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在对目前寒地黑土农产品原产地名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寒地黑土农产品原产地名称法律保护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寒地黑土经济的竞争优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王作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21,35
中国东北的寒地黑土是世界仅有的3块黑土地之一,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中心地带,其出产的寒地黑土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著名。该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绥化市寒地黑土农产品的供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寒地黑土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流通在农业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农产品流通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农产品除具备一般商品流通的原理外,还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特有的运行规则。面对新时期的农产品流通,应从实际出发,把握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探索出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韩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为研究对象,对韩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产地市场、批发市场、以及消费市场三个流通阶段的流通主体构成,交易模式,流通机制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进而以韩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渠道的经验为借鉴,对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一、南阳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南阳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致为:渠道体系类要素,主要有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代理商、经纪人队伍、批发商、贩运商、零售商,其中以零散的贩运商为主;流通载体类要素,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零售市场,其中以农贸市场为主;规范与支撑类要素方面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也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二、南阳市农产品流通存在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解决农业问题放在首位,体现中国政府对农业改革的重视,其中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国农产品流通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流通立法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中国农业流通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提出关于完善中国农业流通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农产品流通状况直接制约着农民的生产与收入,同时也影响着城乡居民的市场供应和生活。如何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鉴于此,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从流通主体、载体、渠道和模式、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等角度进行梳理,总结国外农产品流通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农产品流通未来的实践发展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上相比发达国家落后,国外的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很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本文从国内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现代化现状入手,同国外的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寻找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国内农产品流通模式现代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流通组织的稳定、健康发展,能更好地协调产销关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组织作为推动流通模式发展的主体力量,其变革趋势与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趋势。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收购—批发—零售"农产品基本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食品)零售企业3类流通组织的分析,提出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发展主要有两大主线:批发市场的服务拓展、连锁零售企业的农超对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现代农产品流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搞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安徽省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农业大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流通主体、流通业态、市场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海峰 《北京农业》2012,(27):178-179
农村社会保障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之一,主要从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农村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等方面解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低水平保障,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异同,并把握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有力保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构建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的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信息安全因素的分析,说明信息安全不仅需要技术、法律层面的保障,而且需要信息道德的保障.提出了信息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睿海  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15-15318
在阐述生态农业开发保障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观念支持体系、法制保证体系、机制保障体系、环境促进体系、区际合作体系,,以确保县域生态农业及其整个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调查林权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林权改革法律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①制定森林资源流转实施办法;②林业行业实施《物权法》需要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③完善林业保险法律法规;④完善林权交易的法律保障;⑤注重法律的宣传、执行与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司法解释及实践中,将保证期间确定为除斥期间,在学说上存在较大争议,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逻辑矛盾、价值判断混乱等诸多问题。而将保证期间定性为诉讼时效,则既有理论支撑,更能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应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则对保证期间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秦元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47-21449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路径,即应从思想上增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减少农业知识产权被非法窃取甚至流失的可能;健全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为做好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工作提供刚性的制度保障;加大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执法力度,保持权益人寻求法律救助的热情;注重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为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现有的生态农业法律保障措施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保护和防治污染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依托。在概述生态农业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确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在思想意识领域、社会结构现状、法律导向等方面存在的几大障碍。最后从进一步明确生态农业的本质属性,加快生态农业的配套性立法,加强地方立法等方面就如何消除生态农业制度的障碍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9.
苗永干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64-165
在分析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现状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论证了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2种法律救济途径的可行性,以期对五保户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对象,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农林院校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农林院校参与农村法律援助有利于缓解援助资源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缓解援助范围的有限性与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缓解援助方式的普遍性与需求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农林院校要把法律援助作为新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凝练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农林院校参与法律援助需要政府健全保障体系.学校内部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