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对作者近几年从事卤虫卵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慨括和总结.介绍了几种干燥方法.尤其是对沸腾干燥机应用于卤虫卵的烘干.以及在干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盐酸左旋咪唑擦剂驱除猪消化道线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5%盐酸左旋咪唑擦剂对自然感染猪蛔虫,结节虫,类圆线虫,毛首线虫等消化道线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试验组猪蛔虫虫卵减少率为99.9%,虫卵转阴率为85.7%,类圆线虫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均为100%,结节虫分别为97.6%和37.5%,毛首线虫分别为27.3%和12.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巴里坤卤虫卵的蕴藏量,虫卵的采收、孵化适宜的条件.虫卵的深加工工艺.虫卵的质量以及卤虫资源的保护和增殖等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巴里坤湖卤虫资源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寄生于羊上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肝片吸虫卵在水滴中和5.5-35.5℃室温内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捻转血柔性虫卵在17.5-35.5℃条件下发育的成幼虫仅需7-4天;肝片吸虫卵在22-35.5℃发育成毛蚴需16-10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适合巴里坤湖卤虫卵去壳的工艺流程.同时还就不同孵化率去壳卤虫卵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还对去壳卵的利用和去壳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武定县滇中黄牛寄生虫感染情况和提供防治措施.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户.随机采集新鲜粪样43份.通过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2份,7份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31.8%.2份检出吸虫卵,检出率为9.1%.6份检出球虫卵囊.检出率为27.3%:散养户21份,8份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38.1%,未检出吸虫卵和球虫卵囊。结果表明:线虫卵检出率高,吸虫感染相对较低.规模化牛场球虫感染高。建议加强寄生虫病的监测和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巴里坤湖卤虫卵的孵化率,孵化效率.孵化速度及无节幼体的死亡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虫卵孵化的同步性差.卵粒较大,孵化48h对活体无节约体的利用率最高。去壳卵孵化的同步性比正常卵略好.本文还就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用阿维菌素对哈尔盖乡726只绵羊寄生虫的远期防治效果进行调查。3月份用阿维菌素驱虫的羊群在5月份检查时,成年羊的粪便中线虫卵减卵率为75.20%,虫卵转阴率为25.62%.幼年羊粪便中线虫减卵率为71.69%,虫卵转阴率为8.59%,证实用阿维菌素驱虫两月后.对多数羊只仍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蜀山地区山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蜀山地区24只山羊进行体表寄生虫检查和粪便检查,并对其中4只山羊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发现,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50%(15/24);粪检线虫卵感染率95.83%(23/24),吸虫卵感染染率45.83%(11/24),球虫卵囊感染率91.67%(22/24);剖检线虫感染率100%(4/4),吸虫感染率25.00%(1/4),细颈囊尾蚴感染率50.00%(2/4)。  相似文献   

10.
用NaClO对巴里坤湖自虫卵进行去壳处理,得到不同孵化率的卤虫去壳卵。对这些卵进行SOD同工酶的PAGE分离及反相显色表明.孵化率与SODPAGE同工酶成正相关.6个样品均表现出两条相同的带.而孵化率较高的4、5、6样品组又各多出现两条带。因此可以用SOD同工酶做为判断卤虫卵孵化率高低的一种指标.尤其适用于高孵化率的卤虫卵。  相似文献   

11.
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是提高水产生物饵料卤虫幼体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商业化生产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 aggregatum)干粉对初孵卤虫幼体进行强化,探索最佳卤虫强化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 h, 18 h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另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破囊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破囊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卤虫具有很高的水产应用价值,其生存的环境非常严酷。本文作者初步分析了生存在盐湖中的卤虫的生态学特征,探讨了水温、盐度、溶氧、pH以及风等环境因子对卤虫生存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卤虫适应不良环境的一些对策;卤虫的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卤虫做为一种经济动物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但是做为一种遗传学教学的实验材料尚无人报道过。通过多次实验,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观察卤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实验方法。同时,作者还例举了各种事实表明卤虫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教学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两性生殖卤虫16S rDNA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两性生殖卤虫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测定了中国分布的A.sinicatibetiana、未定名的新疆鲸鱼湖卤虫和青海小柴旦卤虫3种两性生殖卤虫的16SrDNA序列,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的另外11个两性生殖种卤虫的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取丰年虫科Artemiopsisstefanssoni为外群,运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A.persimilis是卤虫属中原始的类群,A.franciscana和A.monica为进化类群,A.urmiana与A.s.sinica以及中国的其它种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基于线粒体16SrDNA序列的两性生殖卤虫系统发育关系为:A.persimilis→A.urmiana、A.sinica和A.tibetiana→A.tunisiana→A.monica→A.Franciscan.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恩诺沙星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设置了0,2,4,6,8,10,11,12,14 mg·mL-1 9个恩诺沙星浓度,分析24 h半最大效应浓度(24 h EC50)、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和48 h半最大效应浓度(48 h EC50)、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结果表明,25℃条件下,24和48 h恩诺沙星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最大不致死浓度分别为04和02 mg·mL-1,使卤虫无节幼体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分别为 14 和11 mg·mL-1。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恩诺沙星对卤虫无节幼体的EC50和LC50。恩诺沙星对卤虫无节幼体24和48 h的EC50分别为(1066 ± 033)和(1054 ± 033) mg·mL-1,LC50分别为 (946 ± 033)和(771 ± 033) mg·mL-1。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较低,常规使用范围内,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卤虫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之一,也是海仔鱼和幼虾的理想饵料,某些卤虫种类还可作为水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其生态学特征是正确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基础。通过对卤虫的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证明了铜离子对卤虫具有急性毒害作用,以期为建立卤虫的生态毒理学指标体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孵化液pH值对卤虫卵孵化率及无节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孵化液PH值对卤虫卵孵化率及无节幼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5时虫卵不能孵化.孵化的最适PH为9~12.在此范围内pH值与存活率呈负相关。实际最适pH值为9~11.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盐度对卤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设8个不同浓度的人工盐水处理,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卤虫卵化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盐度为0.5%的孵化率最高达90.3%;卤虫在低盐度生长较高盐度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饵料对卤虫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用盐藻、酵母、麸皮三种饵料培养卤虫。结果表明,卤虫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麸皮且最好,其次是盐藻组,最差的是酵母组。麸组的卤虫提高8d达到性成熟,其体长分别是盐藻组的1.23倍、酵母组的1.27倍。三种饵料对卤虫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在达到性成熟时成活率最高的为盐藻组,其次为麸皮组,最差的为酵母组,其均值分别为86%、67%、27%。三种饵料对卤虫生殖的影响差异也极显著(p〈0.01),麸皮组的生殖次数、生殖总量和平均每次生殖量均最高,分别为5、320、64;其次是酵母组,分别为1.5、63、42;盐藻组的卤虫在本实验中不生殖。故以麸皮培养卤虫量好,有利于卤虫的生长和种群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