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滨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碳归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收集、养分测定和分析,研究它们的碳归还规律。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 616 kg/hm2和8 218 kg/hm2;厚荚相思凋落物碳的年归还量为3 863kg/hm2,略高于木麻黄的3 825 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厚荚相思凋落物碳归还季相动态规律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木麻黄人工林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个树种的春季凋落物碳归还量差异不明显,夏季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凋落叶碳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回归的主要途径。运用Duncan法检验,木麻黄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在夏季和冬季与其他3季相比为差异显著(P<0.05),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在相同季节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不同结构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0~40 cm)>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及渗透性能均高于巨尾桉,但林下植被层则呈相反趋势.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1 852.82和1917.72 t/hm2,林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总价值分别为1 241.39和1 284.87元/hm2.  相似文献   

3.
邵天然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220-223
以深圳市简单式屋顶绿化综合效益的可量化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效益经济评价中常用的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构建屋顶绿化综合效益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以深圳市福田区为工作区,进行屋顶绿化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并运用经济学方法预测建设屋顶绿化的投资回收期,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和补偿额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屋顶绿化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种综合效益,其中可量化为经济价值的效益主要有固碳释氧效益、净化空气效益、涵养水源效益、降温节能效益等四项生态效益;(2)深圳市福田区屋顶绿化单位面积每年综合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为21.13万元/hm2,目前已建成屋顶绿化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为713.76万元,如果将适建资源全部进行屋顶绿化,则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约1.2亿元;(3)深圳市屋顶绿化的建设和养护成本远远低于地面绿化,在6~7年即可收回成本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4.
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2.5和3.5年生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7.6~525.1 g/kg,厚荚相思各器官碳素含量高低排列次序基本一致,表现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土壤碳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存量分别为73.04、86.14和96.34 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0~60 cm)>植被层>凋落物层。碳贮量在林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器官生物量成正比,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3.89、8.26和9.23 t/(hm2.a)。  相似文献   

5.
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厚荚相思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生长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造林的通直率比实生苗造林高;从树高年生长量、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和经济效益来看,无性系造林明显优于实生苗,但其年平均胸径生长没有树高生长明显。最后论述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芜湖市丁氏水稻种植合作社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经验,在该种养模式下小龙虾产量为1 800 kg/hm2,水稻产量为7 500 kg/hm2,产值为93 750元/hm2,利润为39 000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汪树生  杨光道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81-783,785
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种森林效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对安徽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后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 :重点工程实施后 ,三大效益显著提高 ,其中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起主导作用 ,综合效益达到了 70 .97亿元 /年。  相似文献   

8.
覃毓  刘云  魏国余  文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93-2994,3133
[目的]比较2种相思树种树皮密度、树皮率及木材密度,为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伐倒5年生的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2个相思树种各10株样木,在胸径处锯取5 cm厚圆盘,用排水法测定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基本密度和树皮率。[结果]马占相思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407 kg/m3,厚荚相思为418 kg/m3;马占相思树皮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376 kg/m3,厚荚相思为456 kg/m3;马占相思的树皮率为16.5%,厚荚相思为14.2%。[结论]厚荚相思的木材和树皮基本密度都高于马占相思,马占相思的树皮率大于厚荚相思的树皮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南沿海沙地10种引种造林树种的速生性、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了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引种树种中,厚荚相思速生丰产性和适应性得分量高,综合评价值量大。纹荚相思综合评价值居第2,柠糠桉综合得分值量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巨尾桉为闽南沿海沙地1级量适宜造林树种。刚果12号桉、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为2级次适宜造林树种,毛娟相思、肯氏相思、卵果松和柠糠桉为第3级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密云集水区内的森林进行大量调查 ,采用林分蓄积量推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对该地区 5种典型森林中树木的固C效益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该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提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 :当以 10 0年为 1个生长周期 ,固C价格为 2 4美元 t,贴现率为 0 0 5的情况下 ,几种人工林潜在的固C效益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 :油松林 0 6 9~ 0 93万元 hm2 ,栎林 0 6 1~ 0 82万元 hm2 ,其他阔叶林 0 4 5~0 6 1万元 hm2 ,灌木林 0 2 3~ 0 32万元 hm2 ,侧柏林 0 13~ 0 18万元 hm2 .现有森林平均每年每公顷的固C效益为0 0 77~ 0 10 4万元 ,其中油松林最高 ,其次依次为栎林、其他阔叶林、灌木林和侧柏林 .在今后 10~ 2 0a内 ,现有森林的固C效益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和速生丰产林工程的推进,国际造纸业巨头在广西等西南省份竞相租地种植桉树等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引起了对生态影响的争议和相应的经济、社会问题。在林业税费减免、林木价格上涨及租地成本低廉的情况下,纯租地模式为外商投资方带来高额的经济利益,成本利润率高达199%,每公顷净年值达到3000多元。由于处境不同,国有大林场、中小林场和农户对出租林地持不同态度,中小林场面临资金、纠纷等难题,农户也无法分享该模式下更多长远利益。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本军  谢云  祝则刚  李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16-10517,10602
[目的]精细计算出浙南山地果园套种花卉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方法]连续2年在青田县山地杨梅园、油桃园、李园中分别套种伞房决明、常夏石竹、槐叶决明和二月兰各2hm2。[结果]套种4种花卉后果园裸地覆盖度可达90%以上,大大增加了地面覆盖、改善了果园土壤;套种提升了果园景观效果,入园观光、采摘人数累计增加5500多人,果园采摘收入增加,仅门票就增收了5.50万元,另外,种子收入36.95万元;套种共投入29.95万元,收入42.45万元,起到了以短养长的作用。[结论]浙南山地果园套种花卉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雷州林业局桉树混交造林模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种桉树与相思混交模式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经济效益、土壤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桉树与相思混交能够提高混交林中桉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但在造林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交林分无论从产量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不如桉树纯林高,营造混交林能够很好地维持地力,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棉花-黑麦草种植系统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河北低平原区,利用浅层微咸水灌溉,对棉花-黑麦草一体化种植制度的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泛分布的浅层微咸水灌溉棉花和黑麦草进行一体化种植,可较淡水灌溉的一体化种植节约淡水2 250 m3/hm2,效益提高430元/hm2;较棉花单作节约淡水750 m3/hm2,效益提高4 406元/hm2;同时,具有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水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 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 728.3、4 611.0 kg CO2?hm-2和4 545.0、4 754.3 kg 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 997.6和5 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 210.64、4 881.92 yuan/hm2和3 798.37、5 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鄂州市油菜施用氮磷钾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进行"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加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施用氮肥最高增产2151 kg/hm^2,增产率为250.0%,纯增收入6721元/hm^2;施用磷肥最高增产2041 kg/hm^2,增产率为309.1%,纯增收入6832元/hm^2;施用钾肥最高增产1181 kg/hm^2,增产率为78.7%,纯增收入3093元/hm^2。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期间,项目技术推广新增种草有效推广规模66.86万亩,实现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523.96元/亩,总经济效益21946.14万元,年经济效益7315.38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1.80元。成果应用示范推广规模大,覆盖面广,经济效益突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有效促进贫困农户脱贫增收致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