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和开发“浦北气象”微信公众号,将用户关心的天气实况、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台风路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警、雷达监测、卫星云图、景点天气和交通气象等资料,展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公众和行业专业用户快速获取气象服务产品的方式,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用户获取,为提升本地气象服务能力提供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海气象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并实现了一套气象服务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通过将Arc GIS技术、Sqlite.Swift技术、Alamofire、流量压缩、数据加密技术等应用于设计与研发过程,实现了青海气象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灾害预警、卫星云图、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等实时信息的动态展示、快速查询,将基于互联网+移动APP服务模式应用于气象公众服务领域,丰富了气象服务手段,提高了青海气象公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公众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公众气象服务手段不断变化和发展,气象服务人员应跟紧新媒体平台,加强"乌海气象"公众号的推广运营,提升"乌海气象"公众号的粉丝量和点击量。面对重大天气过程前,加强与公众互动,规范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同时结合乌海实际,发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在新媒体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WebGIS技术,采用互联网途径,可以将自动站天气要素信息更快捷地展示给公众。在《贺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实践基础上,探讨了WebGIS相关技术的实践,以及WebGIS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中的融合相关技术实现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涛  鲍晶  高洁 《北京农业》2014,(33):217
气象服务是为公众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承担全国及世界重要区域大范围中、短期天气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警报等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的发展,气象部门所提供的各类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气象服务在内容、时效、手段以及气象服务发展战略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专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分析了农村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气象信息为农村防灾减灾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诸暨市枫桥镇为调查对象,对当前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制约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农民气象信息使用意识薄弱占3542%,农民气象信息获取意愿不强占2986%,年龄因素、气象预报准确率分别占1875%和1597%。要改善上述状况,建议加大开展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宣传力度,全力提升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意愿,提供精、细、准、专的气象信息,努力提高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意识,解破中青年群体制约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难题,为农村发布准确率更高的气象预报信息,从而全面增强农村气象信息应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皖东南地区气象灾害非常频繁,要加快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高效利用气象信息资源,减轻气象灾害。空中水资源丰富,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开展抗旱人工增雨、森林防火人工增雨和水库蓄水人工增雨。皖东南地区气象资源丰富多样,如风能、太阳能、大气电能、光能、宽中水资源、气象信息资源等,是有巨大开发潜能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年获取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气象服务覆盖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需求.调查对象为所在地随机抽样调查人群,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0 492份,其中农民占60%,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1)98%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关注且能方便获取天气预报,其中电视是所有调查地区获取气象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南京、连云港、淮安和泰州地区75%以上的调查对象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获取气象服务,其他方式不够普及;(2)96.3%的调查者都能得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且主要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方式获取;(3)58.1%的被调查者每年都能接受到气象知识宣传教育,除无锡、镇江、泰州3个地区外,其他地区50%以上的村镇都开展过气象知识宣传活动;(4)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情况较单一,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村委会干部或气象信息员主要通过每家每户通知、电话、村委会高音喇叭这3个渠道发布气象信息;(5)以安排农业生产和提前做好突发天气防御为目的而关注天气预报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占70%和57.8%左右,88.3%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气象服务总体感觉满意,且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气象服务能够产生效益.(6)50%以上的被调查者希望气象部门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并及时进行服务,被调查者希望能扩大气象知识宣传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新兴县气象台发布的2016年前汛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关资料,分析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归纳指出在发布工作中存在山区县局预报能力有限、局地强天气困扰预警信号发布、公众接收预警短信较迟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建议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应建立健全与毗邻区域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逐步推进区域气象自动站改造升级、着眼防灾减灾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力量和综合利用发布渠道形成强大预警合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山区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依据蓟县2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以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满意度和效益为基本评估对象,以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为基本方法,对气象服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和客观评估分析。结果发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时效、预测的准确性和气象预警覆盖率是地质灾害关注最高的气象信息;对目前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达88%,手机短信以其传输便捷、迅速等优势仍然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并希望从气象部门获得相应的气象预报预警、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监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从天气预报关注程度、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气象信息途径认知程度、气象科普知识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仅为59.58%,明显偏低,提示气象科普知识在海南省农村的宣传力度不足,且存在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与气象要素认知程度欠缺,对获取气象信息途径的了解程度较低,对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及宣传方法的需求不高等问题。针对宣传现状,气象部门需大力拓宽气象科普宣传的渠道,以打造“三驱+立体智慧化”宣传模式,发挥气象科普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芬 《农学学报》2013,3(4):62-67
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对国内农村对气象信息应用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用户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专业的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天气信息;(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解决偏远农村的气象信息传输问题,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和防灾减灾知识。笔者还提出了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扩大农村用户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水平,增强针对气象灾害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设计并实现了农业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平台利用气象资料和预报产品,根据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动态,集成气象背景、农业生产环境容量和作物平均发育期内生长适应性域的变化空间,建立由于气象变化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和知识经验周年服务表,借助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料数据库化,决策理论、经验和方法软件化。  相似文献   

15.
龙眼产量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关系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7年玉林市主栽的石硖龙眼分两个区进行主要发育期观测,同时进行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结合近五年龙眼产量的丰歉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开花、结果期间遇阴雨寡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花穗生长期的天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降水、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对建筑施工影响的分析,得到建筑施工对气象因子的具体要求,以温度和降水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为主要指标,综合考虑风力因子,研究了建筑施工气象指数,使建筑施工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气象资料的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统计模型,为构建作物产量模型提供支持。【方法】获取河南、河北、山东合计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20年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趋势收获指数,收获指数观测值与趋势收获指数差值即为由气象要素决定的气象收获指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冬小麦收获指数统计模型,模型模拟并反映气象要素变化对冬小麦气象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气象要素与气象收获指数相关关系显著,但单站尺度和区域尺度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利用209组独立数据,分别在单站和区域尺度对建立的冬小麦收获指数模型进行了验证,单站尺度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和斜率分别是0.65和0.4(2n=209,P0.001),均方根误差12.2%,平均偏差-2.4%,拟合指数75.8%,模拟效率42.3%;区域尺度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和斜率分别是0.56和0.33(n=209,P0.001),均方根误差13.3%,平均偏差-1.3%,拟合指数为69.0%,模拟效率为31.7%。【结论】基于气象资料构建的冬小麦收获指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冬小麦收获指数的动态,该模型可与作物NPP模拟模型相耦合,用于区域尺度上冬小麦产量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开展试验地点的葡萄物候期观测,利用熊岳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对2020年鲅鱼圈区葡萄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鲅鱼圈区气象灾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率均较常年偏低,气象条件属于正常偏好,利大于弊,葡萄品质优等。作者依据开展葡萄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实际,总结出每个生育期的气象服务要点和生产建议,指导葡萄种植户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带来损失,有利于提高品质,提升葡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开展“一县一品”的建设,同时也为开展葡萄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雷瑛 《北京农业》2012,(6):213-214
受气候变暖影响,广东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对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红兵  徐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419-15422
移动气象台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提供着重要的气象支持,而它往往又是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或发生时,在建筑物附近或在空旷的地区布置,很容易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目前,移动气象台防雷尚无规范和标准,因此,加强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及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考虑移动气象台一般是由通信指挥和车载雷达2部分组成,结合其移动和停放时的相对固定特点,从其可能遭受雷击的种类入手,以国家、气象和通信行业现行防雷标准为基础,对移动气象台防雷进行层层设防,综合治理,同时还对防雷安装施工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这些对做好移动气象台的防雷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