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国强 《海洋渔业》1999,21(2):82-82,81
<正> 海鳗为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性强,属广温、广盐性鱼类,系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尤以浙、闽、粤三省沿海产量最多。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上等食用鱼类。海鳗天然苗种资源丰富,开展海鳗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近年来对虾养殖业陷入低谷,开辟一条虾塘养殖海鳗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在福建省水产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7月在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海洋村开展了虾塘养殖海鳗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Liao  I 卢祖丽 《水产科技情报》1989,16(1):27-29,26
引言台湾省的对虾养殖业已得到世界各国养殖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其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台湾称草对虾)Penaeus monodon,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长尾对虾P.penicillatus,其中斑节对虾年产已超过18000吨。台湾省对虾养殖业的成功在于:1、已具备了幼虾养殖技术,且幼虾价格合理;2、已研制并能生产供应28种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产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随着世界水产业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加固,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论述对虾养殖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养殖大规格优质对虾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最近,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的部分专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近期对虾养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成本不  相似文献   

5.
注重对虾育苗生产中的病害防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全国发生对虾病毒暴发性流行病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业受病害侵袭所造成的损失甚为严重,对虾养殖病害引起了国家及沿海各级政府与有关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极大重视。8年来,通过共同努力已使对虾养殖业渐渐走出低谷,养殖产量逐年回升,效益逐年增加。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病害的危害并非已彻底解决,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中国对虾的养殖仍处于十分艰难的状况之中。 中国对虾有不同于其他养殖品种的特殊要求,真正彻底解决病害对中国对虾养殖的危害仍需做大量工作。在中国对虾养殖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上,8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丰…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过程中,白斑综合症、桃拉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很大,常常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养殖对虾死亡。研究工作者发现:暴发病毒病的虾常常还伴有弧菌类感染。而对虾瞎眼病、对虾红腿病、对虾幼体菌血症和对虾荧光病等疾病的病原体又都是弧菌。所以弧菌在养殖业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7.
岱山县的水产养殖业起步于1980年。1987年,全县共有对虾养殖面积12435亩,养殖对虾产量达到931.1吨。目前对虾养殖已经成为我县海水养殖业的主体,1987年对虾养殖面积占全部海水养殖面积的98.2%,生产量为全部海水养殖产量的90.2%。在对虾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对虾养殖业面临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以来,人工育苗和配合饲料的成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对虾人工繁殖、养殖、营养和饲料已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病害问题就成为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危害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最严重的疾病是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虾养殖业朝着集约化、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发展,对虾养殖自身对养殖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已越发严重,养殖风险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能降低这一影响和保证高密度对虾养殖成功的方法与技术支撑体系。有益微生物作为当前能有效降解、吸收、消化这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产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随着世界水产业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加固,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养殖业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对虾养殖生产的特点,采取无公害、质量安全的新型养殖技术进行养殖生产,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滑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虾养殖业出现复苏。然而,生态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之外,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 对虾养殖通常可以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和超精养等方式。除了粗养很少投饵或基本不投饵外,其余养殖方式均需人工投饵喂养。饵料的大量投入,使虾池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不论采取哪一种养殖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换水问题。据估算,每生产1吨对虾,平均需要使用8.6万吨海水,其用水量高居各类养殖业的榜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在污染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次自身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亚琴 《河北渔业》2007,(2):22-23,55
中国对虾自1993年全国暴发性虾病发生至今,一直处在低谷中。为重振中国对虾养殖业,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我们通过三年池塘深水养殖中国对虾高产模式研究,探索出新的高产养殖技术,将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省漳浦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利用旧虾池养殖海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养殖模式由单养转变为与贝类、对虾、鲷科鱼类生态混养,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形成了一条健康发展的产业,本文就漳浦旧镇地区的海鳗生态混养模式做出总结,为从业者提供借鉴。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Forsskal))属硬骨鱼纲、鳗鲡目、海鳗科、海鳗属,又名门醋、即勾鱼、狼牙膳,为暖水性近底层肉食性鱼类,一般栖息于水深50~80米泥沙或沙泥底海区,游泳迅速,喜摄食虾、鱼类和鸟贼等。其肉厚质细味美,营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新的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南美白对虾已成为当前我国从南到北对虾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而且发展相当快。从各地养殖的情况看来,当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苗质量差,虾苗供过于求,商家竞争激烈、苗价低,虾农超密度养殖;造成虾病流行,滥用药物非常突出,养殖技术混乱,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造成公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当前对虾养殖不论采用哪种养殖模式,养什么虾,都面临着两个“安全”问题,即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所以,养殖业者要面对现实,许多对虾养殖专家已意…  相似文献   

16.
<正>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产业。随着养殖面积、密度和产量不断地增加,对养殖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虾养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生态调控工程,了解池塘中的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对养殖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一、对虾养殖池塘的主要生物构成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业是防城港市海水养殖中普及面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值最高,周期最短,产品供不应求的产业之一,是深受各地重视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由于对虾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是其他品种难以代替的。目前我市对虾养殖业已发展成从苗种、成虾养殖到加工运销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以外向型为主的海水养殖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海水虾类养殖生产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虾类养殖业从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25个年头。1978年开始组织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82年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此开始了中国海水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历史;1983年后,对虾养殖业迅速在全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急速上升,到1992年仅10年时间,全国的养殖面积发展到208.53万亩,产量达20.7万吨;1993年,因对虾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养殖产量锐减,当年的产量下降到8.8万吨,1994年继续下降到6.2万吨。为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年农业部全国水产1993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蛋白质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业中地位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借助反季节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客观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进行连载。本期主要介绍世界养殖对虾概况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