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麻抗倒伏性状分析及培土对亚麻抗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抗倒伏机理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表明:(1)采用倒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亚麻抗倒伏能力,用倒伏程度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亚麻倒伏的实际情况。(2)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与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角度、单茎鲜重、冠层鲜重、冠层附着水量、倒伏指数、单株分茎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等性状呈负相关。与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干重等性状呈正相关。(3)与倒伏程度关系最密切的几个性状中,茎秆抗折力对倒伏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茎粗和单茎鲜重。(4)快速生长期至现蕾期培土,可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使倒伏程度降低9.12%,比不培土的单株平均产量高16.21%,粒重增加2.68%,果粒数增加9.24%,单位面积产量高14.67%,而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经济系数、株高、纤维的工艺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变化,培土措施对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效果较好,而对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玉米籽粒产量和抗倒伏的重要茎秆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茎秆倒伏的最常用方法是测定茎秆本身倒伏程度,当然这是最合乎逻辑的了,但是对于查明倒伏的诸多原因,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茎秆倒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但测定时它却表现为质量性状。这种性状的表现通常具有临界特性(Falconer,1981)。植株或是倒伏或是不倒伏,测定茎秆倒伏无法预计植株抗倒伏的程度。植株倒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表现为交互作用(Loesch等,1963)。这就是在估算茎秆倒伏时标准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9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的44个玉米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以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4个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7.09%~82.23%,空秆率、倒伏率、倒折率、茎腐病、瘤黑粉病等性状遗传变异程度较大。(2)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产量与空秆率(r=-0.404),产量与茎腐病率(r=-0.430)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倒折率(r=-0.340),产量与大斑病级(r=-0.317),产量与瘤黑粉病率(r=-0.318)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409,呈显著正相关;空秆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452,呈极显著负相关。(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株高(0.574)空秆率(-0.480)茎腐病(-0.313)倒折率(-0.224)穗位(-0.218)瘤黑粉病(-0.149)大斑病(-0.039)倒伏率(-0.021),株高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空秆率对产量的直接负向效应最大,茎腐病对产量的直接负向效应较大。说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不同,其空秆率、抗倒性、抗病性明显不同;株高、空秆率、茎腐病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兼顾各性状的相互作用,在适当增加株高,降低穗位的同时,应加强抗空秆性、抗倒性、抗病性,尤其是抗茎腐病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相关性最为密切.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直接效应最大,而茎重则具有较大的负效应.以抗倒指数作为综合指标评价大豆种质根倒伏抗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44个远缘杂交大豆后代为材料,对植株的倒伏级别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分析了亲本配合力.通过分析大豆倒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试图为抗倒伏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4个F1代远缘杂交大豆株系中,植株倒伏性分离广泛,组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亲本中俄亥俄当代晶种以及辽宁当代品种中部分品种配合力较高,有利于抗倒伏晶种的选育.株高、茎粗、分枝数和植株重量平衡点是影响倒伏的主要闪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161株菲律宾品种菠萝植株的果实重量、果眼数、叶片数、叶片重和茎重等5个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通径分析,获得关于这些性状的特征数、通径图、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并对通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y=242.292 2.5084x_1 8.3126x_2 0.3663x_3。它的复相关系数为R=0.9275。结果期的菠萝植株所具有的叶片重是影响果实重量的最重要性状。由于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他性状(x_1,x_2,x_4)对菠萝果实重量的间接影响也很大,必须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燕麦抗倒伏种质资源,对111份国内外燕麦种质材料的12个性状及倒伏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9,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主穗粒重(49.22%)、主穗粒数(41.76%)、纤维素含量(36.67%)、抗折力(35.28%)、抗刺穿力(26.06%)、主穗小穗数(25.98%)、茎基部第二节间壁厚(25.79%)、百粒重(24.92%)、茎基部第二节间长(22.86%)、主穗长(19.65%)、茎基部第二节间茎粗(16.06%)、株高(13.69%);倒伏指数与株高、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抗刺穿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株高对燕麦倒伏指数影响最大。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1.724%,其中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为主穗因子、茎秆机械强度因子和株高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第I类种质群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作为抗倒伏燕麦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
