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以撒播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条播的种子分布、漏秧率及机插苗数的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精量条播种子分布均匀性较撒播提高82.0%;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的漏秧率,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漏秧率分别比撒播方式平均降低76.2%和85.5%;精量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方式平均提高53.5%和46.5%。采用杂交稻精量条播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漏秧率高和机插苗数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5,(1):39-41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540以及常规晚粳稻宁81为材料,比较分析二段育秧手插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探讨水稻与经济作物2季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从播种到齐穗生育期分别延长5和10 d,全生育期分别延长4和7 d;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高峰苗降低1/3,成穗率提高25.5~30.0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10%~15%,每穗总粒数减少3%~5%;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平均增产4.82%;籼粳杂交稻比常规晚粳稻增产20.79%~26.22%,主要原因是因为籼粳杂交稻大穗多粒;籼粳杂交稻二段育秧手插栽培比常规晚粳稻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每公顷增收6 250~7 000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连作晚稻育插秧中存在的播种量高、秧苗素质差及植伤较重等问题,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材料,对钵形毯苗和常规毯苗的播种育秧与机插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播种育秧方式相比,钵形毯苗精量播种育秧可以有效降低播种量,培育带土壮秧;与毯苗机插相比,钵形毯苗机插技术的伤秧率和漏插率低,在降低插秧密度条件下,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有效穗数却更高,实际产量增幅在5.42%~6.40%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在减氮条件下降低产量损失的作用。【方法】以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 PS)16条机插,并以相同播种量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 BS)机插为对照,同时设置不施氮肥(0 kg/hm2, zero-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0N)、适氮(240 kg/hm2, suitabl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SN)、减氮15%(204 kg/hm2,reduce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RN)等3个氮肥施用梯度处理,分析比较产量形成、植株均匀度、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效率。【结果】1)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通过提高有效穗数使籼粳杂交稻产量平均提高4.3%,减氮条件下精准条播处理的水稻产量降幅小于撒播。2) 精准条播显著降低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以及有效穗数均匀度。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处理提高减氮下高峰苗数,两个品种趋势一致。3)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增加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同时增加了抽穗期和抽穗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吸收总量,其中减氮处理下表现尤为明显。4) 除0N外,氮素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在不同品种方式及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精准条播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两个品种趋势一致。【结论】精准条播机插能够提高籼粳杂交稻植株均匀度,增加高峰苗数和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进而提高产量,有效减少氮肥减施下籼粳杂交稻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直播技术在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精量机穴播、撒直播、手插秧等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水稻机穴播的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穴播密度为23.5万hm2时,杂交籼稻内2优6号、杂交粳稻甬优9号和甬优12的产量和手插秧相近,都显著高于撒直播;机穴播的优势在于分蘖发生早且多,与手插秧相比,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机穴播的每穗粒数分别降低7.92%、24.88%和15.68%,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1.75%、21.92%和31.11%。2012年和2013年进行水稻机穴播生产示范,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 667.6 kg/hm2、12 285.0 kg/hm2和12 294.8 kg/hm2,进一步说明水稻机穴播高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0.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机插技术,加快推进以水稻机插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根据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的联合发文制汀的"单季杂交晚稻机插试验方案",特进行单晚粳杂"嘉优1号"机插播种量试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对播种质量、秧曲素质及取秧量控制的影响,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机械插秧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3,(3):21-23
