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VA对草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草鱼饲料中VA适宜的添加量。【方法】采用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白糊精为糖源、玉米胚芽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作为基础饲料,配制VA水平为0(对照组),810,1 620,2 520,3 224,3 980,7 950,16 386 IU/kg的8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79±0.52) g的草鱼12周,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束后测算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草鱼幼鱼,在试验后期有8.33%出现眼球突出、尾鳍充血的症状,添加VA试验组的草鱼未出现类似症状;饲料中VA含量在0~1 62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随饲料中VA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中VA含量>7 95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类似,而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相反;VA对草鱼成活率和全鱼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缺乏VA会显著降低血清中ALP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GPT和GOT的活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缺乏VA会引起草鱼幼鱼眼球突出、尾鳍充血和肝功能异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A会促进草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但过量的VA会降低草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对草鱼体质量增长率与饲料中V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VA的需要量为1 653 IU/kg,同时建议饲料中VA含量不宜超过7 950 IU/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4-N、NO-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C/NVN/PV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C/NV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铁(EDTA-Fe,简称Fe)对番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基于光周期和Fe营养协同促进设施番茄营养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莓柿子番茄为试材,设置2个光周期(12 h/12 h和16 h/8 h),进入开花期后在番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CK),100,150,200 μmol/L)Fe肥,研究光周期和外源Fe对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种光周期下,随着外源Fe浓度的增加,番茄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叶绿素总含量(Chl a+b)以及净光合速率(Pn)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当Fe浓度为150 μmol/L时Chl a、Chl b、Caro、Chl a+b含量和Pn均最高;与CK相比,各Fe肥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总体均显著升高。2种光周期下,随着外源Fe浓度的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当Fe浓度为100~150 μmol/L时,以上指标含量均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12 h/12 h光周期下同一处理相比,16 h/8 h光周期下番茄叶片Chl a、Chl b、Caro、Chl a+b含量和Pn以及果实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种光周期下,叶面喷施Fe肥对成熟期番茄果实K、Ca、Mg、Zn、Fe、Mn含量影响有明显差异。【结论】外源Fe可有效促进不同光周期下番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提升,且以16 h/8 h光周期下叶面喷施100~150 μmol/L Fe肥的促进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无机盐、维生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斑玉蕈液体菌种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斑玉蕈菌株HM-2为材料,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3±1) ℃、空气相对湿度70%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75% 的条件下培养12 d后测定菌落直径,研究上述物质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培养基相比,0.5~2.0 g/L的 MgSO4、NaCl和KCl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均以1.5 g/L时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分别达到81.04,78.93和80.29 mm;而0.5~2.0 g/L 的CaCl2、KH2PO4和0.01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0.04 g/L的ZnSO4对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的培养基相比,2.0Hypsizigus marmoreus(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10.0 mg/L的烟酸、叶酸、VB1和VB2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2.0 mg/L叶酸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7.76 mm;而2.0~10.0 mg/L的VB6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无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相比,2.0~10.0 mg/L的IBA、GA3和NA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以2.0 mg/L IBA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9.33 mm;而2.0~10.0 mg/L的KT与6-B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结论】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SO4、NaCl、KCl、烟酸、叶酸、VB1、VB2、IBA、GA3和NAA,可促进斑玉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棉花水分胁迫指数对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修订和完善滴灌均匀系数的设计与评价标准,在新疆干旱区研究了滴灌均匀系数和灌水量对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的影响。供试作物为棉花,试验中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65(C1)、0.78(C2)和0.94(C3)三个水平,灌水量设置充分灌水量的50%、75%和100%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棉花冠层温度和CWSI表现出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冠层温度和CWSI均匀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1~0.98和0.65~0.91,均随滴灌均匀系数增加而增大;灌水量对冠层温度和CWSI均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滴灌均匀系数对冠层温度和CWSI均匀系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α=0.05)或极显著水平。