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在相同的饲料、气候及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奶水牛全泌乳期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记录摩拉、尼里-拉菲、3品种高代杂交以及摩拉×本地低代杂交4个品种奶水牛全泌乳期的每日产奶量,定期采集生水牛乳并测定其总乳固形物、蛋白、脂肪、非脂乳固形物及乳糖含量。结果表明:尼里-拉菲的泌乳高峰期时间最长,每日产奶量及乳成分产量的绝对值最高,其次是3品种高代杂交水牛、摩拉水牛和摩拉×本地低代杂交水牛;各品种水牛常乳期85 d内,乳总乳固形物、蛋白质、脂肪含量较稳定;在85~105 d以后含量逐渐增加,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在整个常乳期均较为稳定,乳糖含量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常乳期每日产奶量与乳蛋白质、脂肪、总乳固形物、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本试验测定了92份鲜牦牛乳的体细胞数和脂肪、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乳成分指标。结果表明:生牦牛乳体细胞数(SCC)极小值为20.90万个/m L,极大值为70.40万个/m L,平均SCC为35.17万个/m L,高于健康牦牛的体细胞数(2~20万个/m L);SCC上升会引起非脂乳固体、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和灰分等乳成分指标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SCC增加会引起牛乳冰点的上升,可能与牛患乳房炎时乳糖分泌降低有关;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SCC与乳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乳脂、非脂乳固体、蛋白质、乳糖与冰点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检查奶牛乳房炎和牛奶质量的指标,为了解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奶水牛SCC情况及SCC与其他乳成分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该场152份泌乳早期乳样,测定其SCC、乳汁比重、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及乳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C小于50万/mL的乳样占被检奶样总数的88.16%,大于100万/mL的占1.97%;乳汁比重、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随着SCC的升高而下降,而乳脂含量随着SCC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SCC与乳糖及非脂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奶水牛乳中SCC不仅与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密切相关,也提示其与奶水牛产后营养代谢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成分间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牦牛乳用性能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放牧条件下,牦牛乳乳脂率为7.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0.4238%,密度为1033.45±2.3144kg/m^3,冰点为-0.73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0.0821s/m。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水牛初乳和常乳主要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乳品分析仪对摩本杂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初乳和常乳中乳脂、乳糖、乳蛋白、总固形物(TS)和非脂固形物(SNF)等含量进行测定,用SDS-PAGE对乳蛋白各组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扫描定量。结果表明,初乳中乳糖含量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乳蛋白、总固形物(TS)和非脂固形物(SNF)含量呈下降趋势;初乳中乳脂含量变化不规则,出现小幅波动;蛋白质各组分中乳铁蛋白(LF)、血清白蛋白(SA)、免疫球蛋白(Igs)含量第1天最高,以后开始下降;酪蛋白(CN)在乳蛋白百分比含量中占优势,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β-乳球蛋白(β-LG)第1天含量低,第5 和7天达到最高值;α-乳白蛋白(α-LA)第1天最低,第2天急剧上升,以后变化平稳。常乳中大部分组分含量比较稳定,有时有波动,但各天数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水牛乳中大部分组分的含量在初乳中变化较大,初乳的营养价值高于常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份最低(3.06%),8月份最高(3.9%);乳糖含量10月份最低(4.85%),8月份最高(5.43%);全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12.27%),9—10月份最高(12.97%);非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8.44%),11月份最高(8.81%);酸度含量3月份最低(13.79°T),9月份最高(14.37°T)。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全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糖与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对在昆明市石林县某生态牧场一年内获得的中国荷斯坦退奶牛牛乳DHI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乳中体细胞数对牛乳中主要成分的影响以及主要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为奶制品质量的检测提供依据。全年(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样共得到3 000个DHI数据,检测数据包括体细胞数、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结果表明,乳中SCC与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乳糖、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中SCC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脂肪率、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固体含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月,乳中SCC呈逐渐上升趋势,9月份达到峰值,高达46.40%,除此之外,9月前后两个月样品平均SCC高于50×10~4m L~(-1)的比例,也保持在较高水平,7、8月份占比高达40.12%和44.05%,10、11月份分别为45.10%和43.52%。  相似文献   

8.
