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保护》1979,5(4):26-29
祁阳县从1975年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以来,1978年推广面积已达50多万亩。实践证明有一定成效。为了弄清稻田害虫天敌的作用和合理有效地保护利用天敌寻找科学依据,为了害虫综合防治确定天敌指标,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对天敌影响等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一、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 我们在祁阳县大村甸公社农科站对早稻、晚稻田按生防、综防、化防三种类型田,系统调查了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白背飞虱So-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委为了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推动生物防治工作”的指示,于1983年6月1—6日在江苏常州市召开了生防科技座谈会。 生物防治是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天敌资源丰富,近年来开展保护利用有一定进展。如北京市赤眼蜂放蜂面积402万亩;湖南省保护利用稻田蜘蛛防治飞虱等害虫达300万亩;江苏省1982年在350万亩棉田采取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3.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B1a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抗生素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有极高活性.蜘蛛作为稻田害虫最大的捕食性天敌群落,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稻田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也影响到综合防治害虫中农药的施用效果.为了更好的掌握甲维盐的使用技术,保护稻田天敌资源,笔者于2008年在湖南省湘阴县进行了甲维盐对稻田蜘蛛群落影响的系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文灿 《植物保护》1984,10(1):43-43
为改进用药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从1974年以来,我县开展综合防治试点,选择红旗公社上坑西第三队下路湾畈的65亩水稻田,以“讲究科学用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要内容的协调防治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与对照相比每亩农药成本减少54.4%,平均亩产1031斤,75年每亩农药成本继续减少,与74年相比下降40.7%。此外还分别在稻瘟病严重的西坑公社山王堂畈256亩稻田与白叶枯病严重的梅渚公社梅渚大队1,200亩稻田,搞了病害的综合防治试点,也基本控制了危害,获得大幅度增产。76—  相似文献   

6.
自从在水稻田使用农药以来,对控制病虫为害,确保粮食丰收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单纯依赖农药消灭病虫的指导思想,一度出现了盲目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从而带来农药浪费、农本增加、天敌减少、害虫抗性增加和再猖獗问题。有的地方还造成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副产品农药污染等事故。我国在1975年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作为植保工作方针以  相似文献   

7.
1981—1984年广东省开展甘蔗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试验、示范。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释放赤眼蜂防治蔗螟;科学用药,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制多种害虫的作用”。在10万亩大面积上,收到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相似文献   

8.
别家新 《植物医生》2001,14(3):45-46
稻田长期施用化学农药 ,天敌被大量杀伤 ,害虫因失去自然控制和抗药性增强而猖獗 ,并带来环境污染和残毒等问题。因此 ,推广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尽量少用以至不用化学农药 ,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但是 ,在生产实践中 ,完全不施用农药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害虫大发生和严重危害的情况下 ,不使用化学农药就难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据估计 ,在防治稻田害虫时 ,化学农药所起的作用约占70 %~80 % ,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所起的作用约占20 %~30 %。能否把化学农药的防治与天敌控…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治在甘蔗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蔗害虫及其天敌种类,指出生物防治在甘蔗害虫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性。从1981—1984年,在1140亩至11万亩多的大面积蔗田中,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使综防区甘蔗钻心虫枯心苗率压到1.57%(对照区为7.83%),生虫节率压到3.01%(对照区为10.35%),枯鞘株率压到3.48%(对照区为8.30%);蔗龟枯心苗率压到1.11%,(对照区为3.49%),甘蔗绵蚜虫百叶有蚜率压到0.017%—0.44%,比对照区降低72.91—97.48%,每亩增加有效茎763株,产量2.289斤。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成本比对照下降85.53%,劳动力下降64.95%。综防区比对照区的蜘蛛增加2.47倍;隐翅虫增加3.93倍;蠼螋蚂蚁增加3倍。蔗茎六六六含量比对照区减少34.48%—63.41%。蔗田土壤六六六含量减少56.16%—61.74%。收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实践证明:在综合防治中注意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关系,注意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在蔗田中抑制多种害虫作用。对多种害虫可逐步达到自然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天敌、设法增强天敌的自然控虫作用及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是农田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稻田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蜘蛛的解毒生理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蜘蛛的消化毒理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常用农药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Ummeliota insecticeps)离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对蜘蛛等害虫天敌的消化毒理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田蜘蛛是水稻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对叶蝉、飞虱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由于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氯农药的频繁施用,大量杀伤了蜘蛛等天敌,削弱了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导致害虫再猖獗和次生害虫的上升。造成天敌种群的凋零,加剧了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在探索稻田蜘蛛保护利用过程中,就化学农药对蜘蛛的影响陆续做了一些试验,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某些化学农药与蜘蛛的关系,为开展以保护利用蜘蛛等自然天敌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及稻褐飞虱等的作用和综合防治问题,广东农林学院昆虫学教研组等根据试点进行了分析。为有效地防治水稻害虫,我们结合外地经验,于1979年晚造在孟山大队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并对害虫及其天敌作了较系统的调查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孟山大队位于我县东洋(田)边缘,东面临海,三面平原,水田面积1450多亩,水稻病虫历来严重,过去基本上单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就使得瓢虫、步甲、隐翅虫、螯蜂和黑肩绿盲蝽等稻田重要天敌数量较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连年猖獗,每年损失稻谷10万多斤。长期不合理施用农药,除造成天敌严重凋落外,还影响天  相似文献   

