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分析分离技术。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色谱柱是以特殊方法用小颗粒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从栓效高于经典液相色谱。随着分离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2.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市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又称毛细管电泳(CE),是20世纪末发展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是继高效液相色谱(HPLC)之后又一重大进展.它使分析科学进入纳米水平,为小体积样品分析提供可能,适合于从无机离子到有机、从核电离子到中性分子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概况纳米(Nometere)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纳米科技给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领域。目前,纳米科技已应用于电子、材料、医药、信息、生物等学科领域,钠米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在现代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Nometere)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兴学科,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领域。其中“纳米”是国际长度单,用nm表示,1nm=10-9m。纳米技术是指在1~100nm的量度范围内研究原子、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技术,物质被用“纳米”技术“细化”之  相似文献   

5.
薄层色谱的发展与教学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薄层色谱取代纸色谱技术,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薄层色谱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临床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化学化工等各个生产领域,分离对象也无所不包。在大学教学中,基础课《有机化学》便开始教授,各专业课也常常涉及。近10年来,薄层色谱技术已有了迅猛的发展,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应不断改进,以符合“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使学生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纳米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科技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秀丽新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自20世纪70年代被用作模式生物后,对此线虫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对今日医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创新领域,特别是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均以秀丽新杆线虫为实验模型,通过遗传分析和显微观察,系统跟踪了秀丽新杆线虫  相似文献   

8.
纳米科技及其在当代畜牧业中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彤  许梓荣 《饲料工业》2003,24(2):49-51
目前,在科技界耳熟能详的纳米技术已成为继互联网、基因等词后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纳米科技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纳米科技的定义及发展过程1.1纳米科技的定义纳米科技中的“纳米”是国际长度单位之一,用nm表示。1nm=10-9m。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1nm到100nm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  相似文献   

9.
蓝耳病(PRRS)是目前对猪场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1989年分离到PRRS病毒后,越来越多地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猪场存在,且病毒扩展的速度也非常快。20世纪90年代初,业内认为蓝耳病阳性的猪场应该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但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初盐霉素(Salinomycin)的问市到80年代末地克珠利(Diclazuril)的推出,期间,世界上一些大制药公司还相继开发了那拉霉素(Narasin)、马杜拉霉素(Marduramicin)等多个新型抗球虫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研究开发成本的不断提高,新型抗球虫药的研究处于相对停滞  相似文献   

11.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又称毛细管电泳(CE),是20世纪末发展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是继高效液相色谱(HPLC)之后又一重大进展。它使分析科学进入纳米水平,为小体积样品分析提供可能,适合于从无机离子到有机、从核电离子到中性分子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曾勉(1901—1988),号勉之,浙江瑞安人。园艺教育学家,园艺学家,柑桔学专家。先后从事柑桔、杨梅、梅、银杏等多种园艺植物的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创办并主编了多种园艺学术刊物。50年代主持完成的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水果生产可行性考察,为在  相似文献   

13.
蓝耳病(PRRS)是目前对猪场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1989年分离到PRRS病毒后,越来越多地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猪场存在,且病毒扩展的速度也非常快.20世纪90年代初,业内认为蓝耳病阳性的猪场应该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但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蓝耳病的研究进展,这一观点已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2个变革.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为第一次变革,它可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此阶段内以小农饲养和传统的饲养方式为主;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左右,此阶段内养殖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饲料中添加禁用的化学物质造成的动物性产品中有害物残留超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 ,制约经济的发展。药残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检测技术和手段不够有效和先进。目前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残留物的技术主要有 :(1)仪器分析法。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仪器分析领域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激素、抗生素、农药残留的检测。主要包括现代光谱技术、现代色谱分析技术 (如超临界流体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 )、波谱与色谱联用技术 (如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  相似文献   

16.
病毒类生物制品在疫苗、基因治疗、癌症治疗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病毒的定量检测对指导其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病毒定量检测新技术,尤其是基于分离和颗粒计数定量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包括液滴数字PCR(ddPCR)、高效尺寸排阻色谱(HPSEC)、非对称场流分级(AF4)、毛细管电泳(CE)、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病毒计数仪(VC)和可调电阻式脉冲传感(TRPS),并对这些新技术在兽用疫苗开发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系统方法,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动态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代谢产物的分离、检测及分析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分离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毛细管电泳(CE);常用的检测和鉴定技术有核磁共振、质谱、光谱、电化学(EC)等;采取一系列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获得足够  相似文献   

18.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是动物检疫的演变、延伸和涵盖,动物检疫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90年代初正式与动物防治工作分离,形成了一项具有强制性、技术性、法制性的行政执法工作,改变了过去单一执法、执法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黎 《蜜蜂杂志》2008,28(3):7-9
受全球气候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逐年升高,蜂群春繁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的2月初(立春前后)提前到20世纪90年代的元月初.放王开繁时蜂群2~4脾蜂,繁殖周期50天左右,到2月下旬蜂群满箱,2月底至3月初加继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阅读疗法的源起、原理、梳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以来,我国阅读疗法的发展现状,实证研究情况,并指出了我国阅读疗法实证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