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鱼苗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暗纹东方鱼屯两个规格鱼苗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在水温 31~34℃ ,pH 6 5~ 6 8条件下 ,平均全长 2 36cm、体重 0 4 2 9g的鱼苗 2 4h平均耗氧量 0 32 1mg/ (尾·h) ,耗氧率 1 14 9mg/ (g·h) ,窒息点 1 30 9mg/L ;平均全长 3 4 9cm、体重 0 5 6 9g的鱼苗 2 4h平均耗氧量 0 837mg/ (尾·h) ,耗氧率 0 96 8mg/ (g·h) ,窒息点 1 4 86mg/L。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养殖(盐碱水)中白斑狗鱼的生长及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食性凶猛的白斑狗鱼在中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市盐碱水域设施集约化养殖中的生物学特性和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平均体长12·3±1·36cm、平均体重22±1·85g的白斑狗鱼经362d养殖后,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达到54·2±0·5cm和1776±6·5g;日均增长和日均增重为1·183mm/d和4·89g/d;特定增长率和特定增重率平均为0·41%和1·186%。水温在15·4~26·3℃时,特定增长率保持在0·5%/d以上,水温21·1℃时,特定增长率为最高0·728%/d;在水温13·8~26·3℃时,特定增重率保持在1·0%/d以上,水温23·7℃时,特定增重率达到最高(2·286%/d)。在一定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之增大,呈正相关性。33±2·54g和81±5·34g体重白斑狗鱼水温与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0·416x-0·2833,(R2=0·988);y=0·6963x-2·902,(R2=0·8871)。在水温20℃时,白斑狗鱼耗氧量随其体重增加而升高,但耗氧率和窒息点却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拟合白斑狗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98L3·0299(R2=0·9989),其中b接近于3,表明白斑狗鱼的体长和体重处于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内对2种规格宝石鲈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实验用水为曝气24 h以上的自来水,水温 25℃,pH值6.5-7.0,D04.9 mg/L。结果表明:宝石鲈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体长4.77 cm、体重2.18g/尾的宝石鲈耗氧率为0.2561 mg/g·h,耗氧量0.5654 mg/尾·h,窒息点0.448 mg/L;平均体长6.09 cm、体重4.78 g/尾的宝石鲈耗氧率为0.2473 mg/g·h,耗氧量1.1840 mg/尾·h,窒息点0.632 mg/L。  相似文献   

5.
体重和温度对方斑东风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规格和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耗氧率(O)和排氨率(N)的影响。实验所用方斑东风螺规格为壳高(3 147±0 115)~(6 862±0 237)cm,软体部分干重(2 0145±0 12)~(11 0636±0 36)g。结果表明:(1)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 01)。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3~33℃),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1 413mg/(h·g),排氨率的总平均值为217 05μg/(h·g)。(2)在实验条件下,方斑东风螺的软体部分干重(W)与耗氧量(R)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R=aWb,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0 9984~3 0128,平均值是1 7894;b值的范围为0 7692~0 8985,平均值为0 8430。在13~28℃温度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升高到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3)实验温度下,W与排氨量(A)也可用幂函数方程A=cWd表示,c值的范围为277 4091~405 3933,平均值为326 6857;d值的范围是0 4519~0 8864,平均值是0 6683。随着温度的升高方斑东风螺的排氨率呈上升趋势。(4)实验证实,高温将进一步提高方斑东风螺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0 521-0 038W+0 050T、N=-152 640-10 581W  相似文献   

6.
水温、体重对虾夷马粪海胆耗氧量和排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虾夷马粪海胆的耗氧量和排氨量有明显的影响 ,且两因子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虾夷马粪海胆的耗氧量 (QO,mg/个 h)和排氨量 (QN,μmol/个 h)与温度 (t,℃ )和湿重 (W ,g)存在下列关系 :QO=0 0 32 3W0 6832 1 0 42 8t,QN=0 0 2 0 5 6W0 612 81 12 94t。 2 4℃可能为虾夷马粪海胆代谢的转变点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①耗氧率:平均体长6.9cm,体重6.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为0.1641mg/g.hr,耗氧量1.115mg/尾.hr;平均体长7.0cm,平均体重6:8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0.1433ndg/ghr,耗氧量0.1324mg/尾hr;平均体长10cm,体重24.05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而耗氧量随鱼体体重增加而增大。大口胭脂鱼的耗氧量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②窒息点:美国大口胭脂鱼(6.9-10cm)的窒息点在水温30.6-32.1℃时为0.3000-0.3500mg/L。  相似文献   

10.
池养大海马的摄食_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军仪 《水产学报》2002,26(1):61-66
对大海马 (平均体长 92 .82± 2 .0 5 2 6mm ,平均体重 6 .6 9± 0 .4 5 70g)在养殖条件下 (放养密度为 2 0 0ind·m-3 ,溶解氧保持在 5 .5mg·L-1以上 ,生物耗氧量低于 3mg·L-1,pH值 7.5~ 8.2 ,透明度 5 0~ 85cm ,盐度 15 .2~ 2 6 .5 )的摄食、生长和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系统取样 ,测量海马的全长、体重和消化道内食物重量 ,计算其增长速度、摄食率、消化道排空率、生态转换效率等数值 ,发现大海马的摄食每天有两个摄食高峰 ,即 12 :0 0和 18:0 0 ,晚上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大海马的日摄食量为 16 .6 342± 0 .782 0g·(10 0g) -1,日摄食率为 1177.2 5cal·ind-1,排空率 0 .14 4 4g·(10 0g) -1·h-1,食物转换效率 2 0 .0 4 % ,能量转换效率 31.4 2 %。体长日平均增长速度和日均增长率分别为 1.176 6mm和 1.2 7% ;体重日平均增重速度和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 .182 0g和 2 .2 7%。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摄食率与体重及温度的相关关系 ,得出下列关系式 :C =6 .75 4 4+0 .30 14T +0 .2 190W (F =83.5 96 3,F0 .0 1=18.0 0 ,F >F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