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用量20g、15g和10g的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4.5%、75.4%和68.54%,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每667m2用量20g和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每667m2用量15g的防效分别为83.4%和69.1%。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每667m2用量为15~20g。  相似文献   

2.
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4.14%,比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的防治效果(76.52%)提高7.62个百分点。示范用药区每667 m2产量527.9 kg,比20%井冈霉素每667 m2产量(496.7 kg)增产31.2 kg,增产6.28%。示范区每667 m2减少施药用工2.5元,增加效益62.9元。建议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 mL对水45 kg在纹枯病发生初期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4.
苯醚·丙环唑30%乳油在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苯醚·丙环唑30%乳油在稻田中的残留动态过程,借助残留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得到添加回收率为80.1%~120.0%。苯醚甲环唑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6、2.27、4.08d;丙环唑的半衰期分别为0.78、2.10、3.47d,说明这两种农药在稻田环境中易降解。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苯醚·丙环唑30%乳油在推荐剂量条件下施药,农药的残留量不会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试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较好农药。水稻破口前5-7d、齐穗期各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20mL/667m^2 1次.可有效的防治水稻后期病害。施药后能促进水稻生长、防止水稻早衰,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郭新华  肖放华  肖毅 《植物保护》2007,33(5):143-145
2006年在湖南桃江进行了52.5%丙环唑十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2.5%丙环唑十三环唑悬浮剂80~100mL/667m2可有效地防治穗颈瘟的危害,其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30%苯醚甲.丙环乳油用20mL/667m2、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80g/667m2和30%敌瘟磷乳油用100mL/667m2的处理效果,而且稻谷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是广西发生面积最广、受害损失最大的稻作病害之一。为了验证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笔者于2007年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进行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山东省主要烟草产区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对8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EC_(50),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供试菌株对2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EC_(50)值介于5.3883~8.0316 mg/L之间,平均值为6.9594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仍然较为敏感,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氟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介于0.1253~0.2517 mg/L,平均值为0.1773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氟环唑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敏感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为73.99%;12.5%氟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最高防效为70.57%。表明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沈昆  何元密 《广西植保》2008,21(3):26-27
水稻纹枯病是广西发生面积最广、受害损失最大的稻作病害之一。为了验证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笔者于2007年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进行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太子参生长安全。在初花期开始施药,10 d施一次,连施2次。每667 m2用27 g对水50 kg喷雾,第二次药后10 d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8.38%。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12.
郭宁  马井玉  张海剑  石洁  李坡  孙华 《植物保护》2017,43(4):213-217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最高防效为63.83%,挽回产量14.52%。两种药剂对弯孢叶斑病的最高防效都在60%以上,挽回产量最高达11%,但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最高为29.91%。  相似文献   

13.
浸果处理后苯醚甲环唑在柑橘贮藏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贮藏期间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变化与浸果处理药液浓度、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关系,以及果实不同部位残留水平的差异。柑橘经苯醚甲环唑药液浸泡处理后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贮藏,定期取样用丙酮-石油醚(3∶ 1,体积比)提取,气相色谱测定。当添加浓度范围为0.05 ~5.0 mg/kg时,本方法回收率在81.9% ~9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3% ~17.5%,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试验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残留水平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低温贮藏下柑橘对苯醚甲环唑的吸收低于常温;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水平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橘皮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明显高于橘肉。建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使用浓度为100 mg/L,其贮藏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4.
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 及三七茎叶对其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3~12.8 d;叶面施药后,其可被三七茎叶吸收并迅速向下传导至根部,且主要集中在须根中。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不同部位之间的最终残留量存在差异,依次为花>须根>块根。于三七病害发病初期 (通常在三七开花前的营养生长期)施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用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 施药4次,间隔期为7 d,距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28 d收获的三七块根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RQ)仅为0.21%,处于安全水 平。建议在使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防治三七上的病害时,用药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 最多施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 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药2~3次,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 d采样,成茶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值10.0 mg/kg;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4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为19.6% ~21.8%,人体摄入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9.0%。  相似文献   

16.
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稻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本文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穗防效达79.89%,病粒率防效达81.94%,高于5%烯肟菌胺水剂75g/hm~2和对照药剂2.5%井冈霉素·100亿枯草芽孢杆菌水剂112.5g·4.5×10~(13)/hm~2处理,与25%苯醚甲环唑乳油和对照药剂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均无显著差异。分析认为,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ME可望作为稻曲病防治药剂进行示范和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4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在香蕉上的残留行为, 并比较了戊唑醇在套袋与不套袋情况下的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香蕉上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8~14.1、8.1~9.5、7.9~12.9、9.4~15.6 d。在试验剂量条件下, 末次施药后42 d时, 戊唑醇(不套袋)、戊唑醇(套袋)、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在蕉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4、<0.01、0.01~0.08、≤0.01 mg/kg和0.02~0.07 mg/kg; 在全蕉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05~0.47、<0.01、0.10~0.36、0.03~0.19 mg/kg 和0.05~0.32 mg/kg。香蕉果肉占全果的比例约为55%~75 %, 全果的残留量约为果肉2~19倍, 表明香蕉中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主要残存在果皮上。戊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 在套袋情况下可以显著地减少其在收获期香蕉上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模拟农田退水,对水芹菜、空心菜、紫背浮萍、水浮莲、三叶浮萍和满江红这6种水生植物及其二元复合水生植物系统进行了净化模拟农田退水中残留苯醚甲环唑和对二元复合水生植物系统中2种可食用水生植物——水芹菜和空心菜体内苯醚甲环唑的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供试水生植物对模拟农田退水中苯醚甲环唑均有较显著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96.61~98.40%;而在二元复合水生植物系统中苯醚甲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比在单种水生植物组中加快了0.97~1.36d;且14d后空心菜和水芹菜体内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在0.13~0.11mg/kg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