根据4 a来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的试验示范结果,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的育秧方式、机型选择、播种量与适宜秧龄、用种量与每穴插植苗数、育秧管理、大田耕整与基肥施用、播期差调整、父本行间距与插植方式、取秧量与插植深度调整等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杂交籼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插杂交籼稻的不同播种量育秧、机插密度、氮肥运筹、不同缺穴率试验,探讨了机插秧的相关配套技术。塑盘育秧以每块秧盘(58 cm×28 cm)播芽谷100~120 g为宜;密度宜采取小株距、大秧块,每公顷插25.5万穴以上;分蘖肥分2次施用,并适时施用保花肥;控制缺穴率应严把落谷量、均匀播种、大秧块机插3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kg/hm2,比普通机插技术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应用及产量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组合甬优9号和甬优10号为材料,研究比较2BD-6D带式精量直播机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精量播种,实现有序条播,能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满足杂交稻对机直播低播量的要求;机械条播后,水稻分蘖高峰期推迟,成穗率提高,并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甬优9号和甬优10号机直播产量分别比撒播种增产2.31%和3.22%,并通过改善水稻群体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达到水稻直播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9,(2):32-35
为了定量分析单季杂交水稻机插秧盘播种量与秧苗生长的关系,以籼型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和籼粳杂交水稻甬优538为试验材料,设置秧盘播种量分别为30、50、70、90、110、130g/盘的6个处理,分析播种量与株高、叶龄、绿叶数与黄叶数、秧苗生长量及其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素质变差,绿叶数减少,黄叶数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充实度下降。当播种量为50~90 g/盘时,秧苗素质较好,且秧苗开始成毯,有利于水稻机插和后期群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50%~60%(中种植均匀度),30%~40%(低种植均匀度),考察不同处理下群体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提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高峰苗数,但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成穗率影响不大;(2)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单茎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但通过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3)提高种植均匀度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高、中种植均匀度下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与低种植均匀度相比,高种植均匀度显著提高了产量。提高种植苗数均匀度能提高低播量下杂交稻的产量,这为促进杂交稻低播量机插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育秧的基质,以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湘陵628S’为试验材料,比较了5种育秧基质在毯状秧盘育秧条件下14 d秧龄期的秧块质量和秧苗素质,并对其中4种基质育秧的机插秧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湘晖基质、湘晖基质+细干土1∶1混合基质和食用菌菌渣基质在秧块质量、秧苗素质和机插移栽质量等方面均优于细干土和稻田泥浆基质。其中湘晖基质+细干土1∶1混合基质和食用菌菌渣基质的秧苗盘结力较为适中,而食用菌菌渣基质的秧苗素质表现最好,机插移栽后漏插率最低,每穴苗数均匀度合格率最高(72.7%)。综合秧块质量、秧苗质量和移栽质量,以食用菌菌渣基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6,(2):54-60
选用杂交晚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处理,探讨机插规格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塑造了水稻的不同群体起点,对群体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机插漏蔸率降低,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穗率和群体透光率呈下降趋势。株距11.5 cm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均高于株距13.6 cm处理。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都高于常规粳稻镇稻11号。调节机插株距比调节取秧面积更易控制基本苗数。双季晚稻适宜机插规格为行距26.9 cm、株距11.5 cm;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品种适宜取秧面积分别为1.05和1.44 cm2。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两种方式对比研究了籼粳杂交粳稻甬优2640的生育规律和产量表现。甬优2640钵苗机插成穗数较毯苗机插少,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显著提高,产量提高了1.83%,钵苗机插的秧苗素质高,群体质量好,穗粒结构协调,群体生产力强。正常年份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成熟期提前5~7 d,利于后茬小麦适期播种。讨论提出了淮北地区钵苗机插甬优2640超高产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稻机插育秧叠盘出苗的保湿效应及对秧苗生长特性及均匀度的影响,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利用基质和稻田土进行播种育秧试验,分别设置育秧土饱和含水量的55%~60%(T1,基质含水量为38%,稻田土含水量为24%),75%~80%(T2,基质含水量为54%,稻田土含水量为32%)和饱和含水量(T3,基质含水量为70...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比较了12 d、17 d、22 d和27 d秧龄秧苗素质及不同秧龄秧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均增加,但秧苗后期生长趋缓,叶片生长变慢,根冠比降低;不同秧龄的秧苗对机插漏秧率影响不大,短秧龄秧苗机插秧苗易返青,缓苗期短,虽然成穗率低,但有效穗数多;参试水稻品种均以17 d秧龄机插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随着秧苗秧龄的增加,机插水稻生育期会推迟。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单季稻机插中,适宜的秧龄应为15~20 d,此时秧苗素质好,适合机插,最终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杂交籼稻机插秧节本增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机插杂交籼稻稀播育秧秧苗生长特性、栽插质量、产量与效益特点。【方法】以F优498和Ⅱ优498的种子为材料开发并优选条播器后,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播种方式为主区,播种量为副区。【结果】条播播种均匀度优势明显,24行条播规格效果最佳。播种14 d后,秧苗开始产生分蘖芽,播后17至23 d是分蘖芽发生速率最快时期。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成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秧苗充实度、N积累量、分蘖芽发生率、发根力、漏插率都呈降低趋势,同时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条播相对于散播,秧苗整体素质较好,易形成壮秧,产量较高。【结论】投入与产出综合分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密度为50 g/盘时,秧苗群体密度和个体优势之间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