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筛选防治赤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以济宁16为材料,研究了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丙森锌、唑醚·代森联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3、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2次喷雾的平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且产量增加显著,其中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丙森锌、戊唑醇的病指防效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多菌灵、三唑酮,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交替使用.[结论]为生产上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选择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杀菌剂。[方法]通过对40%多酮WP等12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对比,探讨出最佳的杀菌剂及其用量。[结果]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0%咪锰多菌灵SC、40%多酮WP、40%戊唑多菌灵SC、20%氰烯戊唑醇SC、28%烯肟多菌灵WP等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当中可以考虑推广使用。[结论]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分别在初花期和灌浆初期喷药预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94.33%,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可以在大田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药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齐穗期施药及小麦盛花初期施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施药2次效果较好,应于小麦初花期施药1次、7d后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5.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3因素2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喷药时期、剂量、药液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以小麦扬花期或扬花盛期最佳,喷药剂量为0.75~0.90kg/hm2有效含量,喷药液量为900~1050kg/hm2最适。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同一药剂对赤霉病不同抗性小麦品种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处理下,中抗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中感品种次之,高感品种防治效果最差;在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期间,对于高感品种采取药剂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期的降雨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轻;降雨量多,则发病重。小麦赤霉病发病轻发年份,在扬花初期及扬花末期喷药1~2次,对小麦赤霉病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发病重发年份,应在小麦齐穗末期、扬花初期及扬花末期各喷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种土壤熏蒸剂对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棉隆、威百亩、硫酰氟3种土壤熏蒸剂对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棉隆、威百亩和硫酰氟3种药剂对芹菜根结线虫2龄幼虫和芹菜根结的形成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芹菜产量。[结论]生产上,可根据栽培模式、防治时期及药剂成本等综合因素选择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筛选出适合飞防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对多种药剂进行了飞防药效试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次之,40%多菌灵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在小麦抽穗扬花防治关键期,使用含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成分的产品施药2次,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苦豆根、板蓝根、吡虫啉3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年的小区试验,研究苦豆根、板蓝根2种中药材乙醇提取液和吡虫啉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苦豆根乙醇提取液(12.5 mg/ml)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100.O mg//rnl)的1 000稀释液均对麦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接近90%,药后2d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结论]苦豆根乙醇提取液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即扬花期-灌浆期使用推荐剂量,1次喷药可彻底防治麦蚜,建议作为综合防治麦蚜的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多效唑3种喷施时期A1(1叶1心期喷施)、A2(2叶1心期喷施)、A3(1叶1心期与2叶1心期喷施)和4种播种量处理B1(75 g/盘)、B2(90g/盘)、B3(105g/盘)、B4(120g/盘)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苗率、每穴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质量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秧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以B3各处理的酶活性较高;较低播种量处理(B1与B2)分蘖速度较快,最终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多;播种量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两者皆以B3处理最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影响显著,播种量处理间以B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高,多效唑喷施时期处理间以A2处理产量较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可见,湘南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以105g/盘为佳,多效唑以1叶1心期喷施为宜;适宜的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扬花初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为了探索错过扬花初期用药补防对小麦赤霉病和毒素的管控效果,本试验选择姜堰地区存在的13个小麦品种,用48%氰烯·戊唑醇SC进行赤霉病防控,通过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和扬花初期用药1次、扬花初期用药2次3种方式,对各品种小麦赤霉病防效和DON毒素控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错过扬花初期6天后用48%氰烯·戊唑醇补防1次,对各品种赤霉病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指防效、DON毒素控减效果比扬花初期防治1次分别低15.87%、21.25%、35.48%,比扬花初期用药2次分别低39.79%、44.87%、66.84%。赤霉病最适首次防治时间是扬花初期,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的管控效果较差,坚持扬花初期+6天后两次用药效果最好,在各个品种中该趋势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良 《农学学报》2016,6(8):18-22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品种,设置4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杀菌剂应用20%三唑酮乳油、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菊酯悬浮剂,在相同管理水平下,与清水防治处理的小麦对照组进行大区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清水处理的产量532.0 kg/667 m2;参试的4种药剂中,产量最高的是25%氰烯菊酯悬浮剂,产量为564.0 kg/667 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32.0 kg,增产率6.0%;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产量为544.0 kg/667 m2,比清水处理的增产12.0 kg,增产率2.3%;20%三唑酮乳油、7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综上可以看出,小麦赤霉病选用25%氰烯菊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抽穗至扬花期喷施能较好地预防赤霉病的发生,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尧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 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袁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袁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曰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袁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曰3 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袁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袁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袁但差异不显著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叶面肥YZS和GZS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组合喷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处理,处理(1)是先在分蘖期喷施YZS 750 g/hm~2,然后在孕穗期喷施GZS 750 g/hm~2;处理(2)是在处理(1)基础上,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GZS 750 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分蘖期喷施GZS 10 d后观察发现,2个处理水稻株高分别为86.5和86.3 cm,而对照株高为88.3 cm,差异极显著;根长分别为12.1和12.3 cm,对照为11.4 cm,差异显著,且处理根系数量多于对照。收获前2 d测产结果表明,2个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2.72%和83.96%,对照仅为74.85%,差异显著;2个处理千粒重分别为24.77和25.80 g,对照为24.13 g,差异显著;2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11 471.85、10 531.35 kg/hm~2,对照仅为9 662.4 kg/hm~2,差异显著。[结论]YZS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齐穗期喷施GZS可明显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富硒植物营养素对超级稻产量及稻米硒含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硒植物营养素对超级稻(Y两优1号)产量和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盛期、始穗期前3 d和灌浆初期各喷施一次750倍水稻型富硒植物营养素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 317.55 kg/hm2,比对照处理增产865.15 kg/hm2,增产率达到8.28%;其稻米硒含量高达0.74 mg/kg,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灌浆初期喷施一次750倍水稻型富硒植物营养素的处理产量次之,为11 139.65 kg/hm2;其稻米硒含量高达0.72 mg/kg.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滴灌施有机肥(主处理滴施氨基酸、黄腐酸)和喷施叶面肥(副处理喷施B、Si、复硝酚钠)相结合的供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黄腐酸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处理和对照;氨基酸处理的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上,滴灌施黄腐酸和氨基酸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2种有机肥之间不显著;与副处理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淀粉、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其中硅肥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上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赵绘  慕向宾  王占林  高鹏  杜吉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57-8058,8062
[目的]为明确使用SODM调节剂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增产效果。[方法]结合运用喷施、浸种等措施,对2种不同小麦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5和中筋小麦扬麦16)施用Cu/Zn和Mn 2种金属离子类型SODM调节剂,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的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结果]各处理增加了苗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及叶面积指数,浸种处理和浸种+喷施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Mn-SODM喷施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其中Cu/Zn-SODM浸种处理增产14.1%~16.1%,增幅最大,Mn-SODM喷施处理增产2.6%~4.0%,增幅最小。[结论]用Cu/Zn-SODM浸种对提高扬麦15和扬麦16产量最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