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宁 《茶叶》2014,40(3):175-179
茶人佘小宋先生(1895-1969)和叶鸣高先生(1915-1992)是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佘小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吴觉农同在芜湖二农任教,以后又主持浙江衢州东南茶叶改良场的工作,他也翻译多本生物进化论.叶鸣高先生在东南茶叶改良场、崇安茶叶研究所研究茶叶.1954年后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书.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资料,回忆佘小宋、叶鸣高先生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2.
吴宁 《茶叶》2010,36(4):249-252
张志澄先生(1910-1997),茶学专家,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江苏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和经营。他从全国各地大量地引进良种和设计并推广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茶园,他对江苏省茶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年是张志澄先生百年诞辰,特写此文纪念他。  相似文献   

3.
吴宁 《茶叶》2010,36(2):125-128
冯和法先生(1910-1997)是一位农业经济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上海商品检验局主持国际贸易导报的工作,在浙江粮油棉丝管理处,中国茶叶公司为中国茶业的发展和出口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是冯和法先生百年诞辰,特写此文纪念他。  相似文献   

4.
吴宁 《茶叶》2009,35(4):254-256
已故茶叶专家刘河洲先生,在年逾古稀之年(71岁)后,曾担任本刊编委兼责任编辑长达7年之久(1979-1985)。他为本刊1979年复刊以及复刊后的组稿、审稿与编辑,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对保证刊物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那老骥伏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可贵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5.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伤二年(1057)进土。历官史论修撰、中书舍人等职。说文定。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为王安石所推许。著作有《元丰类稿》、《曾南丰先生文粹》、《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等。陈襄(1017~IOSO):字述古,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土。历官通进银台司兼待读、判尚书都省等职。著有《古灵先生文集》。黄庶(IO19~IO58):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  相似文献   

6.
吴宁 《茶叶》2011,37(3):190-193
何耀曾先生(1920—2010)是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第一届毕业生(1944),从那时起,他为中国茶业的兴盛工作了六十多年。在他去世前的三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他,记下了他的回忆和他与张志澄、钱梁、吴觉农先生的往来。  相似文献   

7.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8,30(6):31-3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国际商品共同基金(CFC)“有机茶生产、发展和贸易”项目在浙江杭州接受了项目评估团的年度评估。出席项目年度评估会的有CFC的项目主管Nianjun Shen先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官员Kaison Chang先生、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国际合作项目主管Anne Boor女士、IFOAM驻中国代表周泽江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研究员等专家,以及项目参加单位、示范企业代表等20多人。  相似文献   

8.
诺丽果汁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以维他命C(Vc)为对照,考察诺丽果汁的多酚含量及其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诺丽果汁中多酚含量较高(1.934 mg/mL),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活性,且在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试验中,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Vc),表明诺丽果汁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9.
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辉清  沈强  庞晓莉 《茶叶科学》2010,30(3):167-172
研究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及其化学组成,采用感官审评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香气特征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型花茶的香气具有馥郁高雅、芬芳持久、茶香协调的特征,从其精油中共分离出121个峰,分析鉴定出103种成分,占总面积的99.51%。相对含量较高的8种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81%)、大根香叶烯D-4-醇(6.28%)、β-芳樟醇(3.39%)、二十一烷(3.58%)、四甲基环癸二烯甲醇(2.76%)、茉莉酮酸甲酯(2.31%)、库毕醇(2.24%)、二十烷(2.23%)。4-甲基-反式-3-硫杂双环[4.4.0]葵烷、环氧化马兜铃烯、1-氯十八烷、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等成分属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吴宁 《茶叶》2012,38(1):47-51
已故著名茶学家张堂恒先生,浙江平湖县人,1917年5月出生,1996年8月逝世。张先生在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执教四十余年,为茶学国家重点学科首任学科带头人,是一位海内外知名的茶学教授。本文作者真实而生动地介绍了张先生渊博的知识、豪爽的性格、突出的贡献和坎坷的人生;同时,也描绘了当代茶圣吴觉农如何发现人才、真心爱护人才和竭力举荐人才的故事。颇有教育意义,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吴宁 《茶叶》2013,(1):52-55
1983年10月,爷爷在杭州开会时,在张堂恒、马森科先生陪同下去了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浙农大的潘板试验茶场。回到北京后,他对家人提起,六十年前,他在余杭长乐镇北村(属今天的径山镇)与方翰周先生办振华机器制茶厂的一段。爷爷一边赞口不绝地谈到茶场规模之宏大和机械制茶设备之全面,一边感叹“翰周要是活到今天,能同去我们一起办过茶厂的地方看看,他会多开心咧!”  相似文献   

13.
吴宁 《茶叶》2013,39(3):170-173,177
叶知水先生(1914—1947)浙江鄞县人。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任职于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他先后在黔、浙、皖、闽、赣五省从事茶叶改良推广工作,1942年至1945年在湖南和西北调查砖茶的产销,1946年在上海营办出口茶叶精制厂,1947年5月因病去世。本文根据我采访和收集的零散资料和叶知水先生在他生命最后的八年中所发表的文章对他做一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吴宁 《茶叶》2012,38(2):119-123
吕允福先生自1930年与吴觉农在上海劳动大学相识以后,为中国茶业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本文记述了吕允福先生在浙江和四川重庆为茶业研究和教学的、鲜为人知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5.
吴宁 《茶叶》2011,37(4):260-263
蒋芸生先生(1901—1971)与吴觉农是终身好友。从1942年在福建崇安参加茶叶研究所的工作起,蒋芸生先生为中国茶业的教育和研究奉献了他的全部精力。蒋先生去世之后,蒋师母从杭州搬到了北京,吴觉农、陈宣昭与蒋师母常常聚在吴家回忆蒋先生,这里记下的是他们提及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9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厌氧加工技术加工高γ-氨基丁酸白茶,以传统加工工艺为对照,测定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并对白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9个品种按真空厌氧技术加工的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在1.82~3.64 mg/g之间,与传统工艺有显著极差异(P0.01);真空厌氧处理后,丹桂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达3.64 mg/g,霞浦春波绿次之,茗科1号(金观音)最低,只有1.82 mg/g,不同品种白茶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显著。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福鼎大毫白茶总分82.25,得分最高,品质最优,紫牡丹、茗科1号、九龙袍次之,春波绿得分最低。综合γ-氨基丁酸含量和品质指标,福鼎大毫是最佳的品种,其次是紫牡丹。  相似文献   

17.
巴东真香茗     
杨胜伟 《茶叶》2011,37(4):230-233
巴东真香茗,中国历史名茶,始创于东汉,唐朝为贡品,宋朝为纳税物种。其生态条件优越,采摘标准严格,制造工艺精湛,品质风格独特。但自明末清初起,因种种原因而名存实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东茶人艰苦奋斗,恢复历史名茶,成绩裴然。湖北巴东真香茗集团创建后,全力打造名茶品牌,使巴东真香茗以其崭新的面貌,享誉神州。  相似文献   

18.
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茶多糖(TPS)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低、中、高剂量(200 mg/kg.d、400 mg/kg.d、800 mg/kg.d)下,各种茶叶TPS对DM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其它茶类量效关系不明显。在低、中剂量下,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TPS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优于绿茶TPS,但在高剂量下差异不明显。TPS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未经水解的TPS ,灌胃酶解TPS的DM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