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2016,(5)
正近年来,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泥鳅的养殖方法,取得了最佳养殖效益。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技术强调了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及准备工作。现将有关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泥鳅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水处理技术。作者针对养殖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用固/液分离、泡沫分离、膜过滤、生物过滤、臭氧处理、紫外辐射消毒等技术处理养殖废水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陆基循环水养殖的基础上进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运动行为学研究,并构建设施化金枪鱼养殖技术体系,为后续开展金枪鱼深远海养殖和陆基循环水养殖推广打下基础。【方法】以驯化成功后的黄鳍金枪鱼幼鱼(驯化30 d)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下运用水下摄像技术测定其全长—口径关系...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循环水的设施配置、水源的前置处理、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加强循环水的日常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天津半滑舌鳎工厂化水产养殖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A1(汉沽地区养殖所用水源)、A2(汉沽区域流水式养殖水体)、B1(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处理水体)、B2(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1)、Bb(汉沽区域循环水系统病鱼专养池养殖水体)、C1(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处理水体)、C2(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1)、Cb(大港区域循环水系统病鱼专养池养殖水体)8个养殖区域的微生物,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初步获取微生物遗传信息。分析方法主要为对16S r RNA的高变区V3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拼接后的序列进行分析,包括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ints)的提取、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等。通过分析可知8个养殖区域的微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对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研究较早,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是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及水泥池养殖等,而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的养殖发展。介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品种选择及投放、养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大菱鲆养殖业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流水养殖模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菱鲆的密度、成活率、饵料系数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经过60 d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菱鲆的养殖密度由15.65 kg/m2增加到24.09 kg/m2,成活率99.52%,饵料系数0.71,养殖成本为18.78元/kg;流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由7.36 kg/m2增加到11.68 kg/m2,成活率97.91%,饵料系数0.77,单位成本为24.28元/kg。[结论]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效果比流水养殖更好。  相似文献   

9.
今年.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在上海对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持的“淡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与模式”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和评价。该成果在现有工厂化养殖设施的基础上.创立了基于物质平衡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理论水平.研发了悬浮颗粒物快速去除技术、高效稳定生物过滤器技术和溶氧控制技术.并开发了低能耗纯氧溶氧装置(LHO)、浮粒式生物过滤器、鱼池颗粒物收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装置等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0.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鱼类肌肉的营养成分,开展鱼类品质调控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检出17种氨基酸,氨酸酸各组成成分含量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胱氨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必需氨酸基指数EAAI循环水组高于池塘组。循环水组检出20种脂肪酸,池塘组检出14种脂肪酸,两者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差异,脂肪酸各组成成份有较大差异,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循环水组显著高于池塘组。综上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营养价值不低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的俄罗斯鲟。  相似文献   

12.
闭合循环养殖车间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讨了在闭合循环集约化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管理体系的可能性。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分析,HACCP小组用关键控制点(CCP)判断树的方法,确定了该养殖车间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实践结果表明,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体系是确实可行的,不仅可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饲养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死亡,同时保证了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为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闭合循环养殖车间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产养殖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讨了在闭合循环集约化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管理体系的可能性。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分析,HACCP小组用关键控制点(CCP)判断树的方法,确定了该养殖车间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实践结果表明,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体系是确实可行的,不仅可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饲养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死亡,同时保证了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为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虹鳟养殖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虹鳟养殖生命周期划分为饵料生产、电力生产、化学品生产和养殖污染排放4个阶段,考虑了全球变暖潜势、能源消耗、酸化潜值和富营养化潜值4种环境影响类型,以获得1t养殖增重量为评价的功能单位,对虹鳟网箱养殖模式、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从高到底依次是富营养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势、酸化潜值和能源消耗;网箱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53.963、0.939、0.717和0.017,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35.213、4.827、2.896和0.049,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7.404、5.545、3.305和0.055;富营养化潜值是虹鳟养殖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其主要来自养殖污染排放。3种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6.69、5.52和2.02,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污染排放、降低电能消耗和提高饵料利用率是提升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环境友好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面评价2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流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2.96×10^-7、1.19×10^-4、4.62 ×10^-5和1.20×10^-3,而循环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4.43×10^-7、1.85×10^-4、7.00 ×10^-5和5.05×10^-4.2种养殖模式的的综合指数分别为0.001 37和0.000 76.[结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优于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零污水排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渐向集约化,农牧化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渔业生态环境受到高度重视,作者综述了与水产养殖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以及可用于集约式工厂化养殖的水产养殖环境工程与技术,并介绍了以发展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为目标,运用水生生态学原理从工程,工艺角度出发开发零污水排放的水产养殖模式系统,最后提出了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有待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海水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人工湿地在海水环境下对梭鱼亲本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净化效能。海水(16.8‰~19.6‰)人工湿地对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总凯氏氮去除率为13.4%,总氨氮为32.1%,亚硝氮为33.1%,浊度为55.1%,COD为35.6%,总磷为34.6%。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稳定。低温对总凯氏氮和三态氮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并制约人工湿地脱氮过程;对浊度、COD、总磷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海水人工湿地能维持连续运转并保持越冬养殖池的水质稳定。养殖负载量、越冬期间水力负荷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 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远程监视的管理模式,实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水处理水质参数的自动化控制。论述了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需要调控的主要参数和设备,对不同参数和设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其中pH、臭氧浓度、溶解氧量采取PID控制、温度采取模糊要PID自整定控制。介绍了该系统控制总体结构及流程,从而形成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组态监控系统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