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新指定作为特殊用途的蚕品种日507号·日508号×中507号·中508(爱称:先锋),日本农林水产省告示第388号(平成元年3月23日)已作了正式公布使用。这个品种是作为西服面料用新素材“斯派罗绢丝”等的原料茧。以茧丝纤度4.5D为目标育成的粗纤度蚕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的春蚕用品种“2·3×2·3”是四元交杂种,并且两亲是限性品种,虫质强,解舒也好,丝质优。又,两亲是交杂原种,因此产卵性能也好,是能够成为蚕业界所要求的优良品种。关于两亲属限性品种,过去有日131号×中131号(1975年指定取消)和1976年指定的日140号×中140号,都是二元交杂种,作为四元交杂种,这还是第一次。现在的限性品种,雌蚕是形蚕,雄蚕是姬蚕,从四龄起蚕到熟蚕用斑纹来鉴别雌雄是容易的。因此,与其用过去的方法,不如用新品种效率高,经费等亦节省,对蚕种生产上是极其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3月指定的适应春蚕饲育的新品种,日150号×中150号(爱称:大鹫),是长丝长纤度为2.8旦尼尔左右的蚕品种。为了掌握新指定品种原种的制造性能,对幼虫生长发育,发蛾产卵性状以及孵化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央农牧渔业部一九八二年六月二日印发《桑蚕新品种国家审定结果报告》的通知,同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新品种的审议意见,我区选育的早秋用蚕品种“群芳×朝霞”(539B×7532),其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供全国试养、推广.同时通知可供全国试养、推广的新品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春用蚕品种“春蕾×明珠”(春试一号×春试二号)、“菁松×皓月”(春试三号×春试四号)和早秋用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朝雾”的育成 1990年3月新蚕品种—广食性蚕日601号×中601号,爱称“朝雾”由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推广。数年前,食苹果或食香蕉和蛋糕一类的蚕作为新闻介绍,在周刊杂志上成为漫画材料的事还记忆犹新。在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遗传素材研究室保存的食性异常的“沢J”就属于这种蚕品种。在松本支所耐性蚕品种育种研究室寻找适于用脱脂米糠或鱼粉、酵母、麦麸粉等畜用廉价饲料素材,完全不食桑叶粉的LP—1(堀江等,1983)新的人工饲料的蚕品种,从选育适合于一般人工饲料的半成品  相似文献   

6.
桑蚕新品种“两广2号”(932·芙蓉×7532·湘晖)是广西蚕业指导所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合作选配的四元杂交种.该品种进行了两年的实验室、农村饲养、种场繁种及有关缫丝厂测试鉴定.分别比两广当前推广的“桂夏2号”和“两广1号”提高.自治区桑、蚕品种审定小组接受育种单位的申报.依据农业部(80)农业(经)字第9号关于《桑蚕品种国家审定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于1992年2月29日进行审议.  相似文献   

7.
“两广一号”在广东、广西两地区推广使用十多年,对提高夏秋蚕期蚕茧的产量釉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原种产量不高,繁殖系数偏低等缺点,已不适应当前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是我所从1988年开始选配,1989年起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共同试验攻关的夏秋“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选育目标是体质强健,易养,产量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8.
我区春秋兼养的二化性品种“东34×苏12”推广以来,曾经对稳定春秋蚕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苏12原种比较难养,秋季繁种比较困难,而且其茧层率、茧丝量、出丝率与“桂夏二号”相仿,再提高有一定局限了.一九七七年我区通过鉴定试行推广的秋蚕新品种“两广一号”(新九×7532)虽然体质比较强健,茧质、丝质比“东34×苏12”高,但因出现再出卵,在未解决前一些蚕种场怕制种没有把握,不愿扩大繁育,因而扩大生产也受限制.为了解决适应我区饲养的秋蚕品种,我所于1978年又育成了九白和539两个品种,配成九白×7532、539×7532并进行了试养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 (一) 随着蚕桑事业的日益发展,家蚕品种也在不断更换。从我区情况看,目前春蚕品种还比较理想,有苏5×苏6(正反交)、东肥×华合(正反交)两对当家品种。1981年,全区春蚕发种量苏5×苏6占50%以上,东肥×华合(正反交)占30%左右,东肥·671×华合(正反交)占10%多一点。1982年春蚕的发种量:苏5×苏6(正反交)占80%,其余为东肥×华合(正反交)。蚕农对春用品种基本是满意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夏秋蚕的品种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张种产量低、产值低、茧质差。我区历年来夏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一般在40斤左右,张种产值:苏_3×苏_460多元;苏_3·秋_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我省夏蚕蚕茧产量、茧丝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我所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经过两年多的品种选配,初步选育出蚕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体质强健的新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的中·中×日·日双交四元一代杂交种。经两省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实验室,农村生产试养,初步结果表明:“9·芙×7·湘”具有好养、产量高、出丝多、丝质优等优点,并得到蚕农的好评。现将我省试养情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弄清桑叶育蚕末龄期投与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AJH)是否能使蚕茧数量性状提高,进行了探讨试验。试验用日02号×支02号及日140号×支145号两个品种作材料蚕,分别于春蚕期和初冬蚕期用桑叶育进行试验。所用的AJH药物代号为“SSP—11”,将其1000倍液及1500倍液喷布桑叶,于五龄期投与。试验结果,投与AJH 二个试验区的五龄期食桑时间比对照区延长0.5~1天。对蚕茧数量性状的变化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2.
<正> 1985年10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资材审会议第59次蚕种部会通过了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新育成的蚕品种“日02×中02号”。根据全国鉴定成绩,该品种在18项鉴定指标中,有6项指标(收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茧丝量、解舒丝长、出丝率)创造了至今指定品种前所未有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3.
<正> 为适应蚕桑生产的飞速发展,1990年秋季我场从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首次引进陕蚕三号杂交原种试繁普种,并获得成功。陕蚕三号原种是中·中和日·日四元杂交组合。中系由122、795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5(122×795),反交为陕三7(795×122);日系由226、796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6(226×796),反交为陕三8(796×226)。其中陕三7为限性品种,即壮蚕雌蚕为普斑,雄蚕为姬蚕。今秋我场引进试繁的是陕蚕三号的陕三7和  相似文献   

