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安阳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全县6.5万亩棉花,发病面积近3.9万亩,占棉花总面积60%,黄萎病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成为制约安阳县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暴发原因1.1品种抗性差是棉花黄萎病易暴发的主要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不大,目前安阳县使用的棉花品种大多对枯萎病抗性强,而对黄萎病抗性差,甚至高感黄萎病。  相似文献   

3.
<正>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两种危险性病害,且枯萎病比黄萎病威胁更大.这两种病害一旦发生蔓延为害,轻者使棉花减产,重者绝收.省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的棉花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我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了棉花抗病育种工作.八年的研究结果,选育出了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棉花新品种7317(予抗一号),并于1980年荣获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海燕  张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6-20077,2008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在全世界蔓延的真菌病害。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抗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抗枯萎病、黄萎病和农艺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棉花抗枯萎病改良成效相对较好,抗黄萎病改良进展缓慢,枯萎病、黄萎病病指分别以每年0.2480和0.9679的速度增加,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这2种病害对棉花生产危害依然严...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异同点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敏 《河北农业》2014,(10):37-38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为害极大,且具毁灭性的病害。病害一旦发生,苗期引起大量死苗,成株期蕾铃大量脱落、植株枯死,损失严重。由于二者发病症状比较相似,常被人混淆难辨。现将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异同点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相似点l、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为真菌性病害,且两种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均与温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种植中最为常见的且危害非常严重的两种病害,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一直困绕着广大棉农。为此,深入研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病症、病因,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是棉花生产领域危害十分严重的两种病害,在世界各地棉花主产区广泛存在。且末县是新疆地区主要棉花产地,最近几年,地区种植棉花规模不断扩大,棉农经济收入显著提升,同时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呈现高发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这两种疾病的防治工作,从而更好保证地区棉花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由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防治药剂,而且土壤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对环境友好、叮持续的新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es)、中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三大栽培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枯萎病、黄萎病、苗病(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等复合症)具有不同的抗病性。随着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目标由单抗一种病害,向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发展的今天,以往对某—病害抗性研究结果,已远不能满足多抗育种的需要,因此研究三大棉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两种土传病害,药剂防治难于有效.实践证明,选育抗病丰产品种是防治两种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问: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怎样的?有什么办法来克服?(倪泽久问)答: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都能使导管成黑褐色,枯萎病导管颜色较深,植株矮小,枯死较快,叶变小易脱落,有黄斑。黄萎病导管颜色呈淡褐色,植株不矮小,枯死较慢,叶亦有黄斑,不易脱落。这两种病害都是毁灭性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繁殖,侵害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灵路  王长彪  汪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20-11522,11525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概述了棉花黄萎病病菌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性的QTL定位及分子育种进展,探讨了黄萎病抗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棉花黄萎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萎病是感染性较强的土传种传真菌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征,现已成为影响茄科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病害。深入了解黄萎病致病机理和寄主植物对黄萎病抗性机理对有效防控该病害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黄萎病危害和黄萎病病原菌类别;从生理层面以及基因层面阐述了黄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重点总结了茄科作物中茄子、番茄、马铃薯在抗黄萎病遗传规律、抗性相关基因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对茄子、番茄和马铃薯中抗/耐病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茄科作物抗黄萎病育种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茄科作物黄萎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今后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黄瓜枯萎病和黑星病是危害中国黄瓜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明确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基因遗传与连锁关系,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黄瓜材料WIS2757和感病材料津研2号为亲本,获得98个F3代株系,分别对双亲、F1和F3代株系进行苗期抗枯萎病和黑星病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枯萎病与黑星病的抗性遗传及两个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亲本WIS2757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津研2号高感两种病害。F1群体抗两种病害。根据F3株系对两种病害的抗病表现推断F2对应株的抗病基因型并进行卡方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分离均符合1﹕2﹕1的理论比例,而两对等位抗病基因的遗传不符合9﹕3﹕3﹕1的理论分离比例。连锁分析表明,黄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连锁群,两者的遗传距离为17.5 cM。【结论】WIS2757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均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的基因暂定名为Foc-4。Foc-4和抗黑星病基因Ccu间存在遗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棉花HB红花近等基因系的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回交转育获得的7个遗传背景的HB红花近等基因系以及这7个遗传背景下的39个近等基因姊妹系,在枯萎病与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条件下进行了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HB红花基因转入陆地棉品种后,不仅对棉花苗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未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棉花的整体抗病水平。比较而言,对提高苗病抗性的效果较为显著,其次是对黄萎病抗性,对枯萎病的抗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统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历史上这两种病害在发生严重的年份曾损失皮棉约为200万担。建国以来,特别是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成立以来,组织全国力量,开展协作研究,在基础理论和防治措施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本文是对我国十年来关于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工作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库尔勒市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尔勒市棉花主要病害有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主要虫害有棉叶螨。本文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1.1病害发生规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侵染维管束褐变,受害植株叶片萎缩、蕾铃脱落、棉铃变小,此类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