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探寻能够有效抑制该致病菌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植物病害组织致病菌划线分离方法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以及ITS区域PCR检测,确定菌株属性,通过平板拮抗筛选,确定对该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农用生防菌株.[结果]初步鉴定该致病菌为尖孢镰刀(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致病菌与11株农用微生物芽孢杆菌和3株农用微生物木霉菌进行拮抗试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6株芽孢杆菌对该致病菌拮抗效果明显,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2株木霉菌对该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结论]筛选到了8株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为以后研究生防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新疆小芦苇青贮中优良的乳酸杆菌.[方法]研究将从自制的新疆小芦苇青贮中分离出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产酸试验,确定新疆小芦苇青贮中的优势菌株.[结果]试验共分离得到了11株乳酸杆菌,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的种属表述结果,经鉴定2株(Hz2-1和Hz2-2)为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2株(Hz3-1和Hz3-2)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2株(Zar2-8和Zar2-9)为牛粪乳杆菌(L.dung),2株(Zar8-3和Zar8-4)为短乳杆菌(L. brevis),3株(Gsr1-1、Hz1-1和Zar9-4)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结论]从不同菌株发酵产酸试验的结果来看,发现Hz2-1,Hz3-1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pH最低可达3.50,是新疆小芦苇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产酸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对番茄土传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该研究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分别对这2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14株菌株中,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番茄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种中草药和9种抗生素对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中草药(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和9种抗生素类药物(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链霉素、青霉素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土霉素、磺胺甲噁唑)对12株养殖鳗鲡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5种中草药对12株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平均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63~6.000 mg/ml。9种抗生素类药物中有3种抗生素对12株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分别是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其MIC≤10 mg/L。12株致病菌对硫酸庆大霉素敏感(MIC≤8 mg/L)的有10株,占83.3%;对硫酸阿米卡星敏感(MIC≤8 mg/L)的有4株,占33.3%;对诺氟沙星敏感(MIC≤8 mg/L)的有7株,占58.3%。[结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5种中草药以及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诺氟沙星3种抗生素类药物对12株养殖鳗鲡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酸梭菌对动物致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丁酸梭茵(Clostridium butyricum)B1株对5种常见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将丁酸梭菌分别与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88、K99、O139株和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O4Hi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混合接种于GAM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与致病菌单独培养相比较.结果发现,培养48 h后,致病菌菌数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丁酸梭菌B1株对猪大肠杆菌K88、K99、O139株和猪肠炎沙门氏茵O4Hi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金飞  刘朝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1-17303
[目的]筛选强拮抗能力强的芽孢杆菌。[方法]从山东莱芜采集病姜及附近土壤中分离出姜瘟致病菌高毒力菌株,并利用芽孢杆菌进行了拮抗试验。[结果]LW-4、LW-7、LW-32这3株菌对姜瘟致病菌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其抑菌圈面积较其他菌株大。[结论]为防治姜瘟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光度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在体外对2株益生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和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2株益生菌对3株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10 mg/L,20 mg/L和40 mg/L的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3株致病菌,除10 mg/L浓度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抑制了致病菌生长(P<0.05),且以20 mg/L效果最佳;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3株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和2株有益菌在体外均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黄芪多糖对2株益生菌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抗生素长期低剂量浓度刺激对致病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四环素为例,对1株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开展抗生素耐药诱导试验。用盐酸四环素亚抑菌浓度(1/2MIC)持续4代(每代诱导72 h)刺激1株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结果]这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由敏感转至耐药。[结论]四环素亚抑菌浓度长期刺激对致病菌有较强的致耐药作用。该研究对养殖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凯丽  王俊丽  刘坤  宋韵霏  张璐  李建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7-9328,9339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水稻胡麻斑病病原菌(Helminthospotium oryzae Breda de Hann)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从土样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再采用室内平板筛选法进行复筛。将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培养,通过菌体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抑菌谱分析。[结果]从38份土样中分离了494株细菌,初筛获得拮抗菌株24株,复筛得到4株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4种拮抗菌均为地衣芽孢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并得到其抑菌谱。[结论]为利用拮抗菌生物防治水稻胡麻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株药用乳酸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方法]观察3株乳杆菌L2、L3、L8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甲基红和V-P试验及乳酸和过氧化氢鉴定,最后观察它们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结果]菌株L2、L3、L8均为革兰氏阳性菌,且与GAM培养基相比,其在MRS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更为良好;L2、L3、L8的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V-P试验均为阴性,且都产过氧化氢、乳酸,但3株菌之间的乳酸产量无明显差别;L2、L3、L8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基本相似。[结论]该研究为3株乳杆菌L2、L3、L8的进一步药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丽荣  康萍芝  杜玉宁  马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33-17535,17537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抗药性木霉菌株,并研究其与8种常用化学药剂的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和含药(百菌清)培养基驯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拮抗木霉菌株T30进行改良,获得了6株在百菌清杀菌剂1100mg/L浓度水平下仍能较好生长的抗药性木霉菌株,并通过其敏感性、拮抗作用以及遗传稳定性和交互抗性等一系列测定,从中筛选出了性状优良的抗药性菌株T30B.3—3m。