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杂交水稻播种与机插存在的问题,研究杂交水稻定位定量播种技术。以杂交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定位定量穴播规格为476穴和544穴,设置每穴5粒、3粒和2粒的播种量,同时以相同播种量的撒播为对照。研究定位定量穴播的种子分布、机插漏秧率及机插苗均匀性。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63.7%、55.4%(P0.05),544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49.8%、56.2%(P0.05);定位定量穴播能够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在低播种量下的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86.1%、92.2%(P0.05),544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74.4%、86.0%(P0.05);定量定位播种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69.9%、100.3%(P0.05),544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146.4%、121.2%(P0.05)。试验明确,采用杂交水稻机插定位定量精量播种技术,机插秧盘播种的种子分布均匀,能够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3,(3):21-23
根据4 a来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的试验示范结果,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的育秧方式、机型选择、播种量与适宜秧龄、用种量与每穴插植苗数、育秧管理、大田耕整与基肥施用、播期差调整、父本行间距与插植方式、取秧量与插植深度调整等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杂交籼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插杂交籼稻的不同播种量育秧、机插密度、氮肥运筹、不同缺穴率试验,探讨了机插秧的相关配套技术。塑盘育秧以每块秧盘(58 cm×28 cm)播芽谷100~120 g为宜;密度宜采取小株距、大秧块,每公顷插25.5万穴以上;分蘖肥分2次施用,并适时施用保花肥;控制缺穴率应严把落谷量、均匀播种、大秧块机插3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连续多年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的育秧、落谷密度、大田机插群体结构、氮肥运筹和控制缺丛率等的试验研究与技术示范,揭示了机插杂交中籼稻秧田与本田生育不平衡,秧苗生长严重受抑;前、中、后期生育不平衡,前期生长量过小,中期生长过猛且量大,后期生长不足;个、群体生育不平衡,群体发展规模偏大,而单株器官生育不充分的生育特点,阐明了机插杂交中籼的高产形成规律,针对性地提出了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水稻Y两优143号为材料,采用30 cm×60 cm机插硬塑秧盘,分别以50、60、75、100 g/盘播种密度进行育秧密度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秧苗质量与播种密度相关,适当稀播有利于秧苗质量的提高;机插漏蔸率与播种密度相关,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密度增加有利于降低漏插发生率;在经济效益上比较,50 g/盘、60 g/盘和75 g/盘等3种处理的经济效益相差不大,而75 g/盘处理要比100 g/盘处理的效益高802.65元/hm2。  相似文献   

6.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7.
适宜机插密度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宜香4245和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机插密度(D1的行株距为30 cm×14 cm,D2的行株距为30 cm×18 cm,D3的行株距为30 cm×21 cm),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茎蘖生长及抗倒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秧苗漏插率、漂秧率和伤秧率均逐渐下降,机插合格率和每穴苗数逐渐提高,但栽插穴数和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仍呈降低趋势;(2)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均不同程度增加,茎秆基部第2、第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逐渐增加,倒伏指数降低;(3)随着机插密度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减少,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逐渐增加,产量均表现为D2>D1>D3。2个品种均以机插密度D2处理(行株距30 cm×18 cm)的插秧质量和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9,(1):35-39
为了探明机插杂交水稻简易场地无盘育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试验基地(浏阳市永安镇)以杂交水稻泰优390、C两优华占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播种方式对机插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方法,不论是单粒印刷播种还是播种器播种,其秧苗株高、叶龄、植株干重等地上部指标均优于硬盘泥浆育秧。单粒印刷播种条件下,不论是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还是硬盘泥浆育秧,其秧苗株高、叶龄、茎基宽、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以及根系干重等均优于播种器播种秧苗。由此可见,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和单粒印刷播种均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两者结合应用对机插杂交稻育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宁波市4年来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比较了父本机插机收与人工插种收割的成本和制种产量,提出了杂交水稻父本机插机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暗化出苗育秧技术具有出苗整齐、秧苗健壮、成秧率高、育秧成本低等优点。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机械播种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暗化出苗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水稻的选育。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方法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2.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强化大米 充实主食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大米营养强化的重大意义及其历史和经验,阐述了大米营养强化的产品和工艺特点等,分析了营养强化大米未来的市场格局,最后介绍了专家推荐大米营养强化配方。  相似文献   

14.
Rice Science     
《水稻科学》2002,10(4)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17.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讷河市2003年后期高温多雨,致使水稻稻瘟病大发生,造成大面积地块绝产,使农民蒙受重大损失。针对此情况,为农民2004年的水稻种植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