CWSI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滴灌均匀系数越低,水分亏缺引起的减产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的光合特性,为西瓜短侧枝突变体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和正常长侧枝品系GWAS-38为材料,测定坐果期第10~15节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以及气孔的密度、长度和开度。【结果】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均无显著变化,但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了9.52%。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PnGsCiTr分别较正常长侧枝GWAS-38极显著降低了46.0%,75.0%,18.8%和47.0%。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F0极显著升高了17.9%,而FmFv/FmFv′/Fm′、ΦPSⅡqP和ETR均无显著差异;气孔密度极显著增加了140.2%,而气孔长度和开度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2.1%,40.4%。【结论】气孔限制是导致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瓜后绿突变体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探究西瓜叶色后绿机制及将叶色标记应用于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发现的西瓜叶色后绿突变体63第三节位(Ⅰ时期)黄化叶片、第九节位(Ⅱ时期)绿色叶片及绿叶品系Liu-2相同节位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总叶绿素(Chl))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产量(F0)、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Ⅰ时期相比,在Ⅱ时期,正常绿叶品系Liu-2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Chl及Chl a/Chl b差异不显著,但Caro/Chl显著降低了2.7%;后绿突变体63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及Chl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较Ⅰ时期分别增加177.7%,251.9%,92.0%和171.1%,而Caro/Chl极显著降低了29.2%。Liu-2的PnGsTr分别提高133.1%,41.0%和7.3%,Ci减少16.0%;后绿突变体63的PnGsTr分别提高1 213.7%,49.6%和17.3%,Ci减少19.3%。与Ⅰ时期相比,Ⅱ时期Liu-2的F0减少4.9%,FmFv/FmFv′/Fm′、ΦPSⅡqP、ETR分别增加8.0%,3.0%,33.9%,77.2%,32.2%和77.2%;63的F0FmFv/FmFv′/Fm′、ΦPSⅡqP、ETR分别增加78.1%,124.1%,6.6%,25.3%,70.0%,34.5%和68.5%,63转绿后F0Fm的增加程度大于Liu-2。【结论】西瓜后绿突变体63-Ⅰ时期光合色素过低,导致幼叶黄化;Ⅱ时期光合色素含量大幅提高,使叶色逐渐由黄转绿。在此过程中其Chl含量提高,光能捕捉能力增强,荧光产量增加,最终光合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巨桉幼树对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巨桉适宜立地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CK(0 mg/kg)、T1(12.5 mg/kg)、T2(25 mg/kg)、T3(50 mg/kg)、T4(100 mg/kg)5个镉(Cd)处理水平,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每个处理Cd用量等分为5份,分别于2018年5-9月施入,10月底测定各处理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光合 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Cd施入水平的升高,巨桉幼树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hl a/b呈先升后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逐渐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则逐渐上升;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降低,电子传递效率(ETR)先降低后升高,PSⅡ潜在活性(Fv/F0)先升高后降低,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无显著变化;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P)降低,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x)增加。【结论】土壤中较高的镉含量对巨桉幼树的光合生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在镉污染严重地区发展巨桉人工林,也不宜选择巨桉作为镉富集植物用于污染区的生态修复。但在镉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如土壤中Cd含量在12.5 mg/kg以下时,种植巨桉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选育的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进行多元分析及综合评价,为适宜河西荒漠地区栽培的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西荒漠绿洲区的215,511,512,513,515,516,517和L8,L9,L10,L11,L12,L13、L14共14份番茄品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番茄红素、VC、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含量等11项指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番茄果实品质。【结果】(1)不同番茄品系间果实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5.45%~41.99%,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含量、果实硬度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纵径与横径和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5个主成分为果实纵径和可溶性糖、总酚、VC、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88.542%,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7.5时,14个番茄品系可分为3类,各类群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4)215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516和L8,三者适宜作为加工型番茄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加工的材料。【结论】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备筛选优良加工型种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与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联合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p-NP对泥鳅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和最小全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BPA与pNP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BPA:4.8,5.8,6.9,8.3,10.0 mg/L;p-NP:11.6,13.6,15.8,18.4,21.5 mg/L)处理泥鳅,同时设空白对照(加蒸馏水),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10条泥鳅,试验开始后,连续8 h观察泥鳅的活动、中毒情况及体色变化,每24 h统计1次泥鳅的死亡率,计算 24,48,72 和 96 h 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按 BPA与 p-NP 单一毒性 96 h LC50值进行毒性1∶1的联合毒性试验,并采用 Marking 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AI)法评价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24,48,72 和 96 h 时,BPA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 8.31,8.02,6.95 和 6.43 mg/L,p-NP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9.25,17.58,17.04和14.70 mg/L。