,直接放于塑料保鲜袋中孵化;初孵幼虫置于33 cm×33 cm的100目锦纶纱养虫袋中饲养,3龄前用天然饲料饲喂,3龄后用人工饲料饲喂,直至幼虫老熟;将老熟幼虫放到35 cm×25 cm×10 cm的化蛹盒中化蛹,以吸水纸替代沙土作为化蛹介质。比较了饲养方法改进前后粘虫的卵孵化率,低龄幼虫存活率,粘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化蛹效果。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的饲养技术相比,采用改进后的饲养技术饲养粘虫不仅操作简单、省工省时、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卵的孵化率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改进前用塑料盒饲养,每盒饲养20头比较适宜,而改进后每个养虫袋可以饲养幼虫50~70头,且粘虫的发育和生殖参数与改进前相当。利用改进后的粘虫室内饲养方法,能够实现室内粘虫的继代繁殖和批量饲养。  相似文献   

8.
在田问对4种寄主植物上黄曲条跳甲的取食、产卵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选择系数和嗜食性指数定量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的适合度,以种群趋势指数综合评价了4种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趋向在芥菜、白菜和菜心上取食和产卵,且幼虫和蛹的存活率高,嗜食性指数和种群趋势指数均较大,是黄曲条跳甲的适宜寄主。在芥蓝上,黄曲条跳甲不仅产卵量少,而且幼虫的存活率很低,其嗜食性指数和种群趋势指数仅为1.937和0.78,是黄曲条跳甲的次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自然状况下蜜蜂幼虫发育的环境条件,探索可行的饲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的技术。[方法]以意大利蜜蜂幼虫为研究对象,以幼虫存活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为评价指标,探讨日粮配方、虫龄和化蛹板等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室内人工培养蜜蜂幼虫的技术,其中幼虫存活率、蛹化率和羽化率均可达到90%以上。[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有效、可行的蜜蜂幼虫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典型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跳甲科,在海西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十字花科的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及芥菜等,另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禾本科作物,近几年黄曲条跳甲危害主要涉及海西地区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等,一般为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光照对漠斑牙鲆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摄食的较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600lx.在该光照条件下,仔鱼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饵料转换期最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仔鱼的生长发育.黑暗条件下仔鱼在27日龄时大部分因饥饿而死亡.在生产上,夜间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2.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4.
梁海申  张倩  王爽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56-2061
【目的】研究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片上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室内比较分析健康棉花植株和被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株上3种优势棉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差异。【结果】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显著延长截形叶螨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植株显著降低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单雌有效产卵量,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若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显著延长敦煌叶螨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结论】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花根茎部对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种群适合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高荣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92-1994
[目的]了解敌敌畏在萝卜上的残留动态,为其在萝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萝卜上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敌敌畏,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萝卜根和叶中敌敌畏的残留量。[结果]敌敌畏在萝卜根中降解速度明显大于在萝卜叶中。敌敌畏在萝卜叶上半衰期为4~6 d,在萝卜根中的半衰期在2~4 d。按推荐药量喷施时,施药15 d后萝卜根中敌敌畏的最终残留量才会在FAO/WHO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结论]敌敌畏在萝卜上的安全施用浓度为12∶000~1∶1 000倍,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5~20 d。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光照为对照,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心里美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色膜覆盖均对心里美萝卜的品质和产量有影响。有色薄膜覆盖处理中,蓝色膜处理的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高;而红色膜处理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萝卜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幼虫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浸有初果期、盛果期、成熟前期的蓖麻叶片乙醇抽提物的滤纸,测定抽提物对小菜蛾幼虫的嗅觉反应;以上述3种抽提物浸泡过的包荣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抽提物对小菜蛾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菜蛾对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其中,对2龄幼虫的驱避率存80%以上,对4龄幼虫的驱避率在65%以上.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抽提物对小菜蛾的驱避作用不同,初果期的驱避作用较弱,成熟前期的作用相对较强.3种抽提物对小菜蛾低龄幼虫的取食屠有明显的影响,但对高龄幼虫取食量的影响不明显.蓖麻叶片抽提物对小菜蛾取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在处理过的包菜叶片上,小菜蛾取食活动次数和每次取食活动用于取食的时间减少,平均取食间的间隔时间延长.成熟前期蓖麻叶片的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明显较初果期强.抽提物对小菜蛾幼虫的存活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萝卜和番茄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葫芦瓜叶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影响,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 g/L、50 g/L、90 g/L葫芦瓜叶水浸液对黄瓜、萝卜种子萌发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受体材料发芽率均比对照低;对番茄种子萌发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黄瓜幼苗株高和鲜重都表现抑制作用,对萝卜和番茄幼苗株高和鲜重则表现为,在浓度90 g/L时为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 g/L、50 g/L时为促进作用;对黄瓜和萝卜幼苗的根长都表现抑制作用,对番茄幼苗的根长在浓度为10 g/L时表现促进作用,在浓度为50 g/L、90 g/L时表现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葫芦瓜可与番茄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不适宜与黄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和 NAA浓度对迷迭香扦插苗根系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计9个基质配方和5个梯度的NAA浓度,调查和测定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处理7(草炭∶珍珠岩=3∶2)迷迭香扦插苗的根系生长最优,成活率最高为100%;NAA浓度150 mg/L时,迷迭香扦插苗的根系生长最优,成活率最高为88.9%。[结论]迷迭香扦插最适宜的基质配方为草炭∶珍珠岩=3∶2,最适宜的 NAA浓度是150 mg/L。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蛋黄、浮游动物、水蚯蚓、配合饲料对开口摄食的欧洲丁鱥(Tinca tinca Linnaeus)仔鱼进行投喂试验,探讨这4种开口饵料对欧洲丁鱥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饲养时间共计21d。结果表明,在培育早期,蛋黄和浮游动物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1.05%和90.22%。培育后期,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仍为最高,达到75.00%,蛋黄、水蚯蚓、配合饲料组成活率分别为58.13%、41.25%和56.88%;生长效果最好的为浮游动物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