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惠州市主要体育场馆红火蚁疫情及防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惠州市奥林匹克体育馆、金山湖体育馆等周边绿化区红火蚁疫情,并进行防控处理。调查表明,奥林匹克体育场与体育人才训练基地红火蚁疫情达到五级,属于严重危害区;金山湖游泳跳水馆红火蚁达到四级,属于中度危害区;金山湖体育馆红火蚁疫情为三级,属于轻度危害区。同时,采用诱饵法对防控效果进行了监测,随着施药时间的增长,防控效果愈高。药后7 d,红火蚁蚁丘减退率为77.9%~82.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60.0%~88.0%;药后15 d,蚁丘减退率上升至88.3%~91.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高达88.6%~90.0%。药后40 d监测,防控效果均达100%,完全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红火蚁在高州市的疫情发生和分布情况,2019年8—11月对高州市20个镇(街道)开展红火蚁疫情普查,并在疫情严重区域建立红火蚁防控示范区.结果表明高州市20个镇(街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火蚁疫情,发生总面积为1994.26 hm2,总体发生程度为中度(2级),平均诱集工蚁数和平均活蚁巢数分别为53头/瓶和0.46个/100 m2.高州市西南部的云潭镇、沙田镇、石仔岭街道、镇江镇、石鼓镇、长坡镇6个镇(街道)红火蚁疫情发生严重,部分镇平均发生程度达到重度(4级).不同生境类型红火蚁的发生程度存在差异,以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发生最为密集且发生面积最大.在云潭镇新农村和石鼓镇九罡村建立红火蚁防控示范区,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4次防控后示范区活蚁巢和工蚁减退率均达99%以上,防控效果显著.通过防控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防控药剂发放推动了各个乡镇的群防群治,有效遏制红火蚁的再次蔓延扩散,为当地红火蚁持续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园林绿化扩建等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绿化类草皮、苗木及周边荒田等存在广泛传播红火蚁的潜在风险。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西昌市多处发现红火蚁,为彻查西昌市红火蚁发生状况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监测普查方法及防控措施对红火蚁疫情进行监测与防控。结果表明,4次防控前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为119.05头/瓶和0.5个/100 m2,4次防控后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降为1.33头/瓶和0.008个/100 m2,红火蚁总体发生程度由中偏重度(3级)降为轻度(1级),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减退率分别为98.88%和98.40%,红火蚁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多杀菌素饵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火蚁是重要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防治药剂登记使用。为了明确0.015%多杀菌素毒饵颗粒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试验评价了单蚁巢撒施毒饵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药剂被带入蚁巢后,通过交哺作用,导致蚁后、幼蚁及其他工蚁死亡,药后25天蚁丘和蚁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2.00%和92.39%,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田间防除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刻度图示法评价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活动蚁巢对工蚁活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蚁净施药1d后工蚁活动性略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变化较小;绿爽处理后工蚁活动性显著下降,5~6 d后降至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红火蚁克星、灭蚁净、晔康3种药剂处理蚁巢后工蚁活动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弱,第9d下降至很低.建立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指数与杀虫剂处理后时间之间的多个多项式理论模型.考察了红火蚁克星使用剂量与红火蚁活动性关系,得出合适的使用剂量为15~25 g/蚁巢.  相似文献   

6.