不同染毒时间下,BPA与p-NP对泥鳅的联合毒性作用AI均小于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I的绝对值逐渐变小。【结论】BPA与p-NP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二者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红豆杉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国红豆杉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为红豆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多重单因素试验法,将中国红豆杉种子前处理后,采用9种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处理,之后分别进行0 ℃冷浴静置、25 ℃室温0.6 MPa抽真空和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5,10和15 min;然后按照4种不同的冷冻方式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保存结束后分别采用37 ℃水浴快速、20 ℃流动自来水、5 ℃慢速和25 ℃室温静置进行解冻,最后探讨了在较优的3种冷冻保护剂条件下保存时间对红豆杉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冷冻保存后种子的活力。【结果】冷冻保护剂、保护剂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冷冻方式、解冻方式、保存时间均对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红豆杉种子活力具有明显影响。9种冷冻保护剂中较优的是体积分数8%二甲基亚砜(DMSO)、体积分数5%乙二醇和PVS-4,冻存后中国红豆杉种子TTC还原量分别为(2.679 7±0.255 6)、(2.290 4±0.040 7)和(2.055 5±0.009 9) mg/g;冰浴250 W超声波处理10 min的效果最好,TTC还原量为(2.143 1±0.098 6) mg/g;4种冷冻方式中-20 ℃预冻1 h后投入液氮保存红豆杉细胞活性相对较高,TTC还原量为(2.454 4±0.069 5) mg/g。37 ℃水浴快速解冻后细胞活力更高,TTC还原量为(2.469 7±0.022 1) mg/g。【结论】红豆杉种子的最佳超低温保存技术条件为:采收后的新鲜种子干燥后于5 ℃条件下放置9个月打破其休眠,然后机械去掉种子硬壳,用蒸馏水浸泡12 h,脱去种子内皮,在无菌条件下用体积分数75%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3次,沥干,移入冷冻管中,加入体积分数8% DMSO冷冻保护剂,封口,于冰浴250 W超声波条件下浸泡处理10 min,于-20 ℃预冻1 h后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72 h,然后在37 ℃水浴中快速解冻。在此条件下,中国红豆杉种子活力最高,TTC还原量可达(2.469 7±0.022 1) mg/g,而且同等条件下,选用PVS-4冷冻保护剂更有利于红豆杉种子的超低温长期(1个月以上)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分对番茄叶片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番茄栽培提供科学用水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按照单株日蒸腾蒸发量(ET)的50%,75%,100%和125%作为补充灌溉量设置4个水分处理,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番茄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25% ET处理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叶片温度(Tl)、气孔限制值(Ls)则呈下降趋势,其中以50% ET处理的最低;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加,番茄叶片的PnTrGsWUELs均呈先迅速升高后缓慢升高甚至下降的趋势;Ci先急剧下降,后基本保持平稳;VpdlTl先略有下降后逐渐上升。【结论】气孔限制因素是水分影响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按照ET的125%补充灌溉量,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的Pn,降低WUE。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滴灌棉田冻融季土壤水热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滴灌棉田冻融期及其前后水热盐分布规律.[方法]实验以野外实测和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水热盐在干旱区滴灌棉田冻融季土壤各层中分布特征.[结果]表层土壤11月下旬开始冻结,到翌年2月上旬达到最大冻结深度,4月上旬土壤完全融通,冻融期5 cm深处土壤温度变幅为19.95℃,170 cm深处变幅为10.25℃;0~60 cm土层2009年11月29日~2010年2月11日含水量和含盐量冻结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2010年2月11日~4月21日为融化期,土壤垂直含水量和含盐量分布表现出复杂的变化方式,60~200 cm土壤水盐垂直分布变化不大;土壤水分与盐分时间变异特征表现为:冻融期土壤表层变异性大于底层,0~80cm水分变异程度大于盐分,80~200 cm水盐变异系数差异不大,变异性低.[结论]为冻融季土壤水热盐分布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对盐渍土的改良、农业灌溉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盛果期枣树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枣树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的方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红枣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25 cm)随着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0~160 cm)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根系根长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25 cm和垂直深度0~80 cm的区域,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75 cm和垂直深度0~90 cm区域。【结论】水平距离0~200 cm和垂直深度0~70 cm以内土层是红枣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占全根的百分比均在80.00%以上,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预冷对哈密瓜采后乙烯释放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俨  车凤斌  吴斌  张婷  张健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8):1391-1396
[目的]以研建哈密瓜预冷工艺为目标,依据预冷对果实采后呼吸与内源乙烯的影响,确定哈密瓜采后预冷工艺的基本参数.[方法]测定中熟品种抗病86哈密瓜预冷过程果实温度、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3℃条件通风预冷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与温度同步下降,果实各部位降温速率大小顺序为:果皮>近果皮果肉>近种腔果肉>种腔;温度、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下降的最快时段为预冷的前4h,果实各部位降温幅度为39.55;~66.42;,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降幅分别达到82.69;和56.41;,随后各指标降幅明显减小.[结论]预冷12 h左右,果实各部位的温度、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下降幅度均超过70;.  相似文献   

16.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 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 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 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 ℃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 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 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 ℃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7.
