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改善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目前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性意见,通过分析对比各种方案,认为变牵引型为驱动型的拖斗驱动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手扶拖拉机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其附着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手扶拖拉机带单轴半挂车在平路和上坡、下坡转向时的原理及其特点,为机务人员掌握操作要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在弱附着系数路面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容易发生过度滑转,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条件变坏,车辆的驱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变差。本文研究低附着路面转向工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牙嵌式转向机构的手扶拖拉机,当用转向把手操作牙嵌式转向离合器时,一侧驱动轮动力被切断,当转弯半径小,高速转向时,有时因迟松转向把手而造成严重事故.那么,怎样使用才能保证机车转向时安全呢?  相似文献   

5.
手扶拖拉机是采用牙嵌式转向机构,通过切断一边驱动轮的动力实现转向的。这种转向机构结构简单,在田间作业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半径小,操作方便;但在运输作业或高速行驶时,如果转向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下面就根据本人的经验,谈谈手扶拖拉机转向的正确操作:1.平地行驶(1)小角度转向,一般不必捏转向手柄,直接推扶手把,这样操作易于掌握、安全。(2)需急转弯时,务必缓慢减小油门,降低车速。考虑到拖车的惯性推力,必要时还需使用脚刹迫使车  相似文献   

6.
由于浙江省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土壤性质的显著差别,为确保手扶拖拉机在沙壤土、壤土、中粘土和重粘土4类耕作阻力不同的土壤上进行作业时具有良好的作业性能和技术经济性能,中马力手扶拖拉机应具有不同的牵引力和驱动功率。对此,本文用计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最后,本文提出了两种功率等级的中马力手扶拖拉机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小四轮拖拉机犁耕作业时的牵引附着性能 ,对拖拉机附加驱动叶轮进行了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附加驱动叶轮后小四轮拖拉机的速度提高了 1 1 .5 %~ 2 5 .7% ,滑转率下降了 1 6.9%~ 2 8.6% ,公顷油耗下降了 2 8.2 %。  相似文献   

8.
手扶拖拉机转弯时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方便而实用的手扶拖拉机就成了农民首选的农业机械。手扶拖拉机的保有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肇事率也相应增加,大多数的事故是转向离合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手扶拖拉机转弯时应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9.
小四轮驱动拖拉机在南方水田作业中的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小四轮驱动拖拉机具有链轨拖拉机和两轮驱动拖拉机所共有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链轨拖拉机结构复杂、重量大和田头转向不合水田农艺要求,以及两轮驱动拖拉机在水田作业时附着性能差的缺点,所以近年来水田用小四轮驱动拖拉机发展很快。 本文根据水田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能和水田主要作物的农艺要求,着重在水田拖拉机的牵引性、操纵性、稳定性以及传动系的寿命等方面,根据实地试验和理论分析,详细地阐明小四轮驱动拖拉机对我国南方水田作业是比较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正1手扶拖拉机跑偏的原因及预防手扶拖拉机跑偏,是指拖拉机在作业时不能按照农艺要求行驶。手扶拖拉机发生跑偏时,不仅驾驶员操作困难,而且会加速相关机件的磨损,严重影响作业质量。不同作业时跑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如下:1.1犁耕作业跑偏(1)产生跑偏的原因。手扶拖拉机牵引单向双铧犁作业时,一侧驱动轮在未耕地上,另一侧驱动轮在已耕的沟内,两轮的高度及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同,打滑率各异,致使机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手扶拖拉机组制动初速度、载重量、制动力矩和道路等因子的试验和分析,得出影响机组制动性能的各因子定量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手扶拖拉机传动系统和动力性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运输作业中的车速以不超过最大理论运输速度较为适宜.作者由车速,进而又分析了手扶拖拉机的牵引力和停车制动等问题.认为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运输中的载重量以不大于1.5吨为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拖拉机传动皮带松紧度对摩擦功率和滑转功率的影响,得出皮带松紧度的最佳范围为25~30mm.并研制了一种实用的皮带松紧度检测仪,对使用中拖拉机的121根皮带的松紧度进行了检测,发现60%的皮带偏松或过紧,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村手扶拖拉机使用年限过长,技术状态恶化,故障率增加和维修费剧增的现状,探讨了它的更新问题,作者认为,手扶拖拉机的更新期须以经济寿命为依据,只考虑有形磨损时,运输型和兼用型手扶拖拉机的经济寿命各为5~7年和7年;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同时考虑时,上述两种手扶拖拉机的经济寿命均为5年左右,折合作业量约一万标准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和振动测试,探索了工农-5型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主要振源及其振动特性,并根据国际标准ISO5349进行了振动评价,发现手把振动的主要激励源是发动机。研究结果为手拖手把减振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履带拖拉机旋耕机组在坡道上行驶稳定性问题,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某型履带拖拉机车体和旋耕机组的三维模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Track(LM)中建立履带行走装置模型,并建立整机静态稳定性数学模型。针对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ground模块提供的3种土质路面进行整机稳定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整机在黏土、砂壤土及干沙土最大爬坡角度分别为31°、23°和18°,在黏土、砂壤土的爬坡稳定性高于干沙土;整机在黏土的侧向坡道沿等高线行驶时,土壤附着能力大于砂壤土和干砂土,速度波动最小。最后进行了爬坡稳定性的试验验证。该研究为履带拖拉机旋耕机组行驶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从拖拉机后悬挂技术、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2个方面对文献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果表明:1)利用拖拉机调平系统能使拖拉机在车身遇到颠簸或倾斜时调整至水平状态,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在山地复杂多变和高低起伏环境下,拖拉机在山地作业的稳定性和通过性与车身自动调平程度密切相关;2)悬挂机构对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机具调平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悬挂机构的技术结构直接影响了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技术研究的发展程度;3)对悬挂机具在坡地等高作业及耕作自适应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整个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山地复杂地形和作业质量要求,提出如下发展策略:在搭建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和优化悬挂机构的基础之上,全面研究山地拖拉机后悬挂技术和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在保障山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山地拖拉机车身与悬挂机具协调自适应技术,实现山地拖拉机悬挂机具对坡地的仿形作业,是山地拖拉机自动调平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国有林场伐区道路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福建省的地形地貌和我国生产的轻型运输机械类型,探讨建设我省国有林场既能满足现有的伐区生产,又利于今后改造的林道形式——轻型车道、手扶拖拉机道.从轻型农用车、手扶拖拉机的运输机械性能上研究它们在林道上行驶车速、道路宽度、纵坡、最小转弯半径等适应的范围,以及这2种林道建设技术标准.并按有关道路建设理论探讨国有林场伐区道路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研究适合园艺型的手扶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的需要,在分析无驱动轮旋耕机刀片运动轨迹和受力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保证正常工作的条件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