14.
<正>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于2002年年初立项,旨在4年时间内培育一对适应华南地区抗逆性强、强健好养、高产优质的夏秋用新蚕品种。同时利用蚕胚胎温敏性的遗传特性,开展选育专养雄蚕的品种。 2 项目进展 2.1 常规品种选育进展 2.1.1 杂交亲本的培育和筛选 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亲本素材的比较筛选、改良与提高,配合力测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和选择,确定了核心亲本和目标组合。中系为丰选、南五(黄、白卵系)、501,日系为208、7532;目标组合粤枫三号(组合型式五·选×28·32),正参加广东省品比鉴定。 2.1.2 杂交组合鉴定和中试 2.1.2.1 实验室鉴定2002~2004年3年6期实验室鉴定与对照9·芙×7·湘比较,粤枫三号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或高于对照种,其虫蛹统一生命力与对照相仿,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均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从育种、鉴定(包括省实验室共鉴、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蚕品种鉴定)、大面积中试到1998年正式推广,长达十几个春秋,跨越三个五年计划.江苏省第五代家蚕品种由5对新品种组成,即本省育成的春用品种苏·海×瑞·春(5·4×24.46)、春·蕾×锡·方和中秋用品种苏·菊×明·虎(9·7×10·14),引进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品种苏·镇×春·光和中秋用品种871×872.以上5对品种均经过全国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合格,可以在我国主要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44编号}品种名系锦秋x钟和2}丰年x研白日叫*说明:(接45页) ①本文译自1987年6月广东省丝绸公司组织的赴日蚕种生产考察小组带回的资料“指定交杂种名”(1987年3月31日 ②“指定年月”一项中的第二个时间是重新被指定推广的时期。 ③春蚕用种和夏秋蚕用种都是二化性系统。 ④品种名下面有“—”符号的表示限性品种。 ⑤春蚕用种18~34编号中,除23、31、33三个种外,其他均为稚蚕人工饲料育品种。夏秋蚕用种20~33编号中,除28外,其他均为稚蚕人工饲料育品种, 锤生泉译 (1987。9。10)日本现行推广的生产蚕品种@锺生泉~~…  相似文献   

17.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8.
1.日140号、中140号及日140号×中140号系农林大臣于1976年10月根据蚕丝业法第3条及第8条规定,指定为适于春蚕的品种.此品种在幼虫4-5龄期间依斑纹可简单地鉴别雌雄:雌为形蚕、雄为姬蚕.2.日140号是自日131号(新)连续2回交杂AN56(后为日136号)育成的品种,茧层率、生丝量率、茧丝长,茧层练减率的成绩优良.3.在日140号的育成时,与日143号~(5)).同样,限性蚕品种的育成法,不是采用从来所进行的导入姬蚕雄的优良形质的方法,而是采用直接自形蚕雄导入的方法,省略另外育成优良姬蚕系统的程序.4.中140号为斑纹限性品种,育成中在ACS52交杂茧丝长长,茧丝纤度细的AC66,为其后代、育成选出的品种.是茧丝长长、茧丝纤度细的品种.5.日140号×中140号蚕儿体色为青系,斑纹雌为形、雄为姬.饲育日数与日134号×中135号大致相同.茧在白色的椭园形中混有浅束腰形,缩皱为普通.而且虫质强健,茧重、茧层重重,收茧量多,茧丝长长,生丝量率高,净度(小类)方面也良好,茧层练减率低.茧丝纤度为2.8旦尼尔.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充分利用广东一年多次养蚕、高温多湿的恶劣气候环境条件,经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抗逆性较强、各方面性状表现优良的中系蚕品种“东43C”和日系蚕品种“2065”,并与生产品种中系的“芙蓉”和日系的“7532”组配成四元杂交新组合粤枫一号蚕品种(即“东43C·芙蓉×7532·2065”,简称“C·芙×7·2”)。经过多次实验室饲养鉴定,农村生产试养试繁,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形大而匀整,壳身厚,茧丝质优良,特别是解舒性能良好,制种性能好,蚕种产附优良,是一个理想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20.
“21·伦×65·苏”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耐氟蚕品种。1995年底已通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验收,1997年2月26日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多年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