从产羔母羊初乳免疫球蛋白和泌乳期常乳乳成分角度,对全年不同季节产羔母羊鲜奶质量进行评价。对1月、3月、5月、7月产羔的奶山羊,每批随机选择10只母羊,分别收集母羊产后0d、2d、5d、7d初乳和产后9d及1~6个月的常乳(每月收集一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初乳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采用全自动乳样分析仪分析常乳样品中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月、3月、5月、7月产羔母羊产后相同泌乳阶段初乳中IgA和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月份产羔母羊常乳中乳糖含量在相同泌乳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蛋白质、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型物在部分泌乳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泌乳期间,1月、3月、5月、7月产羔母羊常乳中的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形物(干物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范围为3.31%~3.45%,4.91%~5.77%,4.03%~4.20%,8.48%~8.88%,13.72%~15.07%;乳脂和总脂固形物含量偏高,但没有降低羊奶的质量。通过对乳成分含量的检测,为后期调整奶山羊日粮组成以保证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乳品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采集广西地区当地3个不同品种水牛,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脂肪酸组成含量,并与相近胎次、相近泌乳月的本地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娟姗牛进行比较。结果:3个品种水牛奶乳脂率、乳蛋白含量、总固形物百分含量和乳糖百分含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奶、西门塔尔牛奶和娟姗牛奶(P<0.01)。3个品种水牛奶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和总固形物百分含量相比,杂交水牛高于其他2个纯种河流型水牛尼里-拉菲和摩拉。以每100 g牛奶中含有的脂肪酸量来计,3个品种泌乳水牛奶中的各种脂肪酸含量的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P<0.01)。3个品种泌乳水牛奶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P<0.01)。  相似文献   

11.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14只,对其产后1~30 d产奶量及乳成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产后30 d内具有较高的泌乳性能,30 d总泌乳量为(32.82±0.19) kg,日均泌乳量为(1.09±0.08) kg,1~30 d泌乳曲线方程为Y=530.60t0.368e-0.015t,日增重可达(0.234±0.033) kg。母羊产后30 d内各种常规成分及物理性质均以第1天变化最为显著,到第3天趋于平稳;初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均与常乳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产后1~7 d常规成分中可溶性固形物、非脂固形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乳蛋白、非脂固形物、密度和酸度在产后1~21 d呈下降趋势,随后呈上升趋势;乳脂、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在产后30 d内一直呈下降趋势;乳糖含量在1~14 d呈上升趋势,随后其含量趋于平稳;冰点在1~5 d呈上升趋势,随后呈缓慢下降,而乳密度在产后30 d内变化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为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种质特性和早期断奶羔羊的补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季节对牛奶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泌乳期、季节和胎次对牛奶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对来自DHI中心的9872份牛奶样本中的脂肪酸含量数据和3430份牛奶样本中的乳脂、蛋白质、乳糖与总固形物含量数据,按季节、地区、泌乳期、胎次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1)季节对牛奶中脂肪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夏季乳脂中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游离脂肪酸春季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2)不同地区对乳脂、乳糖、总固形物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宁夏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河南、湖北与内蒙古(P<0.05)。而宁夏与内蒙古之间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无显著差异(P>0.05)。湖北与宁夏牛奶总成分含量较高。(3)泌乳期对牛奶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前期乳脂、蛋白质、总固形物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泌乳中期、泌乳晚期、泌乳延长期(>305d)(P<0.05)。泌乳前期与泌乳中期乳糖含量较高,且极显著高于泌乳晚期、泌乳延长期(P<0.01)。(4)不同季节对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夏季各项指标最低,且极显著低于春季、秋季、冬季(P<0.01)。(5)不同胎次对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一胎牛乳中各种成分含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三胎次奶牛(P<0.0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北疆地区3家养驴场248头泌乳驴驴乳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驴乳平均含脂肪0.28%、蛋白质1.71%、乳糖6.84%、总固体8.94%,体细胞数162.5千个/ml,尿素氮15.59mg/dl。