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茎秆强度、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茎叶重、根重等是评价大豆倒伏的重要相关农艺性状,为综合分析这些性状,以便揭示大豆倒伏的遗传机理,本研究以地理远缘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材,在发生倒伏的3个主要时期,调查倒伏相关农艺性状和家系倒伏情况,分析不同生育时期主要农艺性状与田间实际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RIL群体在R4期开始发生倒伏,不同发育时期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家系倒伏情况相关性不同,R4期至R8期影响倒伏的主要农艺性状经历了由茎重向株高、节间长度和茎秆强度等性状的演变。本研究使用多个农艺性状设计了8个大豆倒伏评价指数综合分析RIL群体田间倒伏情况,各倒伏指数在各生育时期均与家系倒伏情况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均高于其它单一性状与实际倒伏情况的相关性。其中,倒伏指数[(节间长度×茎重)/茎杆强度]与实际倒伏情况相关性最高,且仅用最少农艺性状代替直观观察到的倒伏情况,可作为倒伏研究的一个复合评价指标用于对RIL群体进行抗倒伏QTL定位,为将来大豆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22个倒伏程度不同的品种(系)的倒伏程度和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指出了倒伏造成的减产是植株主茎和分枝上结荚数和百粒重降低的综合效应。植株高大与倒伏关系最明显(r=0.672)。虽然茎中韧皮纤维束数目,本质部和髓面积与倒伏的相关系数不很高,但通径分析表明,这些性状对倒伏的直接影响是大的。植株高、茎细、髓面积大、木质部面积小、纤维束少的材料不抗倒伏。  相似文献   

3.
采用100个甘蔗亲本配制了144个杂交组合,分析其有性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田间锤度、蔗糖分配合力,次年参照常规选育方法选择宿根杂种优良株系。结果表明:早熟组合前7名均为以桂糖与CP为亲本的组合,以ROC22作为父本易得到植株较高和较高糖分的F1;在小区含糖量组合配合力前30名的组合中,小区含糖量组合配合力与小区含糖量的特殊配合力和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44。  相似文献   

4.
大豆植株的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形态性状的亲本均值与F1、F2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里呈著或极显著正相关。F1、F2的主要产量性状的均值与相应世代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的F1育种值与F2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总配合力效应值世代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差异,采用地理纬度相近的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新育成亚有限型品种各4个和4个辽宁省20年代老品种为亲本,配置组成地理远缘和时代远缘杂交F1代,对F1代主要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且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的杂种优势要高于时代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但百粒重、粒茎比、光合速率这三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均以新老品种杂交的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大豆骨干亲本中豆32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以中豆32及9个大豆品种(种质)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比较各杂交组合10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配合力分析表明:骨干亲本中豆3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GCA),除百粒重和蛋白含量GCA为负值外,其余8个性状GCA均为正值,尤其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4个性状上表现突出。中豆32组配的杂交组合大部分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30个杂交组合中,中豆32×郑8516、中豆32×中黄13、中豆32×新四粒黄、中豆32×宁豆5号和中豆32×中黄319产量相关性状的SCA均较高。遗传分析表明,各组合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底荚高度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研究表明,中豆32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育种中根据其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加以利用,易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裸燕麦品种,对16个裸燕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进行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与抗倒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品种间地上部生物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形态及倒伏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和穗位高是评价裸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产量较高的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的株高、穗位高较低,倒伏指数较小且田间未发现倒伏;坝莜14号、晋燕17号虽具有较高产量,但其株高、穗位高较高,倒伏指数较大,且田间分别表现为7级易倒伏和5级中抗倒伏。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抗倒伏综合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配合力是杂交育种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种指标,大豆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陈恒鹤(1982)已有报道。本研究以双列杂交设计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豆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表现,以期探讨亲本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遗传规律,为正确选配亲本,及早评定组合优劣,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品种和两个国外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4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及F_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主要产量性状有较高的正向杂种优势。文中探讨了配合力分析的目的。指出MSg/MSs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选择早晚的一个重要遗传参数。产量一般配合力大的优良亲本为黑农33、MA1388和吉林20。产量高,特殊配合力大的最佳组合为黑农33×MA1388。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对35份东北三省大豆资源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35份大豆资源表型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4个主成分,进一步鉴定到10份优异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3份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因品种结荚习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亚有限型大豆品种中,每荚粒数、单株荚数、株高和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有限型大豆品种中,单株粒数、生育期、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品种选育上,对于亚有限大豆品种,应优先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单株,尤其是注重多荚和多粒性状的选择;对于有限型大豆品种,应选择生育期与单株粒重间平衡较好的单株,能充分发挥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了10个日本菜用大豆和8个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日本菜用大豆品种的株高显著矮于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且抗倒能力也显著强于普通大豆,而且以有限结荚习性居多,籽粒较大,百粒重显著大于普通大豆品种.虽然日本菜用大豆的产量要明显低于辽宁普通大豆的产量,但品质要显著好于辽宁普通大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有些品种高达50%.结果还表明:多数菜用大豆的油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45 mg·g~(-1),而普通大豆平均含量为238 mg·g~(-1).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In Brazil,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causing damage to soybean (Glycine max) are stink bugs. Soybean production would increase if varieties with enhanced resistance were developed.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xamine different traits associated with plant development,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an F2:3 soybean population in a stink bug-infested field and to evaluate genetic parameter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ose traits. The parents and progeny from 229 F2 plants developed by crossing a resistant cultivar (IAC-100) with a susceptible cultivar (CD-215) were evaluated in three replications in a single environment. Seven agronomic traits and eight indicators of insect resistance were measured. Genotyp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all traits except lodging. The grain-filling period exhibited a positive genotypic correlation of 0.66 with hundred-seed weight, whereas a negative genotypic correlation of ?0.53 was found between pod damage index (%) and weight of healthy seeds. In general, a shorter pod-filling period, lower weight of hundred-seeds, lower indices of pod damage, and higher seed-yield per plant were phenotypic traits of genotypes resistant to these insec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种植的9个玉米新品种相关的农艺性状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玉米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和穗长等;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要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的抗大豆胞囊线虫非小种特异性品种L-10为父本、黑农37为母本杂交所衍生的141个F2:8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材料,采用塑料钵柱法在温室病圃对大豆重组自交系抗性进行鉴定,并对抗病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寄生指数与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呈负相关;与花色存在相关,与种皮、种脐色存在显著相关.高抗品系呈现椭圆的粒形、黑色种皮、黑色脐、棕色茸毛为主,这些质量性状可为高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主要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求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龙江地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层数>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底荚高度,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影响较大的是单株荚数、结荚层数,影响中等的是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单株粒重和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