扬麦系列品种植株抗倒性能的演变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扬麦系列品种的抗倒性变化规律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等抗倒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移,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而基部第1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现代育成的扬麦品种基部节间秆壁厚度与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在总体上大于早期育成的扬麦品种,而茎秆粗度无显著差异。育成年代越早的品种抗倒性越差,倒伏面积越大,倒伏程度越严重;近几年育成的品种抗倒性显著增强,发生倒伏的风险降低,产量提高。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最主要因素,基部第1、第2节间壁厚、基部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茎粗等性状也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茎秆强度、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茎叶重、根重等是评价大豆倒伏的重要相关农艺性状,为综合分析这些性状,以便揭示大豆倒伏的遗传机理,本研究以地理远缘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材,在发生倒伏的3个主要时期,调查倒伏相关农艺性状和家系倒伏情况,分析不同生育时期主要农艺性状与田间实际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RIL群体在R4期开始发生倒伏,不同发育时期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家系倒伏情况相关性不同,R4期至R8期影响倒伏的主要农艺性状经历了由茎重向株高、节间长度和茎秆强度等性状的演变。本研究使用多个农艺性状设计了8个大豆倒伏评价指数综合分析RIL群体田间倒伏情况,各倒伏指数在各生育时期均与家系倒伏情况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均高于其它单一性状与实际倒伏情况的相关性。其中,倒伏指数[(节间长度×茎重)/茎杆强度]与实际倒伏情况相关性最高,且仅用最少农艺性状代替直观观察到的倒伏情况,可作为倒伏研究的一个复合评价指标用于对RIL群体进行抗倒伏QTL定位,为将来大豆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倒伏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抗倒性不同的10个玉米品种,对现有玉米抗倒伏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玉米抗倒伏综合评价方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系数是株高、单茎鲜重、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的综合体现,倒伏系数与倒伏程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对玉米倒伏系数有较大负作用,单茎鲜重和株高对倒伏系数的直接和间接的效应都较小。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划分为5个倒伏级别。以倒伏系数为评价标准,能客观准确地反映10个玉米品种的抗倒性,抗倒性强的品种倒伏系数较小,依据倒伏系数可以建立玉米抗倒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A5短1.876厘米,小10.39度,根总重比A5高34.35%。A5皮骨比值(0.773)最大。茎节长、叶夹角、皮骨比值与麻株倒伏呈正相关(r=0.943**、0.980**、0.840*)。根重与麻株倒伏是显著负相关。髓腔径品种间差异较大,腔茎比与麻株倒伏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大豆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发现由于气候异常、病虫害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使大豆子叶节上部主茎幼芽生长停止,从子叶节叶腋长出双茎植株。一般由于双茎植株生长纤细,易倒伏,荚数增加不明显,未被利用。我们近几年在大豆田间选种时发现大豆某些材料出现双茎植株,又参阅了刘书凯等(1992,1993)有关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新技术的论述,受到启迪,做了早期大豆形成双茎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是否能提高单株产量的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豆试验田进行的。供试大豆是1998年育种地中选出的双茎植株98-20-1、98-20-2、98-20-3和9…  相似文献   

15.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苗期表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苗期性状与纤维品质、产量性状存在着一定程度相关性。幼苗叶面积大,茎粗壮的植株其纤维强度高,子指大,产量低。而子叶节高的植株纤维长,但麦克隆值、衣分、皮棉产量低。  相似文献   

17.
北方夏大豆高产性状结构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节荚数多,节粒数多,节粒重和粒茎比值高是高产品种最显著的增产性状,其中提高粒茎比值是大豆产量增长的主要潜力。其形态性状表现在高产品种株高大幅度降低,节间也有明显的缩短,主茎节数也平均减少12.32%。至于茎杆重量,植株过高,茎重过大是减产因素。对于病毒病的抗性是高产稳产性状。光合效率,高产品种平均增加9.23%,血与株粒重,株茎重无关。然而一个重要的事实是:高、中、低产三组品种的株茎、粒重(合计)却几乎完全相等。通径分析表明,株芝重、株高对粒茎比值有较大的直接负向作用。株粒重虽为正向作用,其值很小,主要通过株高、株茎重间接影响粒茎比值的大小。表明光合产物能否经济有效的用于籽粒构成,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试图分析比较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性状组成,性状差异,性状改进和诸多器官的协调平衡关系。以求得从理论和实践上揭示大豆增产途径,明确高产性状结构,为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3个田间整株抗倒伏指标(整株抗折力、整株抗弯强度、倒伏指数)和4个试验室抗倒性指标(茎秆第3节抗折力、第3节抗弯强度、穿刺强度、抗压强度)评估20个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子粒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抗倒性表现以及与6个植株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长、壁厚、茎秆密度)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抗倒指标均呈现显著的品种间变异。与灌浆期相比,20个品种在收获期抗倒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灌浆期抗倒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在收获期仍然表现较好。不同抗倒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抗倒指标之间的相关度在灌浆期和收获期保持基本不变。不同抗倒指标与不同茎秆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是影响品种抗倒性的一个关键试验室指标。倒伏指数与田间抗折力有极显著负相关,与穗位高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苗期大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杨万明  杜维俊 《大豆科学》2012,31(3):399-405
选用耐旱性较强的野生大豆SNWS0048和综合性状优良但不耐旱的育成品种晋大73为亲本,构建回交自交系(BIL)群体。连续2 a在人工控制环境下,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该大豆群体的苗期根系及地上部性状,采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同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株高、茎重、根长和根重均有所下降,根冠比有所升高。干旱胁迫下的耐旱系数与所有性状呈正相关,其中与主根长、根重、根冠比极显著相关,与茎重显著相关,与株高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根干重对大豆耐旱性有重要影响,而干旱胁迫条件下根冠比对大豆耐旱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