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绿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之一,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本文以北京市北中轴体育文化城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在城市设计层面提出优化绿道公共空间品质的策略,以期传承地域文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出现了诸如城绿空间分离、路景功能分离、人绿空间分离等问题。文章针对新区道路绿地规划方法,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2方面构建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以期为城市新区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沙市主城区2000年、2011年和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相关空间分析理论方法,探讨研究区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的格局特征以及2者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2年,研究区绿色空间面积减少,破碎化程度先减弱后增强,景观多样性增加,边界形状复杂程度降低;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绿色空间聚集的山地丘陵,地表温度较低,而绿色空间分布较少的城市建成区,地表温度较高;绿色空间各面积指数与地表温度为负向关系,斑块密度与地表温度为正向关系,且相关性增强;边界密度、香农均匀度、景观形状指标、景观分割度与地表温度2000年为负向关系,2011年及2022年为正向关系,且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绿色空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制,对有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农业景观(Urban Agriculture Landscape)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农业概念界定、国外城市农业景观实践与案例启示三个部分,对国外城市农业景观的指导原则、发展策略、设计方法进行解读,以期在社会学意义、生态学功能等层面上为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开放空间的规划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深度参照。文章认为景观正成为对城市空间碎片进行生态整合的主要媒介之一,城市农业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形态、食品安全与食物供给、自然教育与工作机会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作为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的演进历史过程中,绿色空间从古代城市的不需要到现代城市的大考虑,地位已经不可取代。从德阳市绿色空间现状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绿色空间体系的相关策略,以激活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6.
附属绿地建设过程面临严峻的制度制约、权属单位和利益相关等问题,需要更加有效的空间开放治理策略。共享理念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也为进一步推进附属绿地开放空间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法指引。文章从共享理念出发,对城市附属绿地开放的必要性及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共享理念为导向定位城市附属绿地的开放途径,探讨开放治理策略,以期为城市绿地空间品质的协调性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城市林业的建设现状,结合闽西北泰宁山城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绿色山城建设的具体情况,针对四方面的绿化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森林生态学原理出发,提出了绿色山城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进而就营造可持续发展绿色山城,进而就生态城市格局,绿色空间网络,绿色山城建设机制,增加城市森林文化内涵及理想绿色空间布局与指标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我国创立了以低成本高盈利的大规模空间工程为主的空间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较为高效但未能创造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城市的绿色发展势在必行。本文研究归纳了网络城市的概念和特征,从城市环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结构等多方面论证了网络城市的规划策略适用于城市绿色发展。并通过案例研究创造性地将网络城市的策略与城市绿色发展有机的结合,总结出基于网络城市的城市绿色发展策略,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理论及实践等方面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晨 《绿色科技》2022,(7):180-184,188
由于绿色空间格局时空演变与预测研究有助于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合理发展,有助于城市未来绿色生态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促进国土空间的弹性发展.以河南省省会郑州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郑州2000~2020年绿色空间动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绿色空间景观指数的时空演变,利用R语言实现M arkov预测,预测了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适宜性。本文从研究角度、研究尺度、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规划方法和建设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调控策略和整合能力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空间剧烈增长的态势下,基本生态控制线大量划定,成为规划区绿色生态空间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安徽省宁国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探讨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干扰分析为依据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区绿地系统分类规划耦合机制和实施路径,构建以绿地空间布局为依托和具体承载、以基本生态控制线空间管制要求为核心和实施依据的规划区绿地分类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区绿色空间,适应高密度用地背景下高效多元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s of the CITYgreen model to assess the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erms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unoff reduction, an approach was made to obtain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this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different urban land use types in the main city of Nanj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rbon fixation benefits received by the main city of Nanjing is 5%–60% of that by natural forests on a per unit area basi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unoff reduction of the Nanjing urban green space was about 177 million RMB in total.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were in the order of green area > public facilities > residential areas > roads and squares > industrial areas > municipal utilitie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ity planning and urban green space establishment and facilit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een spaces in Chinese citi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7, 18(6): 1293–1298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俊 《林业研究》2009,20(1):79-82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着总体与专项两个规划层面的问题。在总体规划方面,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对城市自然系统特征的忽视和城市规划体制的局限性。一方面,建成区绿地受到重视而外围大环境绿地被忽视,另一方面,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而使得绿地系统失去了自然空间的整体合理性。城市发展规划时序与受到破坏的城市环境的生态恢复周期并不匹配。在专项规划层面,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存在着重视数量指标、轻视布局合理性的问题。同时,在平衡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绿地空间结构与绿地布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迁就现状、见缝插绿、注重图面形式等问题。论文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alyses about green space systems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 per-ceived bias towards the landscaping effect of green spaces to be built in urban areas as opposed to the perception of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designed plant communities. Give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alys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idely applied today, the methodology to calculate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to model the expans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by CITY-green 5.0 and its conditions for application were explored. We propose that aerial images can be substituted by AutoCAD graphics of a green space contain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plant dispositions by digitizing the key features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quickly and to offer proper guid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ll scale green spaces in urban are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otential application range and prospects for extension of the method are introduced by using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green spaces on the campus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公园绿地的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作了深入阐述,认为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可使公园绿地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临安区4种不同类型的城建绿地(居住区绿地、商业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广场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采用实地测量法对绿地内的PM2.5浓度及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监测,研究城建绿地内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的PM2.5浓度季节变...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宁杭高速公路互通绿地及相关环境为研究区域,选取节点不同景观样地,以绿量作为研究生态效能的指标,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绿量的科学测定及其单位面积植物绿量综合比较得出: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搭配复层式绿地其单位面积绿量通常大于单一结构的绿地。由此借助绿量从光合、蒸腾和滞尘效应方面,研究高速公路绿地植物群落在环境绿化中发挥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合理建设高速公路绿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鸟类在城市化地区的分布和生活,与城市绿地关系密切。探究城市绿地与鸟类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动物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城市绿地的尺度、空间分布、破碎化、边缘效应、连通性、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归纳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以期为保护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资源更大地发挥绿色碳汇效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植被碳汇、土壤碳汇、水体碳汇3个方面分析城市绿色碳汇效能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和绿地使用维护特征2个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特征与绿色碳汇效能的相关性及其规划导控要点,提出绿色碳汇效能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绿地建设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