测定6种饵料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力最强,花生酱、豆豉鲮鱼次之,每瓶平均诱集工蚁分别达374.00、367.00、142.67和126.00头;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以离蚁丘外周10 cm处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外则随与蚁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诱饵对红火蚁的召集蚁量差异明显,面包、火腿肠召集的工蚁最多,到达最大召集蚁量的时间为60 min,持续召集时间可长达240 min.综合来看,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最好,持续召集时间长,在对红火蚁的防控、监测与防效评价中可选作诱饵.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0.3%氟虫氰、0.05%氟虫氰和1%氟虫胺等6种药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点施和蚁巢外围周缘环状撒施毒饵处理法,应用目测法对蚁巢和诱饵法对工蚁进行调查监测,以活动蚁巢校正防效和工蚁校正防效为防效评价指标。【结果】活动蚁巢防效,0.3%氟虫氰、1%氟蚁腙、0.5%硫氟磺酰胺、0.05%氟虫氰、1%氟虫胺和0.73%氟蚁腙在施药后5d分别为66.67%、42.78%、35.83%、66.67%、90.48%和27.11%,施药后25d分别为100%、83.21%、68.09%、100%、100%和96.04%;工蚁防效,0.3%氟虫氰、1%氟蚁腙、0.5%硫氟磺酰胺、0.05%氟虫氰、1%氟虫胺和0.73%氟蚁腙在施药后5d分别为100%、65.43%、92.62%、100%、100%和49.69%,施药后25d分别为100%、93.49%、99.63%、100%、100%和99.69%。【结论】参试的各药剂对红火蚁都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0.3%氟虫氰、0.05%氟虫氰、1%氟虫胺的效果较好,对红火蚁活动蚁巢、工蚁都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防治红火蚁选用0.3%氟虫氰、0.5%硫氟磺酰胺、0.05%氟虫氰、1%氟虫胺进行快速控制,然后选用0.3%氟虫氰、0.05%氟虫氰、1%氟虫胺、0.73%氟蚁腙开展长期防控,并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有效控制文山州红火蚁的进一步入侵和蔓延,在文山市、广南县、丘北县开展了0.02%顺式氯氰菊酯0.45%胺菊酯饵剂、1%乙酰甲胺磷饵剂、0.1%茚虫威饵剂、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田间抑制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均有防治效果,在施药后9 d防治效果逐渐显现。施药后15 d 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的防治效果如下:0.1%茚虫威饵剂,对蚁巢防效93.3%,对工蚁防效92.9%;0.02%顺式氯氰菊酯粉剂0.45%胺菊酯饵剂,对蚁巢防效88.6%,对工蚁防效89.9%;1%乙酰甲胺磷饵剂,对蚁巢防效73.7%,对工蚁防效72.7%;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蚁巢防效57.9%,对工蚁防效64.9%。综合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防效考虑,在进行红火蚁防治时优先选用0.1%茚虫威饵剂。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防控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种防控红火蚁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克星(Ⅳ型)饵剂、红蚁净、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对蚁巢的防效达到80%以上,火蚁一扫清在补施后达到明显的灭巢效果:红火蚁克星(Ⅳ型)、火蚁一扫清、百利普芬、红蚁净等3种药剂对活动工蚁的防效为85%~97%.防效最佳而且效果稳定,而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黑燕2种药剂也表现相似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利普芬(0.5%吡丙醚)、黑燕(0.15%氟虫胺).1.0%伏蚁腙饵剂、灭蚁威饵剂(0.2%氟虫胺)、0.01%毗丙醚颗粒剂.火蚁-扫清(0.5%硫氟磺酰胺)、灭蚁威饵剂(0.015%多杀霉索)、Advion颗粒诱剂.红火蚁克星Ⅳ型饵诱剂等10种诱杀剂均能在6—16d内基本杀灭蚁巢内的工蚁、兵蚁、有翅繁殖蚁和蚁后,使用方便,对环境安全,且对红火蚁引诱力强,适合红火蚁搬运,均可应用到红火蚁诱杀处理中,是防治红火蚁工作中大范围诱杀红火蚁和个别红火蚁蚁巢处理较理想的诱杀药剂。有机活菌抗菌.驱虫保护剂(喷洒剂).诺威粉剂撤施处理剂.红蚁净撤施处理剂3种药剂处理蚁巢,红火蚁死亡速度快,但劳动强度较大,适宜于红火蚁发生区第一次突击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压低虫口种群。  相似文献   

11.
以工蚁减退率和活动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了10%高效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噻虫?氟氯氰、0.1%舒绝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防治效果一般;10%高效氯氰菊酯持效性较好、速效性一般;噻虫?氟氯氰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但安全性较差;0.1%舒绝杀蚁饵剂在对活动蚁巢防效和工蚁防效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方法简单,对环境友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红火蚁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2.
