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改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设2种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区(耕深35 cm)和小垄栽培区(耕深20 cm),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结果]大垄栽培模式下2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而20和25 cm耕层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8.24和17.70℃,与马铃薯最适生长温度(18℃)十分接近。大垄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小,6月30日以后,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比较稳定,一直处于低温高含水量的环境中,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成熟。[结论]采用大垄深翻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大垄栽培的优点及其在北安地区应用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机械化栽培是一项节水、节肥、节支、提效、增产的栽培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自从在吉林省西部马铃薯种植区推广和利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探索出马铃薯适宜栽培模式,对大垄双行膜下滴灌、单行机械化栽培、人工栽培3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机械化滴灌栽培模式较人工栽培模式收入提高36.9%,经济效益显著,是适合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应用推广的节支节本、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机械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垄马铃薯栽培,能够减少由于小垄种植带来的马铃薯病害发生严重以及管理上的不便等不利因素,能够大幅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及产量。通过在我市大垄种植的实际栽培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这种气候特点导致马铃薯在生产中存在着出苗不齐,苗势不壮的问题,制约着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的提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通过90厘米大垄栽培,增强了马铃薯抗旱性,经田间调查,出苗率和苗势都大幅提高,大垄还有利于马铃薯结薯,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大垄栽培,可有效地解决小垄距种植带来的畸形薯偏多,病害发生严重等不利因素,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地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是80cm大垄栽培。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90cm大垄栽培能够增加薯田的通风透光率,增加马铃薯植株的光合作用面积,同时大垄还能保墒,降低结薯部位的温度,增加结薯空间,能结大薯、多结薯,能使薯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 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院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 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 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 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 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是指实行宽窄行种植,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出25cm以上的种植方式。试验证实,垄畦栽培的马铃薯具有出苗早、大中薯比例高、产量高等优点,垄畦栽培比平畦栽培增产19.1%。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马铃薯是浅根作物,在块茎播种后出一、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定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单垄双行全膜覆土微沟垄侧栽培最好,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06.8、97.5、87.9 g/kg,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分别增加18.5、14.3、23.0 g/kg。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最高,折合产量为32 366.67 kg/hm2,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增产140.74%。综合考虑,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方式适宜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川地及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山区马铃薯栽培,在秋季采用起双垄(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春季解冻后,全膜覆盖的办法,其储水量比播前半膜平铺每667平方米增加33.5立方水,解决了干旱山区马铃薯增产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旱作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马铃薯综合经济性状良好,折合产量为31 700~32 5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32.08%~33.63%、21.55%~24.24%,纯收入为11 077.2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4 207.4、3 418.4元/hm2;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8 200~32 3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15.95%~34.58%、7.80%~23.85%,纯收入为9 850.7 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2 980.9、2 191.9元/hm2.建议在降水多的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偏少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深松整地,大垄栽培,合理密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的优势,并从选地及起垄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期为马铃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几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的产量,对几种马铃薯栽培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80 cm大垄距与小整薯播种技术相结合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达到25.83%。  相似文献   

18.
西藏马铃薯栽培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以引进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马铃薯高垄双行、种薯处理和配方施肥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试验栽培产量为56 125.65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增效23.5%;示范县高垄双行栽培比高垄单行栽培平均增产增效22.03%。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马铃薯高垄栽培增产优势,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精选种薯等内容,以期为马铃薯高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