赵丽雯  吉喜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016-4026
【目的】确定中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农田蒸散量并区分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为制定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和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科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绿洲内部大田玉米地2009年的小气候和土壤蒸发等综合观测试验数据,运用FAO-56和ASCE推荐的两种时间步长的四种不同形式的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甘肃临泽绿洲玉米农田2009年参考蒸散量,并结合FAO-56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了其实际蒸散量。【结果】4种P-M模型FAO-56-PM 24h、ASCE-PM 24h、FAO-56-PM 0.5h及ASCE-PM 0.5h和双作物系数法估算的实际蒸散量依次为672.1、766.2、991.2和805.6 mm。【结论】利用涡动相关数据及小型蒸渗仪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使用FAO-56-PM 24h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参考作物蒸散-双作物系数法能够较好估算研究区的蒸散量并有效地区分农田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2009年研究区域农田制种玉米的耗水量大约为671.2 mm,日均蒸散量为4.1 mm,其中作物蒸腾累积量为498.5 mm,土壤蒸发累积量为172.7 mm,分别占蒸散量的74.2%和2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准噶尔东南缘荒漠梭梭幼苗生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分析幼苗对生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状况,为梭梭天然林的生态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区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对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与差异。【结果】(1)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78 500 lx和82 000 lx,而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分别为46.28和47.60℃,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2)土壤表层水分匮乏期为7和8月,其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1.88%和0~1.72%,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升高趋势。(3)生境区A与B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而冠幅和梢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4)在极端干旱的7~8月,幼苗同化枝叶绿素SPAD值分别由18.37和16.05下降到9.27和10.03。【结论】幼苗生境区的生态因子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均有利于梭梭幼苗的生长,但生境区A的幼苗生长状况要优于生境区B。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代乳粉饲喂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新生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代羔羊随机分为低(L)、中(M)、高(H)3个饲喂水平组,分别按体重的1.0%、1.5%和2.0%饲喂代乳粉。羔羊于50—60、80—90日龄期间分别进行一期消化代谢试验,并在50、90日龄采集血液样品,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羔羊的体重(BW)和体尺(BL)随代乳粉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低、中、高3个处理组间的BW和BL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氮(N)、粗脂肪(EE)、Ca、P消化率随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低饲喂水平组DM、GE、N、EE、Ca、P的消化率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但在8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的N沉积率最低,仅为70.9%,显著低于低饲喂水平组的78.7%(P<0.05)。50日龄时,各处理间的总蛋白(TP)、尿素氮(BUN)、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但低、中饲喂水平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CHOL显著高于低饲喂水平组(P<0.05)。【结论】适宜代乳粉饲喂水平可显著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改善饲料转化率(FCR)。20—50、50—70和70—90日龄羔羊的代乳粉饲喂水平分别按体重2.0%、1.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20.
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75%和60%,分别代表水分过量、正常和亏缺)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中,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水分亏缺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表明,热焓值和终值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在水分亏缺时较高,且水分过量或亏缺均导致样品回生值增加。苏玉糯5号籽粒淀粉平均粒径和直径>17 μm淀粉粒比例在土壤水分正常时较低,而渝糯7号恰好相反。最大吸收波长在水分正常时最低,水分亏缺时最高。碘结合力和结晶度苏玉糯5号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渝糯7号在土壤水分亏缺时碘结合力较高而结晶度较低。【结论】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时较低的结晶度和较高的碘结合力导致糯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回生值较高。水分正常时,籽粒加工品质较优(高峰值黏度与崩解值,低回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