以含0.05%氟虫腈为有效成分与多种天然物质配制饵剂,撒于红火蚁(SolenopsisinvatBuren)蚁巢上,药剂中的引诱剂吸引红火蚁取食,将饵剂带入巢内,并通过红火蚁在巢内交哺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给其它各品级个体,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结果表明,0.05%氟虫腈杀蚁饵剂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5d开始进入防效高峰期,25~30d防效达到最佳.0.05%氟虫腈杀蚁饵剂药后30d对工蚁的防治效果达93.39%~100.00%;灭巢效果达95.84%~100.00%;药后50d,蚁群级别降低率达83.33%~100.0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3.
防除油菜田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50%乙.异噁松EC有效成分525~1125 g/hm2后第30、60、90 d对看麦娘、网草和牛繁缕的综合密度防效分别为92.32%~100%、91.07%~99.68%、92.07%~99.83%,第90 d的综合鲜重防效高达93%以上;施用该药剂能显著提高油菜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对油菜的增产率为29.01%~29.48%。  相似文献   

14.
苦豆子总碱防治菜青虫及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500~1000倍液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3d的杀虫效果达78.4%~81.1%;在喷施苦豆子总碱500~3000倍液1、4、7、10d后均未检出其在蔬菜中的残留;喷施苦豆子总碱后蔬菜叶绿素的含量显著增加,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新型低毒杀虫剂防治花生主要地上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新型低毒杀虫剂对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蚜虫(Aphis craccivora Koch)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蚜虫速效性好,药后24 h的防效为99.8%;施用2%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后对蚜虫的防效达到10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施用5%氟铃脲乳油4 d后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达89.0%~95.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1%醚菊.吡蚜酮SC 375~600 mL/hm2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2.14%~82.87%,优于吡蚜酮,与醚菊酯相仿;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89%~97.07%,明显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后21 d,仍有95.69%~97.52%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该药剂不同用量对微蛛的影响最大,稍高于对照药剂;对狼蛛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对球腹蛛基本无杀伤作用。因此21%醚菊.吡蚜酮SC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水稻和田间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375 mL/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烯啶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田间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性,药后3 d,50%烯啶虫胺WSG 22.5~52.5g/hm2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为84.70%~90.81%;药后14~21 d,50%烯啶虫胺WSG 37.5~52.5 g/hm2对褐飞虱仍有89.84%~96.06%的防治效果。因此,从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的角度考虑,50%烯啶虫胺WSG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适宜用量为37.5~52.5 g/hm2,防治适期在褐飞虱若虫高峰期,用水量不低于7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红火蚁蚁巢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红火蚁蚁巢进行探测识别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红火蚁蚁巢特征参数,通过数学形态学对数字图像进行目标提取和识别。采用图像识别红火蚁蚁巢土建立了HSV彩色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红火蚁蚁巢土和普通土样本的H分量差异明显,特别是普通土H分量明显大于红火蚁蚁巢土,一般土壤H值大于30,而对于红火蚁蚁巢土土壤的H值小于30。因此,H分量可作为识别红火蚁蚁巢土的一项特征参数。当色调通道的平均值H30时,即可判定为红火蚁蚁巢土。研究结果说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红火蚁蚁巢进行检测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用双环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控制松材线虫病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松墨天牛趋性,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安置用“松枝,松木 诱杀剂”的双环装置,松枝诱杀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松木诱杀产卵的松墨天牛,以减少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树的补充营养和产卵,降低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表明,每个双环装置能诱杀松墨天成虫665.3头。上架成虫数量的日变化与月相有一定关系。在诱虫期内的3具凸月相的诱虫量为1116头,占总诱虫量的55.9%;时变化与光照强弱有关,18:00至22:00诱虫量占全天的70%,置架的松林地枯死松树减退率平均达79.6%,比对照林地枯死松树净减50.0%。松墨天牛对诱杀架有较强的趋性,在松林内安置诱杀架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危害。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20.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1%甲氨阿维·虫酰肼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和白菜地的甜菜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番茄地甜菜夜蛾卵孵化期施药,850~20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最高,达74.92%~94.96%,药后7d已有新的幼虫孵化,防效开始下降;在白菜地甜菜夜蛾不同虫龄混发期施药,药后5d的防效最高,为83.85%~95.52%。对菜青虫有很好的兼治作用,而且对番茄和白菜安全。可以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850~12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