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藤黄微球菌致败血症7例及脓肿1 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藤黄微球菌致败血症7例及脓肿1例。方法:从患者血液及脓液中分离出菌株并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7例败血症患者中分离菌株7株,脓液中分离出1株,均鉴定为藤黄微珠菌。7例败血症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藤黄微球菌可致人体败血症和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2.
小儿败血症时血清转铁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不同分级时血清转铁蛋白(TR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8例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和24例健康儿童血清TRF的水平,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级败血症患儿血清TRF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为P<0.01);随着败血症病情的加重,其血清TRF水平进一步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TRF可以作为反映细菌感染和机体防御功能状态的一种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有助于小儿败血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斯氏假单胞菌1987年首次报道引起败血症,本文报道我院1990年收治的3例。2例败血症脑膜炎患者的血和脑脊液,1例关节炎患者的抽出液分离到该菌。其中1例病后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本文介绍了该菌的  相似文献   

4.
驯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出血性炎症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血培养菌株和细菌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为单一菌种生长,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66例;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高(60%~100%),亚胺培...  相似文献   

6.
类鼻疽败血症治愈1例叶文桃,祝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湛江524001)我国大陆自1989年首次发现人类鼻疽败血症[1],国内共报道5例(均为我院诊断病例)。但1993年以来我院又发现4例(包括本文1例),累计我国共发现该病9例。9例均属败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行心胸外科手术(cardiothoracic surgery,CS)的新生儿术后血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探讨PCT在新生儿CS术后败血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46例行CS术治疗的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2 h、术后0、12、24、48、72 h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比较心肺分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及败血症合并与否对新生儿PCT和CRP的影响。结果 46例新生儿中,31例行CPB,3例术后发生败血症(6.67%)。不同时间点CPB组与非CPB组相比PCT无明显改变,但2组CRP在术后48、72 h存在显著差异(P=0.029,P=0.018);与未发生败血症的患儿相比,发生败血症的患儿术后48、72 h PCT显著升高,但CRP变化不明显。结论 PCT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区分新生儿CS术后单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败血症,有望成为确定新生儿CS术后是否合并败血症的良好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本文报道18例,误诊为肺部感染5例,肝胆感染3例,败血症3例,流感2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至2001年间收治败血症患儿150例,现将其中血培养阳性7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6例,其中30例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确诊组),26例血培养阴性(临床诊断组),取同期出生的新生儿2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表皮葡萄球菌过去曾认为属不致病菌,但目前国内外已将之列为严重败血症的致病菌之一。本文报道表皮萄萄球菌败血症78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生后6天~11岁,新生儿20例,~1岁39例、~3岁15例、>3岁4例。性别:男67例,女11例,男:女为6:1.月份:3~5月10例、6~8月35例、9~11月26例、12~2月7例。居留地:农村57例,城镇21例.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临床特征,因此曾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出败")慢性者则表现为皮下、关节以及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棒状杆菌群败血症29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欣  柯水源  梁陶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83-283,286
目的:了解棒状杆菌群败血症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寒战发热血培养阳性诊断为棒状杆菌群败血症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棒状杆菌群败血症,主要侵犯婴幼儿(23/29)和皮质固醇药物治疗(6/29)患者。29例中25例患有皮肤粘膜炎症病灶;入侵菌群中有7个种,以JK棒状菌为多;25例分离的棒状杆菌群菌珠对多种药物耐受,但以多肽类的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为敏感。结论:棒状杆菌群的多种药物耐受株,可对上述易感者致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4例主诉寒战,高热的男性患者,年龄37~73岁.临床表现与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难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85例,该病的临床特点为:(1)多发生于体质较弱的新生儿和婴幼  相似文献   

16.
牛的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的出血性败血症.俗称牛出败,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及溶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畜禽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慢性病例的病变只限于局部器官.急性病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患牛多发生高热、急性胃肠炎和组织器官的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1例小儿败血症肺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得一株少动假单胞菌,菌株经形态染色、生长与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1例因发热,四肢关节红、肿、痛、活动障碍伴右胸痛、心悸气促收治误诊为风湿热的金葡菌败血症病例,  相似文献   

19.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明显的急性、热性以及传染性,常被称作为"牛出败"、"锁喉风"。本文将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概述,以助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心内膜炎作了分析。男10例,女3例;年龄13~50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7例,继发于金葡萄败血症者6例。二尖瓣受损者7例,主动脉瓣受损4例,三尖瓣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