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生猪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本文分析生猪标准化养殖发展现状,提出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养殖技术体系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建议。旨在通过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分析,促进我国生猪养殖场的规模化及企业化,从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和省际差异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本文分析表明,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生猪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具体到各生猪主产省,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方式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当前生猪规模养殖存在疫病防控现状不佳、养殖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不具优势、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最后结合当前全国及省际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低,生猪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生猪价格周期的因素很多,养殖规模化是因素之一。本文从养殖规模化的角度,通过分析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情况以及美国三十多年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表明,养殖规模化程度与生猪价格周期逐渐拉长、价格最大波幅收窄趋势一致,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从规模化程度、驱动因素、规模效应及政策效应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美养殖规模化对生猪价格周期影响的差异性,认为我国以散养户和小户养殖场为主的养殖结构、我国养殖行业自上而下的驱动因素、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以及补贴政策方式的不同是导致中美差异性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养殖规模化整体规划、行业转型升级、推出生猪期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生猪产业链整合等政策建议来发展我国规模化养殖,达到平缓生猪价格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甘艳君  刘丹 《新农业》2023,(11):28-29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有利于保障养殖的环境,减少生猪病害,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同时,规模化养殖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目前,我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渠县地区生猪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各地区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质生猪的规模化发展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生猪养殖业困境的有效途径,优质生猪规模化在强化生猪养殖分工、发挥各养殖场协作配套效益、降低创新成本、优化养猪要素配置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是提升生猪标准化养殖区域竞争力、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响水县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分析、培育发展优势规模化的成效与经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许爱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95-296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芜湖县生猪养殖行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市场需求对生猪规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给我县传统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使得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将向建立生态生猪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从目前生猪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立生态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的重要性两方面来分析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各年年鉴,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猪规模化养殖虽然增加了物质服务费用,但明显缩短了养殖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因而明显提高了生猪养殖利润。另一方面,生猪规模化养殖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养殖利润与规模化并非成正比。因此,从节约资源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应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但同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合理确定生猪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技术逐渐应用到畜禽养殖行业中。最近几年,很多地区的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生产方式。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地区养猪模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农民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但是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很多饲养户饲养技术不到科学,饲养十分粗放,导致了饲养户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显著提升,严重影响都到规模化养殖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结合贵州省威宁县规模化养殖实际,就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更好的提升规模化生猪饲养质量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养殖产业更加趋于科学化和规模化。然而,目前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在诸多地方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就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江西生猪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是全国重要的生猪大省,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西省生猪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针对生猪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染、水质污染、恶臭污染和药物残留潜在污染等,提出了大力发展江西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养猪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养猪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环境行为模型构建了影响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养殖规模、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补贴满意度和政策规制变量对养猪企业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有显著的影响;2)组织特征、粪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绿色有机产品关注度和技术指导变量对养猪企业采用农牧生态模式有显著的影响;3)猪场经营年限、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政策了解度和政府支持变量对养猪企业发展认证产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昭通生猪养殖的规模、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叙述,为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对昭通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员队伍、信息网站等调查了解后,找出现有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昭通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24个省(区、市)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产业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8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逐年下降,中小规模生产效率缓慢上升;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关系呈"倒U型",但与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负相关。建议降低产业集聚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比重,着力推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适度集聚,并引导南方生猪养殖业向北方转移、增强饲料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种猪业以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前沿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我国2008—2015年各地区大规模生猪养殖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及分解,分析各分解效率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高,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利用参数前沿法中的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测度所得大规模生猪养殖综合技术效率与DEA方法测度技术效率进行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共同点。基于研究结论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提出改进建议:西部地区应当发挥规模养殖优势,引入清洁养殖技术;东部地区应当推动生猪养殖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应当发挥位置优势,建立中东部技术交流平台及中西部快速物流通道。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962年,甘肃的养猪业发展很快,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过分强调突出政治及大搞群众运动,片面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忽视了对群众个人利益的维护。从发展的过程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科技因素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养猪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养猪户建立生态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户建立生态产业链的影响因素,促进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基于湖北、天津、江西、广西、河南和广东6个省市的333户养猪户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养猪户建立生态产业链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猪户的养猪场经营年限、养殖规模和国家养猪补贴政策是影响养猪户建立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重要因素,而养猪户的受教育程度、经营收入和环境污染认知等因素也对养猪户建立生态产业链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凡兰兴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42-2545
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在分析猪肉价格波动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养猪业的发展对策。分析表明,对养猪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和方法欠妥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养猪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应在补贴种粮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猪业,除了在生产领域反哺外,还要加大在流通领域保护的力度,既要支持规模化养殖户的发展,又要兼顾散养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陈艳丽 《农业展望》2013,(10):19-23
2012年9月~2013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几乎连续1年均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生猪产能充足。2013年春节后国内猪价一路下滑,3个月下跌近三成,创2010年8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受政府收储等影响,猪价5.6月反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养殖户惜售等导致生猪供应量出现阶段性减少,全国猪价“淡季不淡”,至中秋节,价格连续上涨回升三成。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市场流通领域猪肉(鲜猪肉和政府投放的冷冻储备肉)供应充足.而需求反弹力度有限,猪市承压弱势波动。随着生猪饲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生猪养殖已进入微利时代,猪周期具有延长趋势。随着节后生猪供应量减少以及需求旺季到来,如果没有重大疫情扰乱市场供应,至2014年春节前的数月,可能会出现连续震荡上涨,但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