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栽培大麦(H.Vulgate.2n=2x=14)矮早三品种为母本,普通小麦(T aestivum,2n=6x=42)品种间杂种F_1为父本的属间杂交,经杂种幼胚离体培养,得杂种F_1植株(2n=28),自交不实;再经杂种F_1幼穗的组织培养,获杂种F_1的再生植株45株穗部形态似小麦,小花无雄蕊雌蕊化现象,仍自交不实。用小麦宁7840为父本,进行核代换连续回交,在BC_2代里有1单株(2n=44),回交7穗,结实34粒,种子多数较饱满。1986年秋播,34粒回交三代种子;发芽成苗27株,其中除1株中途死苗,另1株生长弱,发育较迟,雄蕊呈雌蕊化变态外,其余25株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镜检部分单株。多数体  相似文献   

2.
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份小粒野生稻和4份不同类型栽培稻为材料,探讨不同杂交方式、去雄和授粉方法对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杂种幼胚获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胚拯救技术(灭菌剂20%NaClO或0.1%HgCl2、接种材料、培养基种类和幼胚胚龄)对杂种幼胚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栽培稻作母本、小粒野生稻为父本,人工剪颖去雄,连续3d授粉的杂种幼胚获得率较高。取授粉后10~12d的幼胚,用0.1%HgCl2进行10min灭菌处理,以部分子房为培养材料,在1/4MS培养基上进行胚拯救,其杂种幼胚发芽率较高,并获得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植株,说明该方法在非AA基因组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交中可以应用,且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长花柱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海岛棉(G.barbadense L.)、陆地棉野生种系(G.hirsutum race)、陆地棉(G.hirsutum L.)栽培品种的多重杂交,育成的两个长花柱系,其柱头高出雄蕊群12mm以上,用花柱与雄蕊群等长的品系与长花柱系杂交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花柱属少数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2和回交后代分离比符合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杂种F#-1花柱长度偏向等长花柱父本,杂种结实正常,不受恢复基因限制。长花柱系的柱头远高于雄蕊群,自花难以授粉,杂交可不去雄;花粉具备正常授粉能力,人工辅助授粉结实正常,自交繁殖无需保持系。杂种在光合生理性状上表现超亲优势。两个长花柱系农艺性状优良,尤其具有抗枯萎、黄萎病及抗棉蚜、红铃虫、棉铃虫等多种抗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授粉方法对克服百合杂交受精前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克服由受精前障碍造成的百合杂交不亲和,以3个杂种系的品种和2个野生种为试材,探讨了切割花柱授粉对百合品种自交、近缘杂交和切割花柱授粉、柱头涂抹1 g/L BA或1 g/L NAA或柱头涂抹花粉培养液4种授粉方法对百合远缘杂交,以及花柱长度对百合近缘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割花柱授粉法促进百合‘Sor-bonne’的自交结实,获得30个自交胚,与对照比差异极显著(P<0.01)。11个近缘杂交组合中,切割花柱授粉法使本来亲和的6个近缘杂交组合所形成的杂种胚数从30个以上减少至10个以下,有的组合甚至1个杂种胚都没有得到。应用在远缘杂交组合上的授粉方法,只有柱头涂抹花粉培养液得到了8个果,比作为对照的柱头授粉法多6个果,但最终均未得到杂种胚。正反交的4个组合,以花柱较长的亲本为母本时成胚数较多;母本相同的2个近缘杂交组合,父本花柱较短的组合成胚数较多。可见,切割花柱授粉法能克服‘Sorbonne’的自交不亲和性,但对本试验的近缘杂交组合没有促进作用。对于东方百合品种‘Casa Blanca’与‘Sorbonne’正反交,以及‘Casa Blanca’与‘Siberia’正反交这2个近缘杂交组合,母本花柱比父本花柱长,并不阻碍杂交结实。  相似文献   

5.
采用幼胚培养和延续授粉法,使稻×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幼胚培养成株率为26%.延续授粉杂交成胚率约为19%,比常规1次授粉杂交提高14%,并且可以直接获得结实饱满的杂种种子,平均结实率为6.2%.1985-1989年共获得 F_1绿苗236株,成株108株.从杂交后代已获得双胚菌、雄性不育、高柱头外露和高抗稻瘟病的育种种质.  相似文献   

6.
以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种F_1(2n=2x=14)为母本,以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一天后。在母本柱头滴赤霉酸(GA_3),并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获得较多二棱大麦与球茎大麦的种间杂种,根据杂种植株形态和染色体组成,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中只有约5%的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成功,为大麦型(2n=14);其余95%植株的形态表现为偏大麦型与偏球茎型的两种中间型,且均为具球茎的多年生习性;其染色体数在15—21之间:目交不育,用父母本回交亦未结实。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春小麦(2n=6X=42)为母本,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授粉24小时后,在已授粉母本的柱头上滴赤霉酸(GA3),刺激幼胚生长,以中国春单体5B为母本的,可以获得少量结实的杂交种子;而以中国春为母本的,则必须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才能获得中国春小麦与球茎大麦属间杂种,杂种植株的形态表现为中间型,其染色体数在24—30之间,自花不育。我们的试验结果与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1955年选用岱字棉15号与一树紅两品种杂交的子二代()栽作母本,用普通栽培(?)麻、洋麻、木槿及蜀葵作父本,于每日下午四时左右选择靠近主莖第一个花用手剝法去雄,去雄后不隔离,摘去同一果枝上的蕾及旁尖。于次日上午九时左右开始授粉,授粉方法是先摘下盛开的父本花朶,将花瓣反轉拿着,輕輕在母本柱头上涂满一层花粉;再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60%,4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44%、2.35%、6.13%和3.12%,剪颖不去雄的自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自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与授粉偏迟有关。与常规去雄相比,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去雄效率高5倍以上且单倍体胚成胚率相同,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中批量产生小麦单倍体的高效去雄方法单独或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育成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为父本,与单胚性二倍体柑橘品种玉环柚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试验发现,玉环柚授粉后80d为最佳幼胚离体培养时间。幼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抢救离体培养,直接萌发成苗或发展成为畸形胚,后者进一步诱导可形成增殖丛芽。试管芽经生根、炼苗,获得了58棵完整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三倍体(2n=3x=27),49株为二倍体(2n=2x=18),1株为三倍体嵌合体。可见,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种间杂交选育三倍体新植株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