13.
咸宁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地处鄂南.境内植被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既适合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树害虫和天敌繁殖。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削弱了茶园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导致化学农药越用越多、害虫越治越重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引起了消费者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因此.重视、保护和开发利用茶园自然天敌资源十分重要.也是害虫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对咸宁茶区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保护利用蜘蛛防治水稻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湖南省的主要粮食,每年要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因此,作者在1975~1981年间,于长沙、湘阴等地进行了稻田蜘蛛保护和利用的室内外研究。结果证明,湖南省稻田蜘蛛资源丰富,并有良好的治虫效果。稻褐飞虱是它们的主要食物。通过保护,蜘蛛数量逐年增加,也保护了其它天敌,发挥了多种天敌联合治虫的作用,为综合防治提供了新内容,降低了农药用量,人畜安全,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生育期长,害虫多样。为提高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效果,需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无害的高选择性农药,提高协同控害作用。国内开展了许多不同化学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瓢虫、捕食蝽)和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的风险评价,但化学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中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1984年我们进行了甲胺磷颗粒剂防治三代稻飞虱及对稻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试验。 试验农药为3%的甲胺磷颗粒剂。对照农药是甲六混合粉(含有效成份1.5%的甲基1605加3%的六六六粉)和用甲磷粉(含有效成份1.5%的甲胺磷加1.5%的甲基1605)。各农药药量均为3斤/亩,拌细黄土50斤撒施,设不施药为空白对照。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05亩。  相似文献   

17.
在绿色稻米生产中,采取农业防治的各项措施,避开或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药剂防治的减少和科学用药,保护了害虫的天敌,减轻了害虫尤其是中、后期稻飞虱的发生,从而根本上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药剂防治作为应急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以尽可能地减少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时,往往也大量杀死天敌,这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究竟不同农药对各种天敌杀伤的情况如何,我们曾在稻田用5种农药按常规用量对几种主要稻田害虫和几种常见天敌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供制定防治策略时参考.供试农药有:40.7%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化学公司)、30%乙酰甲胺磷乳油(上海农药厂)、50%甲胺磷乳油(苏州化工厂)、25%杀虫双水剂(江苏农药厂)、2%叶蝉散粉剂(上海联合化工厂).  相似文献   

19.
我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实践表明,三个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1992年我省综合防治面积560余万亩,经济效益上,产量增加,防治工本下降,综防区亩产比非综防区增产6.80%,亩农药成本比非综防区减少21.29%,亩用工减少近1工;生态效益上,控制高毒农药使用,稻田生态结构起了变化,蜘蛛、青蛙等有明显增加,蜘蛛、稻虱比为1:0.16—6.52;社会效益上,稻谷残毒降低到规定标准以下,杜绝了生产性中毒死亡事故。我省的水稻综防措施,可归纳为自然控制和药剂保护两大方面,在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合理施用农药,其主要措  相似文献   

20.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是水稻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据作者等人观察,它可捕食飞虱,叶蝉若虫,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摇蚊、甘蔗蓟马等。在五十年代初期,此虫是稻田中常见的昆虫,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隐翅虫的种群数量下降,有此地方几乎绝迹。根据本所水稻害虫防治研究组1974年在广东四会县大沙公社早稻的调查,化学防治前隐翅虫密度为每10平方米有34头(申算每亩有2260头)。施用农药甲基1605六六六粉(2.5市斤/亩)后,10平方米的隐翅虫数为零。说明农药的杀伤力是明显的。大面积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以后,大田少用农药,隐翅虫种群数量由此明显增加。早春4月份每亩有隐翅虫2000头。为了探明目前常用农药对青翅蚁形隐翅虫的影响,作者根据国内一些常用农药对天敌影响的试验,测试了目前常用的七种农药对隐翅虫的杀伤情况,为综合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以利于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