对照新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驴乳》(DBS 65/017-2017)相关理化指标,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均符合指标要求,脂肪含量仅为地标要求下限值的56%。驴乳脂肪含量个体差异大,范围广,现行生驴乳地方标准中脂肪含量要求偏高,为充分利用驴乳资源,建议取消脂肪项目,其他项目指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干奶后期饲喂阴离子盐对奶牛离子平衡和产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28头荷斯坦经产牛按配对试验设计研究了添加阴离子盐对奶牛血液离子浓度、胎衣不下发病率及产后6个月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阴离子盐饲粮5天使尿液pH值显著降低(P<0.01),产前血清氯离子浓度提高(P<0.05),钙离子浓度趋于上升,并使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降低31.2个百分点P=0.05)。第1、2、3、4泌乳月校正乳产量提高,且趋向提高乳脂率,但对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含量等乳成分没有明显影响(P<0.2)。饲喂阴离子盐能够显著降低产奶牛第2、3、4个泌乳月乳中的体细胞数P=0.03(0.09)。本试验结论:产前饲粮中添加阴离子盐能够改善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提高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减少或避免娟姗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发生,使娟姗牛产奶遗传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试验将16头娟姗泌乳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天给每头试验组牛投喂300 g美加力,试验期为10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牛头均体重略有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况有所改善;试验组牛平均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牛乳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总固体、非脂乳固体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糖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娟姗泌乳牛精料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减少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产奶量,大幅度提高乳脂率和乳总固体含量,使娟姗牛乳营养更高、乳汁更浓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云南培育的努比山羊黑色品系(努比奶山羊)开展DHI检测,并与萨能奶山羊乳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努比奶山羊乳脂肪含量为(6.35±2.26)%,乳蛋白含量为(4.19±1.17)%,萨能奶山羊乳脂肪含量为(4.81±1.77)%、乳蛋白含量为(3.44±1.03)%,努比奶山羊乳与萨能奶山羊乳营养成分(乳脂肪含量、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非脂物含量、尿素氮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细胞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努比奶山羊乳与萨能奶山羊乳相比,乳脂肪含量高32.0%,乳蛋白含量高21.8%,乳糖含量高7.1%,总固体含量高23.8%,非脂物含量高14.8%。努比奶山羊乳汁稠密,营养价值高,具有奶肉生产的双重效益,将有希望培育成为云南高原地区特色奶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善娟姗泌乳牛体况,使其健康生长,提高产奶量。方法:挑选12头泌乳娟姗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天给试验组牛投喂2kg/头美国苜蓿干草,试验期120d。结果:试验组牛体重提高5.41%,差异不显著(P>0.05),体况有所改善;产奶量增加1.93kg/头.d,提高17.17%,差异不显著(P>0.05),创纯利润0.72元/头.d;乳蛋白含量提高16.07%,差异极显著(P<0.01);乳脂率提高17.56%,差异极显著(P<0.01);乳糖含量提高1.64%,差异不显著(P>0.05);非脂乳固体含量提高5.51%,差异极显著(P<0.01);乳总固体含量提高9.44%,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美国苜蓿干草能提高娟姗泌乳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同时使其身体更健康。  相似文献   

19.
选择116头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品,对山羊乳中蛋白质、干物质、脂肪和乳糖含量及酸度变化趋势进行拟合,获得乳成分随泌乳周变化的曲线,分析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泌乳时间变化S曲线为最优拟合曲线;脂肪和乳糖含量随泌乳时间变化三次项曲线为最优拟合曲线。酸度含量随泌乳时间变化倒数曲线为最优拟合曲线。山羊乳中蛋白质、干物质、脂肪、乳糖含量和酸度随泌乳时间增加下降,拟合方程分别为y=e~((1.000+1.337÷x))、y=e~((2.523+0.705÷x))、y=9.430-2.187x+0.366x~2-0.020x~3、y=4.629-0.115x+0.002x~2和y=1021.504+12.599÷x。其中x为泌乳周数。山羊乳成分在产后第1周变化幅度最大,后期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不同月份的牦牛乳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的牦牛乳成分指标均有所不同,尤其是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进入冷季后,除脂肪含量外牦牛乳各营养成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尤其9月下旬营养指标下降最为明显,10月下旬各营养成分指标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