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健康发展的猪场每年都保持30%~50%的引种率.引种既是维持繁殖猪群数量稳定和胎次结构科学分布、 保证猪场生产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又是充满风险的环节.一旦引种后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而科学的隔离和驯化则是降低疾病暴发风险的关键环节.以蓝耳病病毒驯化为例,驯化的目标是让同一批后备猪同期感染本场流行的蓝耳病病毒,在并群前既要产生针对性的免疫保护、 又要结束蓝耳病病毒的排毒.为了尽可能实现驯化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后备猪驯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棉绳收集病毒血症期猪群口腔液,随后将棉绳悬挂于后备猪栏,让后备猪感染棉绳中的蓝耳病病毒而实现驯化.本方法适用于大、 中、 小各种类型的猪场,为实现稳定猪场的蓝耳病、 改善生产指标并在断奶时获得蓝耳病病毒阴性仔猪增加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周业  杨亮宇  杨玉艾 《猪业科学》2010,27(10):38-41
猪场中猪群的免疫力决定了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一些猪场为了提高生猪瘦肉率,大量引种和进行品种改良,在取得良好预期目标的同时,猪群免疫力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营养水平、疾病、饲料、用药、免疫、应激和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旨在为提高猪群免疫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猪场控制疾病过程中,不同的猪场其猪群免疫与保健方案有很大的差异,效果也各异。九鼎科技根据现阶段猪场疾病状况与控制心得,综合多个猪场的成  相似文献   

4.
2015年5—6月,长沙市某猪场出现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等现象,共有60余头经产母猪流产,发病率为11%;仔猪发病死亡600余头,病死率达100%。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阳性猪群、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强猪场内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认为引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猪场加强仔猪的免疫保护和经产母猪、后备猪的引种、免疫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猪场免疫接种是将易感猪群转化为非易感猪群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疫(菌)苗免疫注射,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猪场搞好免疫注射,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猪场免疫注射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谨供养猪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心短信     
在猪场引种时,许多人都认为从多个猪场引种,种源多、血缘宽,有利于本场猪群生产性能的改善.但是却忽略了每个猪场的病原谱差异较大,而且现在疾病多数都有呈隐性感染的趋势,一旦不同猪场的猪混群后,某些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引种时,为了确保饲养安全,应尽量从一家或少数种猪场引种,因为引种的猪场越多,带来的疫病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免疫抗体水平及感染状况,选取安徽省定点监测的12个规模化猪场及2个生猪屠宰场,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对319份猪血清样本和319份猪扁桃体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P-PRRS平均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2.7%,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6%。检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HP-PRRS免疫水平较高,但在养殖及屠宰环节仍存在带毒现象。显著性检验表明:免疫猪群的HP-PRRS抗体阳性率明显偏高,且病毒核酸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猪群,说明疫苗免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育猪群及育肥猪群感染率相对较高,是该病防控的短板;中型猪场感染程度明显高于小型规模场以及屠宰场,提示中型规模猪场应做好严格的引种控制,以及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出入控制;皖西南和西北地区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这些地区生猪养殖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9.
猪场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使猪群健康。因此,需要采取防疫措施,在猪群未发病前及疾病流行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使猪群处于高免状态,以防控疾病。笔者根据二十年来在猪场总结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猪群的疾病流行状况,就如何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深入探讨,望能对养猪同行有所帮助。一、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目的通过合理科学的免疫接种猪群,使猪群一年四季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达到稳定生产,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宇辰 《猪业科学》2009,26(2):48-49
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畜群受疾病感染,控制疾病在猪群中传播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不断开放,流通逐渐加强,猪群疫病也日趋复杂化.由于规模化猪场实行阶段化生产线生产,饲养密度大,猪场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很难控制,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搞好猪场的疫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做好猪场的防疫工作,关键是猪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安全是避免疾病进入猪群,有效的控制其在猪群中的传染,并避免传播到其它猪群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牢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石,因而被视为猪场的首要工作。现就  相似文献   

12.
猪群健康是猪场生产的基本保障,传染性疾病永远是威胁猪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制订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免疫病种与免疫程序是猪场培养健康猪群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就科学合理制订猪场免疫程序谈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免疫失败 (Vaccination failure)就是进行了免疫 , 但猪群或猪只不能获得抵抗感染的足够保护力 , 仍然发生相应的亚临床型疾病、甚至临床型疾病 . 免疫后 , 猪群或猪只抗体水平或细胞免疫水平不能达标 , 保持持续性感染带毒状态 , 都属于免疫失败 . 疫苗保护应以保护亚临床感染为标准 , 保护率 >80% , 疫病就不会流行 . 接种疫苗的猪群仍发病有多种原因 : ①某些因素造成疫苗免疫失效 ; ②接种时猪群处于该病的潜伏期 ; ③猪群生理状况不佳 , 使它对疫苗注射无应答或应答过度 ; ④猪只受过致病力较强的感染因子作用 (Straw等 , 1999). 现就我国猪场常见的免疫失败分析如下 :  相似文献   

14.
当前猪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一些猪场,使猪场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如何控制疾病的发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目前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引种频繁、过度采用高床饲养、过度消毒、大量抗生素和劣质霉变饲料的使用等等都会导致猪群免疫力的减退。  相似文献   

15.
猪病特别是猪繁殖障碍性疫病是当前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群.近几年来,由于一些猪场引种不检疫,不隔离观察,防疫不力,消毒不到位致使一些地区,一些猪场暴发多种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猪群的任何生长阶段均会发生呼吸道疾病,且常年均可发生,通常是由多种传染性因子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造成。可以通过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重视猪场生物安全和做好疫苗免疫来有效防控。除此之外,策略性的药物方案也是控制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猪群的呼吸道疾病成为困扰广大养猪从业者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可造成猪群死淘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韦峰  王玉霞 《猪业科学》2006,23(2):46-48
规模化猪场的猪群由于生长环境密集,猪群周转频繁。猪只之间接触机会增多,以及引种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的危害十分严重,常常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猪寄生虫病是潜伏性危害养猪业的疾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这种潜在的损失往往为许多猪场所忽视。因此.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集约化猪场的猪群由于生长环境密集、猪群周转频繁、猪只之间接触机会多,以及引种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的危害较为严重.猪的寄生虫种类繁多,疥螨是近几年最为多见的慢性体表寄生虫病,对猪的危害也特别严重,常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缓慢.因此,做好猪群体表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猪体表寄生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猪场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选用广谱的驱虫药物,制定切实可行的驱虫程序,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养猪技术的迅速发展,猪的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引种,猪场设施和饲养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使各类疾病的发生增多,致使很多猪场猪群带毒带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对猪群合理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保障猪群的健康,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猪场要稳定发展,维护猪群健康,管理者要及早地发现猪场问题,管理工作应细致、有序,才能达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生产效益。维护猪群健康,应严格执行如下健康管理体系。一、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1.引种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引种的猪只要求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发病史。2~6胎的母猪所产的后代,引种之前需按程序免疫,引入后、配种前再免疫1次。每批要引进不同体重的后备母猪,以便配种均衡,但仍然需要进行45天的隔离驯化。2.隔离购猪车辆不得进入猪场内,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猪只一旦装车绝不能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