[结果]诱变的木霉菌株T30B-—3m与亲本木霉菌株T30相比较,其抗药性提高了279.81倍,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亲本菌株相近,连续转接10代,其抗药性随传代仍然表现稳定;对供试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6.58~94.90%;T30B-3—3m对速克灵、霜脲·烯啉、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以及尿素、磷酸二氢钾的抗药性较好,药剂对其抑制率只有0~10.4%,对福美双也具有一定的交互抗性,但对多菌灵却无交互抗性。[结论]为设施蔬菜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菌株,同时为实现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综合协同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酵母菌Y22和乳酸菌L15按不同比例(1:1、2:1、3:1、4:1)进行发酵试验,筛选最佳的菌种配比。通过评价发酵效果和发酵时间确定最佳发酵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籼米发酵的条件。[结果]乳酸茵含量过大,产品有酸味;酵母菌含量过大则会产生酒精味。当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比例为3:1时,发酵早米的风味最佳。低于25℃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发酵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超过25℃,米香味受到影响。乳酸菌与酵母菌的配比对产品的品质影响最大。接种量比品质的影响小。[结论]纯种发酵的最佳配方为L15:Y22=2.5: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d,接种量2%。  相似文献   

14.
黄文强  王永娟  张龙  朱善元  秦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41-12543,12545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性等筛选。[结果]分离到5株乳酸菌LCr-01、LCr-02、LCe-01、LCe-02、LCe-03,经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其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5株菌乳杆菌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与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集板栗园中板栗外生菌根,对其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并与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方法】以板栗外生菌根为材料筛选单菌落真菌,并利用真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筛选长势良好的真菌与15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四点对峙试验。【结果】从板栗菌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螺旋木霉、钩状木霉、生赤壳等15个属的20个菌种。通过四点对峙试验发现,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病原菌种类在13种以上,具有广谱性。【结论】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菌种进行生防菌剂生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内生细菌的动态分布及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及生育期玉米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差异,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的拮抗作用进行鉴定。[方法]以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玉米品种苗期和穗期的不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研磨匀浆方法分离培养内生细菌,结合形态生理特征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分类,并测定了所分离的菌株对4种玉米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从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这3个玉米品种苗期和穗期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82株内生细菌,归于4个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各菌群在不同生育期及组织的分布动态各有特点,其中有8株菌对4种玉米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玉米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富,可作为玉米病害生防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油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油菜的不同组织内分离内生真菌,研究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从油菜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其中2株(WG5和WJ2)对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黄斑叶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而且其发酵滤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对病原真菌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结论]油菜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为新型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种3种不同菌株对苹果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3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1)、马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R1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ous,R16))、1株酵母菌(产香酵母(Aroma-producing yeast,M5))及1株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2))作为供试菌种,以不添加菌种的苹果渣自然青贮为对照,设6个接菌处理(分别接种菌株R1、R11、R16、R1+M5+B2、R11+M5+B2和R16+M5+B2),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渣青贮发酵过程中pH、供试菌株数量及各类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菌青贮模式下,微生物之间无明显的竞争或拮抗作用,均能良好生长,菌数可达到108~1010g-1;各处理的pH均可降至3.70以下,其中以处理1的pH降低最为明显,45d后其pH值达到3.50。青贮后苹果渣饲料营养水平高于鲜果渣,所有处理氨态氮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各混菌处理总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5最为明显,总氮含量增长了70%;各处理有机酸含量均有明显增长,尤其以处理1和处理2的增加量较为明显,增加量约为400%。【讨论】合理的乳酸菌和酵母菌配比,可以使乳酸菌在青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增加了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饲料品质,且混菌青贮优于单菌青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生防芽孢杆菌A57、A178、N1729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新疆各地蔬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三种生防细菌抑菌活性,并检测其无细胞滤液的抑菌效果,无细胞滤液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确定抑菌效果.[结果]A178的活菌体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45.67;, N1729菌株分泌物的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为44.61;,可作为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而A57的抑菌效果最差,不能作为后灰霉病菌有效的生防菌使用.[结论]A178、N1729这两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为荷花的健康生产及荷花腐败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从106株供试拮抗细菌中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通过与其他6种作物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生防菌的抑菌谱,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生防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的106株测试菌株中筛选获得4株对荷花腐败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以DR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9.8 mm.DR1菌株的拮抗谱较宽,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DR1菌株对荷花腐败病的平均防效为41.83%.根据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并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DR1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拮抗活性、耐热性和抗逆性强,且有较宽的抗菌谱,在荷花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