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拥军 《茶叶通讯》2007,34(3):30-30
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茶叶增值加工技术研究”、“高EGCG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分别于4月23日、6月27日通过了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茶叶增值加工技术研究”突破了传统茶叶加工模式,系统研究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生物转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其核心技术“高γ-氨基丁酸茶的湿法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此外,研究了超微茶粉、果香茶的加工技术以及系列奶茶粉的配制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超微茶粉、系列奶茶粉及风味优良的10余种果香茶。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茶(又称GABARON茶)是1987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必须达到1.5mg/g以上,比一般普通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30倍。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因此,γ-氨基丁酸茶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青睐,并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饮料等系列产品,引起了世界各茶叶生产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4,26(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研制成功一种新型保健茶--γ-氨基丁酸茶(Gabaron茶),该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等保健功能.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青睐,目前已有成茶、袋泡茶和罐装茶饮料等系列产品面市,引起世界各茶叶生产国的普遍关注.那么,γ-氨基丁酸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前景怎样呢?本刊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该项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林智博士.  相似文献   

4.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ron)的茶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日本。通过研究,日本将GABARON茶的最低含量标准定为1.5mg/g,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加工利用课题组自1997年开始立足我国茶树品种资源及多茶类生产的实情,对该茶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多茶类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富γ-氨基丁酸茶的药理功能和γ-氨基丁酸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富γ-氨基丁酸茶的加工工艺和我国富γ-氨基丁酸茶叶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广东国宾茶中的氨基酸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莉  肖玉霞 《茶叶》1995,21(2):20-21
用AAA分析了国宾茶中的游离氨基酸,特别测定了茶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氨酸以及有药用价值的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智 《中国茶叶》2003,25(3):4-5
最近,在“非典”流行期间,国内外专家都提到饮茶可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据美国最新的研究显示,茶叶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茶氨酸有关,哈佛医学院布考斯基博士通过在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证明茶氨酸能通过调节γ-δT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入侵,它甚至可5倍地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抵抗力。科学家预言,茶氨酸有朝一日可能用于研制抗病药物。那么,茶氨酸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茶氨酸(Theamine)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它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玉露茶(一种日本高级绿茶…  相似文献   

8.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5,27(1):17-17
2004年12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支持研究的“γ-氨基丁酸茶加工技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技术研究报告和审评了茶样后,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全面系统,有多处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首次筛选出适制γ-氨基丁酸荼的茶树品种7个,确定了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新梢;  相似文献   

9.
品茶诗选     
《茶叶通讯》2004,(1):48-48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加工利用研究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降压茶加工新工艺,目前该工艺已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并被授权。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氨酸是茶树中含量较高而一般植物中罕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它在茶树体内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在茶叶制造中变化显著,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茶氨酸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除茶树外,迄今为止只在一种蕈内(Xeecomous badins)及茶梅中发现有茶氨酸,它在茶树新梢中的含量平均达到1500mg/100g(干重),嫩茎中最高可达4000mg/100g(干重)。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  相似文献   

11.
童云 《茶叶》2006,32(3):170-170
无公害茶产品包括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3类,它们与普通茶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要发展无公害茶产品?国内外对于无公害茶产品是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无公害茶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茶叶生产和经营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月 《福建茶叶》2010,32(12):35-36
本文针对每年茶叶副产物——茶梗等,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而进行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研发,变废为宝,提出茶梗的综合利用,实现茶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茶梗中γ—氨基丁酸、茶多糖、木质纤维素的提取,是我国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较高水平,使茶叶及其废弃物有效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茶叶消费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田步 《茶叶》2007,33(2):94-98
本文分析了日本的茶叶消费现状及日本对中国茶的消费,阐明日本茶叶消费现状和特征,分析了茶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测定及其在Gabaron茶加工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含量,通过对Gabaron茶不同加工工艺所制样茶中二者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它们在Gabaron茶加工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炒青绿茶和Gabaron茶中二者含量分别为0.12mg/g、2.72mg/g和1.70mg/g、1.18mg/g。真空充氮有利于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但连续长时间真空充氮方法,因其后阶段谷氨酸供给不足,γ-氨基丁酸合成速率大为下降。除氮增氧过程对及时补充谷氨酸有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和茶籽开发利用状况,以求对我省茶叶产品的开发有所裨益。 1 开发茶叶新产品 1.1 加速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 速溶茶:生产速溶茶大多利用低档茶叶作原料,目前世界速溶茶总产量为8500t以上,在美国速溶茶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抽真空、加氮气、加二氧化碳、红外线、微波等人工制造胁迫环境的方法来综述了富集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含量更高、稳定性更好的γ-氨基丁酸茶叶提供可利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国内外新型茶产品的研发进展.重点介绍了低咖啡因茶、γ-氨基丁酸茶、抗过敏茶、香味茶、超微茶粉、冷水冲泡型茶6种新产品的概念、加工工艺以及当前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抑郁、降血压、增强记忆力、抗癌等功效,因此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年来茶树中GABA的代谢机理、富集技术和GABA对人体健康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展望,以期为系统研究茶叶中GABA和GABA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关于微生物学与茶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科,暂且称之为茶微生物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诸如茶园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繁殖与微生物,微生物与茶树保护,微生物与茶的综合利用,微生物与茶叶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工作都在展开。本文拟对其在茶叶加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 茶叶加工中降解农残问题 “八五”期间,由我所孙椒德研究员、吴光远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省科委攻关项目“茶树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就成功地应用特种微生物,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农药进行降解,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中除制茶的生化变化,还涉及能量传递(如机械及气力输送),质量传递(如除湿)和热量传递(如热风炉换热,茶叶干燥)。以上三大传递过程可谓之制茶工程。制茶工程学便是研究以上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与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并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而促进现代制茶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制茶过程中,一切物理和机械的作用无一不是通过茶叶的物理特性才产生促进生化变化的效果。所以研究茶叶的物理特性,在技术上可提高工艺效果,改善成茶品质;有助于机器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改善制茶性能,提高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